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开盘机论坛
收起左侧

开盘机论坛两周年庆祝活动之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21: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互动这个问题:
+ j9 L! [- K/ {邓丽君小姐生前亲自创作,演唱、录制了一部不朽之作《淡淡幽情》,并于1990年立志创作第二部专辑并为之努力奋斗,不幸于95年离开人世,成为她未完成的事业遗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一个遗憾,请问:邓丽君把这部专辑取名叫什么?5 v$ t4 L+ H1 ?5 y; t; j3 d9 r
答对这个问题的前第一名开友,竟获得由版主木又先生赠送的STUDER A80 磁头到表桥的音频信号线一对(两根共4米长),以答谢两年来大家对开盘机技术论坛支持。4 v. Y1 d" `0 Q& D4 q
在此谢谢木又版主的爱心
发表于 2013-11-25 2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忘不了>>么
8 T/ a; O+ X! x0 Y
发表于 2013-11-25 2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f10tb 于 2013-11-25 21:47 编辑 ; d( F# ?5 e9 z7 T2 ^

$ ]0 \* C6 I  i  b《淡淡幽情》由谢宏中构思了概念,并由谢宏中、郑东汉(郑中基父亲)、邓锡泉和邓丽君本人共同完成策划。专辑选择了历史上经典的十二首唐宋诗词作为歌词底本,并邀请了梁宏志、古月、卢东尼、顾嘉辉、陈扬、谭健常、刘家昌等台、港和新加坡的音乐人,为作品谱曲或编曲。以古诗入曲,当然不是《淡淡幽情》首倡,但以这个为概念,并制作出一张风格统一和完整的唱片,则是华语流行音乐的第一次。当浓浓的古乐与现代的曲式相结合,当邓丽君馥郁芬芳的歌声穿越古今,《淡淡幽情》不仅成为一张流行的杰作,更成为一张充满古风气息的跨界和概念杰作,更诞生了《独上西楼》和《但愿人长久》这样经久不衰的永恒经典。即使是以人文作为标准的台湾百佳唱片的评选,也在对邓丽君其它的靡靡之音漠视的同时,却无法对这张专辑忽视。而《淡淡幽情》也在台湾百佳唱片中排名第45位。
0 e* K8 P7 Q, T/ W7 L4 R% F3 V- Z7 L- Z% R; L, k
在九十年代初期,《淡淡幽情》的两位策划人谢宏中和郑东汉,还曾经有过为这张专辑推出续集的计划,唯一遗憾的是,无奈随着邓丽君逝世的消息从清迈传来,淡淡幽情终只能成为倩女幽魂,续集,也终究不能再求...
发表于 2013-11-25 2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6 t7 J3 @% M- a8 F
发表于 2013-11-25 2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平调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22: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1 H. r2 U: n+ P, |# ]! ]7 j
清平调词
) p8 B7 C' z9 T$ Y: Q% H6 c1 L【其一】5 M2 p4 Q+ }) _: X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9 D0 Z( ~+ h, F7 W' |6 p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a  W. r3 Y/ W
【其二】
  L1 b+ P' t( }% K, p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3 H6 X3 V; K9 D1 k6 R- W( F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 ?  |1 S- S【其三】# r. h, @# i/ W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2 {& ~! _( o+ O4 }! x" r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l7 c& B! n& ?- p
8 M# A3 v2 s* Z/ W6 r" S关于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立意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又得心应手。不过,要在创作时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备,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sheng 音剩)若僚友的”气质。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原诗》)。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李白醉卧长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极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与贵妃面前,也从来都是自在从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够如此,才不会在这种事先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又只能写好不能写坏的即时创作前忙了手脚,乱了方寸。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只有写出一般的应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说从容构思,立意独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调》诗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难能可贵之处。 