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2897|回复: 3
收起左侧

转一贴∶平客-----大 陆唱片业令人心乱如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 2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在2005年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亚洲唱片市场的排名依次为日本、印度、中国大 陆、台湾。与1997年的排名比较,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大 陆和台湾的排名,那个时候,台湾尚处于唱片市场的黄金时代,仅次于日本,名列亚洲排名第二,即便在全球,当年,台湾也排在第十三位。 2 B: \- c1 s4 M$ k- R5 |
        当然,大前提是整体经济环境的巨变,重心的转移才是其中关键所在。台湾的唱片业遭遇的是雪上加霜,本来盗版的打击就够沉重的了,之后非法下载迎面而来,到2004年,台湾正版市场的份额还不到1997年的三分之一。如今台湾人引以为傲的就剩下创作了,根据IFPI的统计,台湾的创作占全球华语音乐创作的80%。
面对这组数字,大 陆唱片业该扬眉吐气了吧?错!

  d. J3 ]. ]) w1 d9 _5 n+ j        台湾唱片业走过的路是从无到有、从有当旺、从旺到衰的过程,而**唱片业,即便市场排名已经挤进前三甲,可在我看来依然是从无到无,只是广阔的土地、密级的人群、过热的经济把一个空空的所谓“唱片业”推向了那个位置罢了,我们的唱片业依然是处在“无”的阶段。% k6 r: _; x4 P6 [& k: h
        一个“无”字渗透在**唱片业的每个环节的缝隙里。如果你只是个爱乐者,我得告诉你如下严酷的现实:
/ A& ]. g$ v  O/ `. O; M! {        我们的所谓“唱片业”至今没有录音工业标准与CD生产标准。这就是说,你听到的大 陆制作的唱片,绝大多数根本达不到国际录音标准;而我们的引进版,海外提供的母带一旦在中国大 陆加工生产,本来好端端的录音缩混品质,愣是被生产得“各具特色”。而今,128K以下的mp3也让我们的音乐听觉几尽“失聪”。! S9 K  ?8 e" W; [( a9 h* ]
        我们的所谓“发行体系”更是令人瞠目,你从媒体里看到的发行数字很少有靠谱的,发行数字是大 陆唱片业的软肋,因为一张唱片具体卖出多少,很少有人说得清楚。制作与发行的分离造成了发行数字的盲区,我们也没有美国式的唱片连锁店电脑联网统计,制作公司掌握的数字和发行公司的加工数字常常大相径庭,即便是发行公司也只能统计出发货数字,比较任何唱片都可能面对不同程度的退货。在大 陆,掌握真实的唱片销售数字比登天还难。  b$ L, X6 Q+ ^5 z6 m$ s
        因此,我必须负责任地告诉你,所谓“大 陆唱片销量榜”的统计数字,即便销量榜的主办方态度再严肃,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中国大 陆,没有任何人能统计出每天、每周,一张唱片卖出了多少。
8 y0 I" b% F1 a' i1 M' T        还有许多让人崩溃的事实,比如我们的电台DJ和乐评人加起来比整个唱片从业人员不知道多出多少倍;大 陆原创唱片一年就那么几张,倒是原创音乐的颁奖典礼越来越多,你只要出唱片,差不离就能拿个奖;大 陆的现场演出在乐手、演唱、音响方面罕见达到及格水准的,我们的乐迷真是宽容,我们的媒体真是大度,即便一位歌手跑调、忘词甚至和乐手配合严重失误,台下依然是掌声雷动、媒体依然是好评如潮……
+ i1 Q* Q3 l+ s, C- R$ J  H     {:4_211:}
+ X% \2 ?0 t$ L  J9 {! Y9 P+ z2 s1 _9 l! ?
发表于 2012-3-3 22: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4_202:}时代,让许多东西失去了。
发表于 2012-3-4 11: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唱片公司,出得是数量,而不是质量。{:4_209:}
发表于 2014-3-5 15: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见到处十元八元一张正版碟,苦果自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28 04:18 , Processed in 0.0697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