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这是我今年7月份写的一个帖子,因为之前有许多人在不同的帖子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于是我写了这个帖子,希望能够详细系统地说明,下内容为原创。
- y; m3 q; ?: s/ m$ }4 K' D# u' F+ G+ D1 p+ m5 Q; K( u
好像音响论坛上经常会有人提起这个问题,为什么CD的采样频率是一个小数,而不是44KHz? 以往也有一些简单的答案,但好像看起来不怎么具体,就想刨根问底地写一下。仅供坛子里的朋友参考。
. Y7 O7 g9 b8 z6 x" u3 N
1 h5 H$ k' T6 |这是因为作为CD的前身,早期的商品化的家用或专业用数字音频都是家用VTR录像机作为记录PCM数字音频的载体,那时使用的采样频率就是44.1KHz,考虑到日后的兼容性,CD机保留了这一采样频率。那么,为什么采样频率是44.1KHz呢?为什么呢。。。+ X8 @- i7 g! B* x
3 y% Y: H% D3 S6 l以VTR录像机作为记录PCM数字音频的载体,也就是要设法把数字化后的音频数据记录在VTR上。要想将PCM数据记录在VTR上,必须要在信号处理上也要按照VTR图像信号来对待,也就是说,它还直接利用了图像信号的垂直和水平同步脉冲。PCM信号是在VTR的水平扫描期间H(相当于电视画面上1条横向扫描线)内依次排列上去的。由于在这个H期间有一部分要用于垂直同步脉冲、磁头切换以及控制信号脉冲等,因此在一场画面的525/2(NTSC制式)条线中约有14行不能直接用于记录PCM信号。因此,假设在垂直扫描期间可以用于记录PCM数据的行数为Hp,那么:
7 Z, D0 ^' I, {: d8 Q0 O3 r& \& v5 n2 {+ P6 p
Hp=525/2-14<=248.5 (NTSC制式).
N/ R t1 t/ k/ f$ P
5 j" X# \. V1 y z接下来则要考虑1行中所能记录的字数Wh。由于当时家用录像机录放的极限限制了最大数据传输率约为3Mbit/S,再考虑到编码纠错需要的30%左右的数据冗余度,因此Wh为4或者6(因为是立体声所以不能是奇数),电视的场频fv为59.940Hz(NTSC),因此,采样频率fs应为:
4 r; _2 I8 n0 n6 Z1 f4 b( Q9 J4 w ?1 K, ~1 v- S% e- i' B' C2 i! @6 Y$ x
fs=Wh/2 X Hp X fv= 4(或者6)/2 X Hp X 59.94 5 H) z. l% n5 }. x# o2 g8 K: {
$ v+ T/ K# X8 f V音频还原最高频率20KHz,考虑到折混频率和低通滤波器的影响,fs应该在44KHz以上,因此:
. e7 `0 K% y9 k, T: c }' p
& [. g0 Z& N' k k; g/ n) MHp>=367.03(Wn=4) 或者 244.698(Wh=6)
! Y4 l- J* j8 U+ O5 ] v* D2 g0 r8 G/ u3 k
从一开始的计算可知Hp<=248.5,所以Wh只能=6才能成立;于是,根据上面几个计算式,Hp的值只能在245、246、247、248这4个数中选取。而在另外一方面,采样频率、字时钟、水平和垂直同步频率都是通过对系统主时钟频率fm分频得到的,那么fm就必须是这些频率的最小公倍数,为了使电路易于实现,应该尽量使fm取最小值,因此只有Hp=245,fm=7.05MHz时最佳(其他Hp值则使得fm在200MHz以上,使当时的电路难以实现)。/ w5 B6 P1 z! O4 D6 M
9 }- k; l# X# x2 K
因此,综上所述,在NTSC制式下,采样频率fs应为:
2 }# E# D% `' h) D
/ e9 [' m; ~/ p3 R& G( h2 V$ Xfs=6/2 X 245 X 59.94=44.056KHz# Q0 s. d5 |# _) ~. l3 V6 c
- ?" O' C3 }. ^1 r
同样,在PAL制式时可得fs=44.1KHz.
! ^5 @% R: W. \8 R# n
7 K9 r! c. S: F2 o% I6 s这就是CD当年采用44.1KHz采样频率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