这组诗一共写了三首,其中第一首最为出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又是一开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构思都是从这一句实际逐渐展开的。句中两个“想”字,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爱妃”非常巧妙地联系起来,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犹如贵妃翩翩的霓裳(chang 音常),而眼前娇艳无比的牡丹,恰似贵妃的花容月貌,盛开的牡丹和美艳的妃子,正所谓是“国色天香”,就这样被李白轻而易举地用短短的七个字,一行诗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真是遐想联翩,妙不可言。既然第一句是一笔两到,以花喻人,那么接下来的诗句自然也就笔笔是花,又句句写人了,“春风拂槛露华浓”,可是哪个又能分得清,在明媚的春风中,亭槛下,那风华正茂、光采照人、洋溢着无穷生命魅力与展示造物绝妙手笔,又使唐玄宗心驰神往的到底是迎风怒放的牡丹?还是仪态万方的美人?抑或是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这可真是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一时一处呀。难怪唐玄宗会说“赏名花,对爱妃,哪里还能老听陈词旧曲呢!”而我们也就不难想象,这种含而不露、将花拟人的手法在那种特定的场合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了。试想这种诗如果不是像李白这样写,而分别直接描绘牡丹的娇艳和杨玉环的美貌,哪怕再写得长篇累牍,惟妙惟肖,和这首诗比起来恐怕都会落得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的下场的。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已是欲罢不能,索性干脆放开笔墨,一气呵成:“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仍然是比喻手法,只不过从眼前实际的景物移开,转换成天上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处,据说山上多产美玉,因以为名;而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宫。若非,会向,均为当时口语,和如今口语中“如果不是”和“应该就在”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这样美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瑶台仙境碰上。 言外之意,这种难得的盛事,即“赏名花,对爱妃”所带来的极大的感观享受与心灵美感,岂是一般的俗人所能想象的?这就不仅仅是在赞美杨玉环惊人的美艳了,而且也分明是在说唐玄宗身为大唐一代的太平天子,既然使得眼前这人面与花光浑融一体,让其同蒙恩泽和雨露,而使其焕发出生命的美好与韵味,自然理所当然地应该享有和独占这一切!并且还不露痕迹地表达了自己能够有机会参与这种盛事,在内心由衷地感到荣幸。所有这一切意思,包括对贵妃美貌的惊叹,对唐玄宗功德的称颂,以及对自己身逢盛事的庆幸,在诗文中绝对没有一个字的正面提及,却无一遗漏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只在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中,除了从容镇静,大气包举的天上谪仙,地上诗仙李太白,谁能有这样的本事?谁会有如此的手笔?名花、美眷、贤君、诗仙,这一次兴庆宫中沉香亭畔可真称得上是“天下四绝”,当然当时在场的还有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李龟年和他的那班梨园弟子,不过在这四美并集的场合,他们注定只能是扮演陪衬的角色了。 第一首诗写得如此得体,圆满,以下的二首就很容易落笔了。 第二首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首句不但描绘出牡丹的艳丽色彩,而且用“露凝香”三个字进一步刻划出它的神韵,仔细体会,似乎比上一首的“露华浓”更显得含蓄内在。我们知道,再好的花,也都有一个由含苞到怒放到衰败的过程,而“露凝香”则正是她生命中最灿烂的阶段,所以也就越发叫人疼爱与珍惜。如此花中极品,人中尤物,比起传说中那每每叫人浮想联翩却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巫山云雨”要强过百倍了。这是用的楚襄王的故事,据宋玉《高唐赋》所描写,楚襄王与宋玉同游于云梦之台,远望高唐之观,只见上面云气蒸腾,须臾万变。楚襄王就问宋玉,“此何气也。”宋玉答到:“所谓朝云也。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妇人临去时,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襄王听了不觉心思神往,但到头来,所谓的巫山云雨,不过毕竟是虚无飘渺、枉断愁肠而已。的确,楚王梦中的神女,哪里及得上唐玄宗眼前的国色天香,看得见摸得着,比比古人,看看眼前,于愿已足,夫复何求!紧接着,李白又用了一个与巫山云雨同样使人艳羡不已的掌故,汉成帝宫中的赵飞燕,可称得上是绝代佳人了吧,据说她身轻如燕,能够站在由人托着的盘子中跳舞。不过,她的美貌还得依靠浓妆淡抹,方敢面君,哪里比得了杨玉环不施粉黛,便花容月貌的“天生丽质”呢!这第二首诗着重从传说与历史两方面,抑古尊今,令人信服地说明杨玉环真乃是天下绝色,而唐玄宗当然也就是天下最有福的天子喽。 