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玩卡的乐趣在于不断折腾,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哪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去尝试,享受过程。有强迫症的我追求忠于原作,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哪怕小至一颗螺丝,一堆弄散了的飞线的复原都追求恢复原装。但对于明显有缺陷的部件或别人好的借鉴,又忍不住手痒痒要尝试改良一番。这不又心思思折腾起来了。
7 k$ T! u! U* E2 v; n' I6 C% w+ o先卖个关子,让大家看看这个:
% r3 N$ S2 w/ h& X4 g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用的电工材料,那时候码电线是用的这种铜线码,在线路经过的地方先用粉线弹出一条直线,再等距把这线码钉在粉线上(记得还有种方法是用木线槽钉在墙上,然后线码钉到木线槽上)。旁边的那根是再普通不过的18#单支电线。+ d# x- G+ V+ P6 J! @, z) A }
9 i: @ v v6 O这是用铜线码和铜线裁剪、弯制的零部件,全手工制作。
/ k0 y) A0 G( R9 D' P# _
; M1 ?7 a; J' M4 I换个角度。) z3 {- I. l% T5 o' U" _8 a4 q
0 d j9 i8 \$ h* J% K, f3 r1 p
把它们组装焊接起来,初露端倪。$ F3 K! `7 f" s {
" q5 w' L% Y5 P' I2 f再换个角度。
& f7 i$ V7 W+ i) P/ D4 p) `; b % V; O; Q/ n) l$ b
初见庐山面目) Q: {& o1 m* J$ O* O; U3 g
4 t7 Q7 k9 G$ {4 \, e( ~
估计大家已经想到什么了# j! Q O3 i3 B0 ^
2 A. C" r: @1 R" ~对!就是这个效果!, o: d( g+ b% h7 V, s
+ b' T+ X" E; \2 ]' p; a
哈哈~~~为磁头戴个紧箍罩
2 {% J" R' i5 `3 T0 V
) \! ~" o0 [, H# T5 p7 P6 |! v2 G另一个做得太紧了,箍不上undefined
1 u5 i" k7 R( j/ f# }7 Q
4 S3 Z: x+ K- e9 f$ w$ }上机试验
: t& h* L, ?% X! [( t. _ 5 a4 ~8 X% _9 Z% K5 _$ H9 \7 T- U
试验结果如何呢?先透露一下:失败。失败在哪里?铜线粗了,以致磁头加载的时候顶住带盒了,加载不完全到位,主压带轮压不到磁带和主导轴上。但实验表明,并没有发生磁带被钩出的问题,证明实验已经成功一半。5 Z" U# S4 P" K. [8 W: i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既然失败了,那么离成功也不远了。由于时间已晚(这是昨天晚上的捣腾,今天才发的帖),先睡觉等明天有时间再制作另一个金刚箍。今天的失败已经为明天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B) n( {1 c% ^( z+ r% _* J- u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undefined也欢迎卡友拍砖undefined, |) D7 i+ C/ J3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