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 `1 V8 J5 W$ d* S" @
3 t r: ]1 V' H# G0 R7 T0 T( {3 l如上图,A721的系统控制板和电源板做在一起,插上电源机器无任何反应。先检查CPU的工作电源﹢5V正常,再测各个相关的集成块儿的电源脚,有+5V,将继电器K的吸合线圈对地短接瞬间,继电器吸和,±15基本正常,主导周开始旋转。" [, J; s& a/ ]
在路测试Q9,发现B-E结短路无法导通,更换代用管开机无反应,查IC511脚电压2.5伏,显然机器处在高电平的关机指令状态,悬空R25插电,机器开机,主导马达旋转,显示屏无内容,键盘命令不接受,陷入僵局
( E/ R- w! X ~8 G6 h0 \3 b4 \由于是几十年前的老件儿,CPU(MPU)还做不到现在这样的大规模,因此小小的一个卡座,STUDER的专家们用了三只一样MPU MAB 8440(8446)来分担三个不同的工作,组成一块功能强大的系统控制板,三块MPU公用一个6M晶振频率确保时钟的准确和同步,之间的指挥、调度、传送等均依靠彼此相连的第2、3脚I2C总线物理连接,2脚是系统数据总线,3脚是系统时钟总线。IC5是最高指令MPU,它负责管理协调挂在I2C上的所有设备的协调工作。开机加电
, c, @! p( ?0 k9 x# S! k' C,检测+5V电压正常,测I2C的2脚3脚都是直流高电平+5V,说明MPU没有按照它内部的程序进行工作,下面是STUDER 官网上关于这块MPU功能描述,红框内的是关于MPU内的内存固化程序的介绍
+ b0 v# C8 o1 A2 ?$ j
; v2 x9 X. U& e( v/ F; v当年在单位里,721这样的卡座玩过N台,也修过不少次,这样无法开机的还没遇到过,于是拿来图纸仔细查看,好在现在还有当年单片机通讯原理的影子,分析如下:0 z4 \2 v0 V% A6 v! o& v
正常情况下,开机瞬间,IC5的2、3脚分别通过I2C去找IC8和IC9以及通往BLANCE IN/OUT板上的IC16 IC17 IC18,如果这些设备都依时序传回状态信号,于IC5内置的数据一致时,IC5给出等待开机指令,此时可以键盘开机,否则CPU就会一直在找,因此再开机的一瞬间,IC5的2脚或者3脚由于要接受或者发送数据脉冲,其直流电压必须小于+5V,完成整个过程后将电位抬高至接近电源电压。一旦有键盘动作或者内部指令到来,电压会立即下降一些,可是这台机器就是一直保持+5V状态,显然它没有工作。难道它坏了吗?这样的低电压芯片很少坏。亦或是它的内存程序丢失了吗?不会的,因为这样的芯片,其内存的擦写电压很高.../ `, Q$ _ T% b' J* s
' v; X- p: H' @1 r- d" J% m
' T" K; U: p" S; b" O- K把IC5和IC8对换位置,插上电源同样无任何反应,可是在测试I2C的时候,惊奇地发现2、3脚都处在4.6V左右,用示波器可以看到脉冲串了,但是还是无法开机,这说明换过来的MPU工作了,那为什么还开不了机呢?因为IC5还没有通过I2C查询完挂在总线上设备,也就是一定有一个设备不正常,没有确认脉冲码给回IC5,所以IC5就一直在找。反过来再换回原来的IC5,上电后I2C总线一直处于高电平,而降原来的IC8换在(IC5\IC8\IC9)任何一个位置时,I2C的2、3脚都有脉冲产生,确认原来是机器在到我手以前已经有人试着对换了IC5和IC8的位置,没有起色后也没有换回去,他一定以为这两块芯片可以互换的,因为型号一样,其实完全不一样,因为内置程序不一样。
. @2 l7 ^* A- W& h, Y6 f) [* J, r7 a( b7 b
$ b. F' A( p1 o& y' ^2 j
; x7 t+ }0 Y* j6 o' n/ K. a" S
IC5第2脚在查询外设时的交流电压/ }2 G. M) k" ]3 @& c8 ?$ `6 D
6 O2 T7 h' d) I* `5 B
: A6 h% k, L! O! l) F
IC5第3脚在查询外设时的直流平均电压,注意:示波器检测的三个点都有了脉冲数据
5 {$ @* M, R' q3 I * z* P( L" F7 D' b0 ^$ i: E
确认IC5的芯片后,插好机器的所有连接线检查无误后开机,听到非常熟悉的“啪”一声,两只主导轴的惯性惰轮悠扬地转了起来,显示窗口亮了。带舱的红灯亮了,按动键盘指令都有动作,且执行迅速正常。然而电平和技术窗口显示异常:刚开机正常,一旦执行某个动作液晶屏闪烁不停。拿来耳机试听,有类似刮风的声音,据此判断电源还有问题...8 z1 A( B2 o% l; ^4 ]6 E% J& E; }
8 _; g1 a) Y0 o# w+ v
