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3093|回复: 12
收起左侧

由盤帶錄音機來看類比錄音的黃金世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4 1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近來研究盤帶機, 主要是想要一探類比錄音技術的最高峰.  在目前使用Decca London Jubilee唱頭所能播放出的高密度音質下, 我不禁好奇, 類比磁帶的記錄與播放到底可以能夠有怎樣的超越以及逼真度.
6 C% _1 ~, Y% e! k6 T9 |( D        事實上, 從磁性錄音的歷史來看, 從最早期的magnetic wire (十九世紀末期)一直到1935年AEG發表第一台商業用K1盤帶recorder, 它們的音質其實一直無法真正超越gramophone recording (78 rpm).  也就是說, 也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大約在1950年以前, 西方世界的錄音media幾乎都是以78rpm的膠盤方式所保留下來(不管是早期的acoustic錄音和後來的electrical錄音; 德國例外).  而在AEG不斷的持續開發下, magnetophon recorder才得以超越78rpm的錄音, 帶來所謂真正的High Fidelity recording.  當然這被視為納粹德國最高機密的磁帶機技術也要一直等到盟軍1945年佔領德國, 取得當時AEG的機台後, 美國, 英國, 法國和蘇聯才藉由copy AEG的技術發展出自己的磁帶錄音系統.  美國的Ampex也因此誕生.
/ R+ e  Q1 c( d) ~  i# s$ U" {: i& l/ S2 Q
        當然, 對歷史錄音迷值得一提的是, 從1943年到1945年, 德國已經應用Magnetophon技術, 大約留下了250捲珍貴的立體聲(!)盤帶錄音紀錄, 但目前只有三卷錄音得以幸存.  更可惜的是, 我手上都沒有!  它們是Beethoven Emperor concerto/Gieseking/Rother, Brahms Serenade/Last movement of Bruckner Sym. No.8/Karajan以及Beethoven 1st piano concerto/Gieseking/Kubelik.% @# u. \6 Q( A& A

& h, \2 R! ]- n
51ygPQN39aL.jpg
front_small_boxset1.jpg
AEG_Magnetophon_15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為盤帶機的高傳真, 以及方便使用; 我以為這才真正開啓了類比錄音的黃金時代.  Vinyl也由78rpm, 進化到33rpm long playing的規格.  專業錄音的源頭也由盤帶機正式取代了直接vinyl刻片錄音的方式.  Vinyl只做為大量生產的商業錄音載體.0 s, W2 @; E& q% C
        事實上, 比較少人注意到, 在早期黑膠唱片的黃金時代, 幾個主要的唱片公司, HMV, RCA, Columbia, Mercury, 以及一些小廠, 都有發行full track (mono)或是in line track (2 track, stereo)的商業7"盤式帶, 做為當時罐頭音樂媒體的最高規格產品.  而且這些早期規格的二軌盤帶, 不同於後來大量生產, 高速拷貝的四軌商業帶, 都是採取低速, 甚至1:1 real time拷貝的方式生產.  也因為高成本以及高單價的因素, 再加上1963年Philip發表更便宜的卡式帶的規格, 這些早期二軌盤帶很快就消失在市場之中.1 q2 x3 L8 h8 s0 G

1 `) y/ Q1 `% ?- R2 c* R
IMG_1170.jpg
rca_ecs-1_small.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2: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我的盤帶機探尋之旅才正準備起步, 在我的專業Magnetophon M15a還未到位之前, 這些都只是先前的研究功課.  但在研究reel tape規格之中, 反而讓我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手上這些195X年的mono/stereo黑膠錄音, 為何有如此"高傳真"的performance.  或許這可以從磁帶的規格來思考.  磁帶錄音的效果, 基本上是取決於磁帶的寬度以及轉速.  早期由於多軌錄音還不夠成熟, 雙軌錄音, 甚至單軌(full track, mono)的狀況下, 反而有更多的錄音訊息得以保存於更大寬度的磁帶空間之中.  此點似乎也可以由一些小廠的作品得到驗證.  因為他們通常以簡單的雙軌錄音, 卻能發行錄音效果驚人的作品.  多軌錄音的方式, 雖然增加了錄音以及編輯的方便性, 但反而限制了每一單軌所能承載的磁性訊息密度.
' n- ]  S8 K0 F8 ~7 b        不過這些商業發行的盤帶版本, 為了維持適當的播放時間的長度, 以及配合商業用盤帶機的規格, 最高只能採用7.5 ips (19cm/sec)的速度規格.  保存狀況良好的7.5 ips copy, 與調教良好的黑膠來比較, 以目前聽到的感覺, 这类7.5 ips盤帶並未能有太大的優勢.  不過盤帶的保存以及盤帶機的調整與校正, 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全新, 需要嘗試的領域.
( G$ D" l0 q5 G0 w! P2 m/ t
FrontCoverR.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2: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專業領域使用的盤帶規格最少是2 track, 15ips (38cm/sec).  事實上, 目前仍然有許多小公司在限量發行此種"類母帶"規格的pre-recorded tape.  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美國的The Tape Project.  而這些以專業高規格盤帶機, real time 1:1自雙軌母帶對拷生產的產品, 在音質上可以到達何種境界, 才是最令我好奇的!
; j0 r" |0 A$ \$ d
15974c2f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玩高速 (15-ips 以上) 二軌機的朋友, 應該都有以下困擾7 z9 H1 s9 E3 S! ~# Y' V
" h0 C' b/ m( W% j# ?+ Q8 [  d5 H
一卷十吋大盤只能使用約 40分鐘不到 (單面, 而且因 2-Tracks 關係而不能自動迴帶) 就必須倒帶再換帶重新上帶....../ A0 W3 V: _2 \# @& }2 ~, R

