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2470|回复: 12
收起左侧

也来说说人耳的听音上限频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0 12: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写这个帖子之前我百度了一下相关的内容,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人耳的听音频率范围在20赫兹到22000赫兹(一说是25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这个范围的叫次声波,高于这个范围的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人耳听不到,而其它的一些动物群体能够听得到。声波是振动波,波源就在这震动的原点附近。在地球自然界里,声音是靠媒介传播出去,这媒介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复合的。比如我对着你说话,声音主要是靠空气的传播到达你的耳朵,这是单一的介质传播;隔着房门和访客对话,声音经过空气+房门板+空气到您的耳朵,这就是简单的复合介质传播,当然还有更复杂的复合介质传播。声波和电磁波都是波,有相同的现象但也有本质的不同:电磁波主要是依靠电场和磁场相互转换向远处传播。在没有介质的空间里声音无法传播,而电磁波却可以在无任何介质的空间传播(近来的研究主张空间也是物质,所以它也是介质吧)1 J  l: ~% {# V& |1 `) Q
节前和节后,在论坛、微信群等地方看到许多类似的话题:谈及人耳听音的上限频率话题,在这里我谈谈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 f4 G" v9 J7 G% r+ R+ t我们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空气振动耳膜和声波通过振动耳膜附近的骨组织,最主要的还是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膜。- D: g6 ?& v. t5 a5 H) x' N! w
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是有衰减的,不同频率衰减程度不一样,随着频率的升高,按照倍频程的趋势严重衰减。而我们人耳的听音特性同样是不均衡的,同样也是随着频率的升高呈剧烈下降的趋势。还有一个特点往往被人们忽视,就是人耳对不同的频率感知的阀值不一样,随着频率的升高,这个阀值会越高。再有就是音频域内高音频率通过人耳给听觉神经造成的听音感觉随着频率的升高而愈加散漫,不集中不容易被人们感知而认为听不到;同时,人群中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的差异等更是参差不济,基于上述三个特点,我们人耳对高频频率的感知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测试人耳的听音上限频率不能简单滴行之,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Q/ H3 T8 h/ f9 L
那么怎样测试人耳的听音上限频率呢?我想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f% L$ Q: \7 ^
1、测试环境的底噪要很低,我们正常的室内的静态噪声都在20DB左右
' D+ [8 e5 K6 [5 M2、播放系统设备要有足够低的底噪,要求低到人耳普遍对某个高音频率的听觉起始阀值
0 d$ R# i& F" f' z% v6 j) y% A3、由于高音频率在空气中的传播衰减很快,通过音箱播放高音单频测试听音恐怕不科学,须采用高品质的头戴式耳机来测试听感,让高频单音近距离通过空气进入耳道直达耳膜+ p; @+ j: }  \. r" d
4、测试者要保证测试之前身体健康,不存在耳鼻喉的疾病,无酗酒吸烟,血压保持在正常的范围,确保在测试前24小时以内没有被高分贝的声音强烈地刺激过$ a! R4 f' O  B* }
5、测试前确保双儿在低噪声的环境中歇息少许,测试时注意力要集中, v; @3 U- s. |# y$ L
由于每个人的生长、工作、生活环境的差异,再加上体质的不同,每个人能够听到的高音频率上限都不一样。高也好,低也罢,这只是测试,对我们正常地欣赏音乐影响不大,因为音乐里的高频成分到到您的耳朵并被您感觉到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好,您都无法直接感受到。实际上,假如在测试时某个频率以上的音频您的感知很差,但这不等于您就听不到音乐里响应的成分,因为这些您在测试时听不到频率成分杂夹在整个音乐声音成分里的传播又有起自己的特点,某种程度上讲您是能感觉到的,并会引起您的大脑相应的区域的兴奋。这就好比运动员血液里的兴奋剂,很难查到,但是他的作用是很惊人的,不是吗...
. N6 ?7 i7 D. E( R" a如果您有一套好的系统,不妨做个下面的试验来证实我的观点:
6 X% V" J3 j9 s/ @在您正常的听音音量内用超高音播放声音,再到皇位听听,您会有下面的感觉:隐约听到或者听不到。可是如果把它们和您的箱子一块儿播放音乐的时候,有和没有这对超高音您立马就能分辨出来了...; j, F& I0 L2 ?5 G
别为耳朵的听力犯愁,调好器材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音乐吧...
