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4089|回复: 6
收起左侧

对一网友关于“听觉,视觉,灯光,三者之间有着什么联系”的延伸性回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6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不敢说请教,还是一起交流吧,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只能说说个人的一点体会,未必正确。其实,欣赏音乐对聆听者是有严格要求的,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为聆听者自己是会主动的有所诉求的,因为音乐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也可以视为人的一种情感,这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典型特征,我们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时实际上是自已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在和音乐产生互动。6 _& |, ?5 n9 ?$ @2 ?
        有人可以做到将音乐作为背景,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若无其事地做着毫不相干的事,比如洗碗、扫地、甚至上网聊天、打电话等等,但我却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我很拒绝这种听音乐方式。所以我一向主张并习惯于、遵守于----要么不听音乐,要么认真的、进入状态的去认真聆听音乐。
+ F# v) M3 K/ x        因为在我的理解中,欣赏音乐实际上是人的一种非常高级的内心情感需要与情结活动,越是专心致志,所获得的情感交织与心灵上的升华,其质量将会越高级。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2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而话之的谈欣赏音乐没有意义,因为这将涉及到更深的含义,说白了,就是表面上看很多音响发烧友都会声称自己很喜欢音乐,但其实这一群人当中是有不同划分的,喜欢音乐和热爱音乐以及酷爱音乐是完全不同的层次状态,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划分的更细腻,就像数学中的因式分解一样。0 _4 m* W( |8 L9 T1 r" X3 Z  x
        有点扯远了,回头再来说具体的欣赏音乐吧。就我个人而言,对于欣赏音乐是有所要求的,即首先心要“静”,这一点和自己的性格恰好吻合,因为我的性格也是好“静”的,当然所谓“好动”和“好静”是相对的。
! u1 ]% u) B6 l! h+ L* m      “静”是喜欢思考的必备前提,而思考则是“动”的具体现,所以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论------“某某人的思维很活跃”,或者“某某人的思考问题方式属于跳跃性思维”等等。这些内心活动丰富的思想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性很强的“动”。; l) `' T7 e& F5 h- Q5 u
        从辨证的角度来看,“静”在更多的时候是“动”的预备动作,有点像体育比赛中(如短跑、举重、拳击、柔道等)爆发力即将释放之前要很冷静的吸一口气一样。有些食肉动物在对目标进行攻击之前,也会有短暂的凝神屏息,这其实就是爆发力即将释放的前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22: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10-6 22:42 编辑
4 W+ I- c* ^5 O: I" d# g
( B* n' T! d* Y! \. p+ s' y4 a       通常,人在处于静思的状态下,听觉往往是最敏锐的,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它的引子起头一定是琵琶用“mP”(极弱奏符号)弹奏几个前16后8节奏型低音的“3”,此时聆听者在极静谧的环境下,听觉神经会高度警觉地去搜寻这几个音符的反馈。
$ w. K' t# w2 F# ]       而灯光的柔暗将有助于提升你心无旁骛的听觉敏锐度,也即能有利于辅助你快速捕捉音符的能力。倘若灯光过强,甚至于满堂辉煌有如日中天,则无疑会分散聆听者对音乐旋律的聚焦性及削弱聆听者对音符的捕捉能力和分辩能力........
a.jpg
b.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22: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盲人对声音的捕捉能力超越常人,这是因为当视觉功能丧失之后,转而在听觉功能上会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自己在聆听某些音乐类型时会微闭双眼,这不是作派,只是想从静谧的世界里让自己更投入的融合到音乐刻画的情愫之中。至少在这一刻,我就是盲人,只有音乐,没有其它。
6 T" X7 z: D) C8 V! N+ a' o: E+ c        而且,有些音乐的引子段落中旋律的演奏力度是很微弱的,就像一根针掉在地上一样,例如民族管弦乐<<东海渔歌>>的曲开头.......,在弓弦乐器的碎弓、抖弓铺垫下,扬琴轻拂的上行琶音....,从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安宁、祥和的意境世界。5 C3 b* W7 t  _7 W; c

$ ]/ `$ R2 R% |1 x5 O7 o. u
http://music.guqu.net/guquplayer1.asp?Musicid=411&urlid=1
" j' \; e7 f* k2 y' r% o% z" ]/ O& V( \: R4 p0 F' Q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22: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外话--------不少玩乐器的人其实不懂音乐
+ D. W0 f7 ~% z/ k       说这个话题是要得罪人的,但却是事实而不吐不快。经常玩民乐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便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乐曲中的强弱、快慢始终不能严格按照原曲作者的要求来,不少人喜欢表现自己操持的乐器音量之大而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此这般演奏出来的音乐往往上下一般粗,没有起伏感,没有强弱对比,旋律不精致、不优美、缺韵味,音乐的感染力由此大打折扣。
  |/ p2 v, f6 r: l. C       这种不良习气的演奏习惯,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是乐器操持者的音乐素养层次不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乐感(音乐的感觉)不好。懂乐器的人都知道,二胡的演奏素来就有“三分指法,七分弓法”之说,意在表明弓法对二胡音色表现的重要性(西方的提琴也是一样),一个音符、一个小节旋律是用“推弓”拉,还是用“拉弓”拉,都是有严格讲究的。为什么呢?因为“推弓”和“拉弓”出来的音色不一样。
# ]# l5 J, A# J       评价一个二胡乐手的琴拉得好不好,基本功扎不扎实,其实很简单,只需让他拉一个长弓,甚至放空弦拉长弓,就马上可见分晓。民乐圈里,我很讨厌一些人不求甚解的毛病,什么曲子都想去拉一下、去弹一下,但是什么曲子都拉不完整、弹不完整,遇到难过的坎就迥避,这怎么行。我所在的本地民乐团,现有33人的编制,二胡、中胡、板胡加起来共有十五把,其中的一些二胡手,今天想拉<<豫北叙事曲>>、明天要拉<<陕北抒怀>>、后天又要拉<<红梅随想曲>>,心很躁、气很浮,但又不愿意吃苦,所以拉了一辈子的琴,仍然没多大长进,关键时刻始终上不了场,三脚猫的功夫,悲哀..............
c.jpg
发表于 2013-3-27 20: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音乐是一种心情,若要刻意的去做或完成这一过程我觉得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了....{:4_211:}
发表于 2014-7-24 1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此贴后,令我对杨老师肃然起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7 20:23 , Processed in 0.0629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