# ^, k- N$ S# ^# W今天在臉書發現這個照片, 原著說明是真的.....
/ o" z# K& Z4 ?" h+ X. ^% U& |5 ?" |  @& y
也許我們板上的一些機械高手可以來做如同這張照片這樣的改裝
: S8 x2 I6 j" j. y$ I0 W7 X& \  ]
/ P$ Y" ~0 j. L. U/ `3 d5 o那麼玩高速 (15-ips 以上) 二軌機的朋友, 也可以像我們玩四軌機 (有自動迴帶反面播放功能) 一樣, 二小時 (甚至是三小時) 以後才需要換帶. 
" p* o  d4 y/ c% T% |9 i! A, C% I0 v. X! S
1085118743_o.jpg
发表于 2016-10-4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0-4 2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vf10tb 发表于 2016-10-4 12:28
, D" }5 M) P, x( R; h7 ^2 I玩高速 (15-ips 以上) 二軌機的朋友, 應該都有以下困擾  c7 b4 S' u. @
0 g* d3 O# P. I9 ~( W- [' H" i5 n5 h
一卷十吋大盤只能使用約 40分鐘不到 (單面, 而且 ...

7 j9 l1 g9 A0 M# B+ R0 Q这一扩展多大盘都能用了,牛
发表于 2016-10-5 0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vf10tb 发表于 2016-10-4 12:28. _. l  I) k" T: r# w. a
玩高速 (15-ips 以上) 二軌機的朋友, 應該都有以下困擾5 z/ i9 O7 R+ q( l3 E4 b6 v3 l( H
+ o, ^9 K" p7 z6 T1 v$ J
一卷十吋大盤只能使用約 40分鐘不到 (單面, 而且 ...

8 V; n2 ~  x9 g- ?9 s6 F4 ^* @其實這是蠻糟糕的想法, 千萬不要嘗試!!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0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yjwu 发表于 2016-10-5 00:02
4 i- d' Y8 J2 U! y- F其實這是蠻糟糕的想法, 千萬不要嘗試!!

; K( u' O4 w( a2 L/ S4 r0 l! Z% c要像小南瓜机那样,配上相应速度的带动电机才行把?
发表于 2016-10-5 07: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jwu 于 2016-10-5 07:47 编辑
% V6 L6 [( g6 Y1 }" n4 D" f
vf10tb 发表于 2016-10-5 07:164 y) x9 D3 q: c
要像小南瓜机那样,配上相应速度的带动电机才行把?
# `& S  ?4 F( e6 s% O7 q
對的, τ= r X F,  捲帶電機必須能提供夠大的力矩, 才能在大盤徑下維持張力. 這也是ReVox A77/B77在快進, 快退10吋盤顯得吃力, 10吋盤為何要軸心轉換器的原因
发表于 2016-10-6 13: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vf10tb 发表于 2016-10-4 12:28% v; y: P+ m4 N+ Z5 |  P7 w
玩高速 (15-ips 以上) 二軌機的朋友, 應該都有以下困擾' a  S4 G5 b! p' J6 f
0 U1 L; v& q% q+ K
一卷十吋大盤只能使用約 40分鐘不到 (單面, 而且 ...
. d5 k% K4 c* @: }& M
这是设计图吗?
发表于 2016-10-9 0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发表于 2016-10-9 2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盘那个大盘扩展器太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6 09:20 , Processed in 0.0819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