, Q# i) _' u2 O( _9 f5 l: w
发表于 2016-2-20 19: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做过测试,只能听到18khz& k% n4 J# ?0 j& g% e' _
把15k以上的信号削掉,我居然分辨不出和原始声频信号的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6-2-20 1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城遗恨 发表于 2016-2-20 19:09
7 N/ ?, X3 z# }7 E: ], l) O; W曾经做过测试,只能听到18khz' z2 j6 |+ F& P' @
把15k以上的信号削掉,我居然分辨不出和原始声频信号的差别.....
4 ?, Q4 t3 d0 B8 ?% \7 S
这可能有下面几个原因导致:1 a# D4 R% d# G- Q7 w1 F: G" [( ^
信号了几乎没有15K附近的泛音谐波成分或者很低,即便是播放出来了也淹没在高频噪声或者是低于你的耳朵响应的阀值
发表于 2016-2-20 2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早年已经测试过,用的是高保真音响杂志的附送音频测试cd,我能听到18k,此时前后挪动脑袋,明显感觉到高音的波长很短,挪动的时候时强时若,再高就听不到了,因为我不是猫,更不是DOG,那时
发表于 2016-2-20 2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苦闷,觉得自己很无能,很多音乐细节听不到,连猫都不如,多年后发现SACD或DVD-AUDIO也没有彻底取代cd系统,才发现回归原始的音乐本真才是根本,听不到某些频段原来并不羞耻,我们在很小的时候读过《皇帝的新装》这部经典的文章,如今才发现这的确是大师的作品,一部唤醒灵魂深处回归本真的佳作,我对我们中国的发烧友始终有一个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音乐爱好者如此的挑剔,这个国度近代几乎没有大师级别的指挥家,没有殿堂级别的演奏者,更没有举世无双的录音师,但却诞生了无数如此挑剔的怪诞之发烧友,感谢红灯版主发帖,让我们更加清醒,说实话,我多年以来,只玩卡座,cd我几乎用来录音,从来不听。卡座和开盘的声音我比较喜欢,当然很多人更喜欢LP或者母带级别的音源,尔等无缘消受,最具讽刺意味的就是近几年兴起的电脑硬盘的音乐,直接接上USB端口,一个简单的电脑就解决了曾经重量级的cd转盘+解码系统,让我很是惊讶之余也感到庆幸,好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怀旧还是科技?依我看应该是还原人类耳朵能够承受的频段和自己的音乐底蕴与修养,但我亲自接触过的所谓什么发烧友,不是文化程度低,就是音乐修养不高,大多数都是吹毛求疵,至少从骨头里的修养上看,离音乐鉴赏的级别还相去甚远,音响系统的空间环境是起码的准则,可惜我们中国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听音乐的,这或许是很多爱好者对器材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原因?很多世界级别的名器在中国人的发烧圈子里却一文不值,这就是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国足,教练是国外的大牌,但球员是国内的,成绩却永远不靠谱,您说是教练不好,还是球员不好呢?十几亿中国人再不反省自己,恐怕国足永远没有出人头地的时候,足球可以不看,就如我,我就不看,因为黑幕和评价机制不同,我才不看呢。但音乐还要听,我于是就开始改造自己的房子,天哪,谈何容易,原本就是仅供居住条件的房子硬要改造成勉强听音乐的居室,我住在最顶层,没有承重墙打开的顾虑,但长宽高的比例我等实在为难至极,只能醉了!上面的层高3米,但复式格局注定有部分空间是开放的,不对称!!!!烦恼接踵而来,接着折腾,倒也罢,就怕不讨好。没有专业的测听设备,靠耳朵?没有天生丽质的金耳朵怎么办?难啊!