第三首诗是这组诗的最后一首,自然要下一番布局安排乃至点题的功夫,于是从仙境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在这里不再借用比喻、传说、神话等手法,而是直接放笔直书,牡丹乃国色天香花,玉环是倾城倾国貌,诗歌直到这里才下笔点题,引出杨玉环,但仍用“两相欢”将其与盛开的牡丹相提并论,因为没有牡丹的盛开,也就没有今日的欢聚。而“带笑看”三字又将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与君王三者合一,浑然无间,缺一不可。谁都明白,如果没有君王的关爱与恩泽,花草也罢,花容也罢,哪来如此的风光和体面?“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春风一词历来可以用作君王的代名词,所以这里又是一个双关语。沉香亭在兴庆宫的龙池东面。这一句是说君王哪怕心中再有多大的烦恼,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中,也会被化解得无影无踪了。人倚阑干,花在阑外,春风拂来,丝竹入耳,何其风流蕴藉,令人艳羡呀。 古人对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好评如潮,称其为“语语浓艳,字字葩流”(周口《唐诗选脉会通》),清人沈德潜也说:(《清平调》)“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唐诗别裁》)都不是溢美之词,三首诗,时而写花,时而写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语似浅而寓意深,无怪乎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
1 n! h2 I' q, t( ]6 K0 [ ! w* f7 E! T5 s2 p# v
《清平调》只是这部新专辑十五首歌曲里面的一首,也是唯一一首邓丽君录制一半未完成的作品。
7 D7 R* V) [: o4 Y  R5 X9 D这里的要大家回答的是这个专辑的名称
发表于 2013-11-25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25 2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庆祝!庆祝!
发表于 2013-11-25 23: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出以下信号线,每人约4M,共三人。. Q0 ?+ Q; q1 N( A+ |; E- x% }/ L
094820ysrrors61njze14m.jpg
094814zkog3xgy5ex4zb8k.jpg
QQ图片20131125225533.jpg
QQ图片20131125225527.jpg
QQ图片20131125225517.jpg
发表于 2013-11-25 23: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恨学艺不精了!拿不到奖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05: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答案不对,继续...
发表于 2013-11-26 07: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愿
发表于 2013-11-26 10: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STUDER瑞士原厂,为STUDER录音室器材配套制造;含纯银百分之五结构的平衡信号传输导体。看来这线不是一般的好...才疏学浅,看来是拿不到了。
发表于 2013-11-26 2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憨马 于 2013-11-26 20:59 编辑
% W; c/ M" N$ i: P, A0 T+ o( o' [( ~8 y3 y
《春梦秋云》
发表于 2013-11-26 2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邓丽君曾有出续集的计划,专辑名称初定为《春梦秋云》,拟收录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李白的《清平调》等15首歌,可惜词曲未定,   3 n% O4 H3 J  ~# E% z
斯人已逝。。。。。。( Y7 ~! {8 j7 s9 v7 N7 Q! |
    吾辈思念至此,常常唏嘘不已!# V1 J$ L5 V% Z: b) L1 p
发表于 2013-11-26 2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续一段“淡淡幽情”,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邓丽君唱过,却从未发表。1983年的专辑《淡淡幽情》原本策划推出第二集,名为《春梦秋云》,当一切都已完备后,邓丽君发现这些歌曲的总和不过是第一集的延续。邓丽君认为,音乐制作应该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若无法超越《淡淡幽情》,便不能算成功。因此,《春梦秋云》这张专辑也就没有发表。这充分体现了邓丽君对于歌唱艺术的执著和原则,在附赠的单曲CD内,破例将其中一首歌发表,由元好问的古词,配合韩正皓作曲、小虫重新编曲的《问世间情是何物》,并收录邓丽君于夜深人静时的一段朗读,再续一段“淡淡幽情”:“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能数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苦 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流云 千山暮雪 双影向谁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1-26 02:21 , Processed in 0.0684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