# ?6 L1 Y; C1 D: r: h5 [4 e* T
2 w1 t5 a9 U+ X5 i( {: P
, K8 w4 w2 j* w8 Y* B
: N& ~; h# N! |0 b
) V1 B+ ^7 q* m o9 S
8 m0 f$ A- \. R0 V: K6 Q
请看STUDER A721 俯视图中的A、B两点2 A+ ?* J1 g9 q2 o K; w2 g" F
8 J* k d) z, ~) ]; j2 f V5 T% V+ u
这A、B两点便是下面原理图中的A、B两点,正常时A点电压+21V左右,B点电压在-21V左右。在这台故障机中,不按播放键,A点电压是+19V,B点电压是-21V,按播放键后,A电压在+17---+14V之间无规则变化,B点电压在-19V-- -15V之间变化。仔细检查电路中的电解、整流块等未发现异常
1 U# d1 U( f- @
/ t) m! h( U* N$ p) u2 H突然间笔者想起N年前修一台STUDER A820遇到的情形,于是关机拔掉电源线直接测量机器交流输入端的直流阻值,问题出来了,每次测试的阻值都不一样,时而大时而小。万用表笔不离开输入插头,用手触动输入电压选择器,此时阻值发生变化,就是它了:输入电压选择器内部接触不良,输入电压不稳定,造成±15V不稳定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O! V! F) a! i1 { Y$ y2 o
$ ?: u) `! g: g v9 ?测了很多次才测出最小的一次阻值39欧
' J: T: r" k' d# g9 o于是动手拆除这个选择器进行处理
' e) @: R* C: g
. \+ j7 h9 n# g就是这样的选择开关,因为无法再拆卸,所以无法看到内部结构,在电路图里就是红框内的原理图
1 _0 a4 J5 v1 q) P
. g+ {* k9 p" Q6 A1 F
; {/ Q7 K2 t& R6 ?
3 e& L( g. l4 l- h2 y& x有无水乙醇浸泡,并反复旋转开关,以期达到去除氧化层的目的& a% o0 r7 W, }1 s: B/ R! j8 |
) [- I( [) V7 [+ ~2 R& V
) u$ o2 F! x$ f, k/ t1 D风干后的开关& x4 O- A( B. A) ]0 w) f
, R& ^2 m5 d; P" V1 \
1 d! h: v. `" e5 a+ E' a7 h* B接触电阻非常小,达到目的
1 e) t- U4 [( s' X恢复好,检查无误开机,按动PLAY键,耳机里传悦耳的音乐,显示窗口显示正常了
) E+ v& }) O, s2 k4 j1 M
5 Q; s1 X4 X. ?9 l6 |
" f% e. Z6 o( H5 |4 p+ y
一边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一边观赏着这台非常新净的卡座,感叹机主淘到那么好的机器......突然笔者发现明明使用的是普通一类原版磁带试机,可是为什么在电平显示窗口下显示的是二类磁带呢?如下图:6 P6 H& R. S' p3 L8 L% Q
; A$ g$ d4 g# ], q# ?2 t& Y. E
' V6 V" z7 h1 g' H/ U7 m0 k( S
停机取出磁带观察和触摸带仓上方的磁带类别识别触点,感觉无异常。于是决定先把控制面板组件装回去再去检查相关的逻辑电路部分,等笔者上好前面板的螺丝后开机,问题来了:所有键盘指令无效没有反应。怪了,是不是碰哪儿了?于是卸下螺丝反复试验发现只要将控制板组件安放到位,键盘命令就失灵,稍微退出一点就正常,仔细查看,原来问题就出现在磁带类别识别触点开关上,它的上层支片变形了,难怪无法正确识别磁带类别,更由于变形在安装到位的情况下触及控制面板组件的金属部分,使得信号异常造成键盘指令失灵。( g k7 Z# x1 b. ~1 k$ L
. \& ]/ M( {% n, ]7 n( Z
3 W4 W) o. Y9 ~: l
没有偷懒的办法,只能小心翼翼地修复触点了
$ s2 A' V _; y' l# R( Y& c& A5 T/ D. G" J7 b2 C
" B+ B; }: C: D: K
触点修复后的情形9 e+ s/ h+ M W( `( l
3 d8 P+ o$ w, u+ B% x( `1 _- v修复触点后,小心翼翼地装上控制面板组件,上好螺丝通电开机,好了都好了。
0 X% T& l* z V+ O3 M2 l$ q' T
. M/ n# a& w& w9 ~/ f
% k! B- L4 p; r r- z6 g6 }: T6 l# b# a( @. e* C
) k# q$ k. ^" W$ U' J5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