发表于 2016-2-20 23: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学理科的,知道声音传播的特点,更知道房间格局的重要性,亲们,我们的生活条件如何呢?我们的音乐底蕴怎么样?没有这两样就开始挑剔唱片的优劣,器材的好与孬,这样公平吗?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的本真吗?我喜欢我们的DIY作者们,他们喜欢折腾,更懂得如何折腾,他们知道哪里不对,哪里不适合自己的听音习惯,这种人一般不太挑剔器材本身,而是从音响传送的本质进行尽可能的改造,这是积极的,而且是善良的壮举!大师们制作的佳品我们应该让其美为其用,而不是在自己无道理的蜗居里吹毛求疵!我喜欢那种品茶,但不多评价的爱好者,他们谦虚谨慎,懂得音乐无止境,这种人往往更容易结的知己,而不是孤芳自赏!
发表于 2016-2-21 0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灯版主的帖子我认为让我们回到了起点,空中楼阁不是我们享受的原本,你只有在懂得某种乐器并亲自学习过,知道驾驭她的难度,你才可能理解唱片里的演奏者的辛苦与境界,指挥的用心良苦,整个乐队的协调是如此的难得。当然唱片的境界的确有不同,但唱片的差异和聆听者素质的不同哪个更大一些?您说对中国人来讲,观看意甲,德甲,亦或什么西班牙甲级联赛哪个更来劲?国足的掌门人不懂吗?还是这个国家有问题?但乒乓球和跳水为什么很好?因为我们中国人掌握了世界顶级的技巧而且同时培养了同样世界顶级的队员,这是双重的鼎盛,所以长盛不衰,这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外国人不懂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点小小的自豪?音乐这个领域我们缺少的是底蕴与传承,所以我们走偏了,我建议中国的音乐爱好者从现在开始亲自接触并学习某种或某些乐器(如果有条件的话),几十年以后,我们发达了,有了底蕴,有了好房子,有了好的平和的心态,您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这个世界不必缺少美丽的风景,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谨以此文献给热爱音乐爱好者,从此我们永远不提发烧二字,带着病态的字眼不适合音乐,更不适合有追求的我们!
发表于 2016-2-25 1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18K都有点吃力!
发表于 2016-6-15 15: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老郭 发表于 2016-2-20 23:05
/ n7 a( S* T/ _' B2 M* ]+ u我很苦闷,觉得自己很无能,很多音乐细节听不到,连猫都不如,多年后发现SACD或DVD-AUDIO也没有彻底取代cd ...
2 r6 t9 H6 @$ d$ [! `- M6 T: i
老郭讲得好,顶你。发现很多所谓的“发烧”人士,对器材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对声韵评头论足,他们任何乐器不懂甚至没摸过,无听过任何一场现场音乐会...这里省略800个字,谈何音乐修养与素质,无奈一笑了之...!!!...
发表于 2016-6-15 18: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6-16 15: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AAA00 发表于 2016-6-15 18:10
* B* |# e/ u% f1 y年轻时组装黑白电视机时就有感觉:听不到15625Hz的行频声
$ D1 h5 P- T: |# h- F
老兄是个实诚人!我过去也装过黑白电视机,哈哈,用的是电视台单位的配件,7寸黑白管子全分立件啊,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怎么来的那么好的精神和毅力........................
发表于 2016-6-16 15: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岛老郭 发表于 2016-2-20 23:054 O' D) ^+ S6 M( h$ h$ q1 L2 x
我很苦闷,觉得自己很无能,很多音乐细节听不到,连猫都不如,多年后发现SACD或DVD-AUDIO也没有彻底取代cd ...

5 s2 R6 _" Q5 S% U$ J具讽刺意味的就是近几年兴起的电脑硬盘的音乐,直接接上USB端口,一个简单的电脑就解决了曾经重量级的cd转盘+解码系统,让我很是惊讶之余也感到庆幸,好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怀旧还是科技?依我看应该是还原人类耳朵能够承受的频段和自己的音乐底蕴与修养,但我亲自接触过的所谓什么发烧友,不是文化程度低,就是音乐修养不高,大多数都是吹毛求疵,至少从骨头里的修养上看,离音乐鉴赏的级别还相去甚远,音响系统的空间环境是起码的准则,可惜我们中国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听音乐的,这或许是很多爱好者对器材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原因?很级别的名器在中国人的发烧圈子里却一文不值,这就是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
) {& u7 w0 b. }0 R- D8 d
- x" v* K4 c/ c& J; |" H6 [+ C+ I
                                                         
发表于 2016-6-16 20: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1-6 04:13 , Processed in 0.0635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