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8030|回复: 35
收起左侧

原汁原味指揮 - 卡爾·伯姆 (Karl Bohm)CD與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1 18:1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不要看卡爾.伯姆 (Karl Bohm)的外表舉止,猜他是德國人,其實他的父親是波希米亞人,他在奧地利長大及接受音樂教育,入職後亦常指揮維也納歌劇院和管弦樂團。/ Z. b8 \( W/ z, ^
1 E) x! o* I! n3 b
伯姆對演出要求嚴格,往往要排練很多次,因此有些經理人、樂師害怕與他合作。他的指揮樸實大方、四平八穩,忠於原譜,不會擅自加入戲劇性效果;而他這種不造作的風格,反而得大多數樂迷所稱道。
, q; u% E' T0 K& u* l5 s在二十世紀的指揮大師之中,伯姆與他的師父 Bruno Walter 演奏的莫扎特同被視為最佳。伯姆的演譯細緻準確,不浮華,卻又不失幽默感。4 Y7 A9 L. Y$ t7 G+ y/ K
他與 Richard Strauss 是老朋友,RS 有些”歌劇”首演,是找伯姆執棒。此外,伯姆亦擅長貝多芬、 Bruckner 及 Brahms 作品。9 D  B# |- p0 F% T2 q$ Q
...../待續
Bohm-Karl-23.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0 收起 理由
开盘机论坛 + 200 好资料,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8:4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姆部分演錄俱佳的 CD 上了香港“CD 聖經”榜:
1 n8 S/ b/ T; N- b% T1 D2 @3 B$ b' {# m" h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
* ]( C" |! A4 y  f& f莫扎特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
4 ]7 C  e4 C9 C. q+ Q- \Bruckner 第四交響曲
IMG-20141011-WA00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8:5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1 18:49" ~/ @) R, \! T  z% Y8 n
圖片

! b; G% g. r, V' v/ ^
2 C5 e3 H+ e* a2 ^1 J/ I7 Z- z上圖三張 CD 容後再談,先介紹一張好聽 、容易買到又便宜的,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伯姆 指揮柏林管弦樂團,DG 西德版。
' e, {! t" c2 z
. `4 g9 p4 f0 k+ ]$ l: r1 F伯姆專長演譯莫扎特歌劇和交響曲,他表現的節奏感尤為突出。第四十開首的主題大家耳熟能詳,很多朋友以它作手機鈴聲,莫扎特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亦用此作主導動機。* H' U+ V5 k! u5 Z7 m. Y
這首樂曲的配器與慣常不同,它沒有莫扎特交響曲常用的小號和定音鼓。
$ ]" ]; F% V$ t. M5 q& V伯姆不但玩出有書生氣的優美感,而且樂聲中貫串著蓬勃生氣和生命力。
# p3 O1 [; P3 p4 o( C* L此 CD 不貴,在二手店售百多港元;在 Amazon UK , 連郵費不超出一百港元。..../待續
IMG-20141011-WA0008.jpg
发表于 2014-10-11 21: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伯姆的德奥系作品全部值得仔细听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23:5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ooke 发表于 2014-10-11 21:51; z) ]2 S6 ?- r, N& a4 s% [
个人觉得伯姆的德奥系作品全部值得仔细听

/ x+ K" @$ S" }3 D# d0 M; E% Z謝謝回應!7 c6 R* q8 O9 U2 N! ?/ g' m* c
伯姆的全部德奧曲目錄音是值得細聽的。  Q1 W! N$ Q" i
另一方面,在下認為 CD 的音效是頗影響享受音樂的。舉一例孑,伯姆在1980年錄音的莫札特第二十九、三十五交響曲,是數碼錄音。即使是用西德頭版CD聽,中高頻偏多,造成聲音不舒服耐聽,樂器細節及質感亦缺少,影響欣賞樂聲的韻味和感情。6 W1 F4 W1 @. D# T  k& t
在下籍開盤版與同好交流、分享、學習,會陸續介紹演錄俱佳的伯姆CD。請多多指教!
IMG-20141011-WA00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2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1 23:52$ ~! W0 X- f; ~  J; e2 e% c- H0 z
謝謝回應!
8 L1 x2 n( S4 Z% E/ P伯姆的全部德奧曲目錄音是值得細聽的。
6 }# D7 D; O# W3 X! B' t另一方面,在下認為 CD 的音效是頗影響享受音樂的。 ...
4 M* z+ Z8 H9 p5 A3 b0 E5 i0 e
伯姆的貝多芬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是公認的最佳版本,彈鋼琴的Pollini演出爽朗,強弱對比大,時有即興的神來之筆。伯姆與Pollini配合得很好,樂團奏來工整,襯托出鋼琴獨奏更加有色彩。/ u( |3 B. R( s' j* a2 u  A+ Q
發燒友常用第三樂章來試聲,全個樂章的鋼琴不斷有相當分量的超低頻(40Hz以下)出現,音色厚潤、豐滿,但是若音響做不到一定水平的話,不單只聽不到超低音,管弦樂洶湧而出之時,會覺得嘈吵。- T- x2 f/ U$ `/ r+ ?) E; }/ d
聽得多了,更喜歡第二樂章,有一種恬靜高貴的氣氛。
IMG-20141011-WA00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3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2 10:23
1 \( ^3 h6 d$ C+ h& s伯姆的貝多芬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是公認的最佳版本,彈鋼琴的Pollini演出爽朗,強弱對比大,時有即興 ...

$ p+ B- l7 {3 E6 |以第二樂章計,我更喜歡在1944年9月,Walter Gieseking 與Autur Rother 及柏林電台樂團於柏林的現場錄音,是用該時期實驗中的雙聲道錄音,當時柏林不停受盟軍轟炸,能夠演出音樂會及保存錄音,實屬難能可貴。
& x& |: b. ?- x& M- `: K% t! @去圖,1995年意大利版CD:
# ]8 q4 v* D) B...../待續
IMG-20141012-WA00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1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2 10:34
- ], b3 b9 N' K, ~以第二樂章計,我更喜歡在1944年9月,Walter Gieseking 與Autur Rother 及柏林電台樂團於柏林的現場 ...

! `- y6 a( d1 D8 k0 K8 Q$ c, o( Y近日重聽伯姆及 Sergiu Celibidache 的Bruckner第四交響曲,錄音時兩者均是七十多歲。9 X! d( v3 E0 j
伯姆是學究派般,把樂曲交待得一清二楚,準確無誤,但不是背誦式的,音樂感豐富,動感生猛,活力十足,加上Decca 的 hi fi 風格錄音,錦上添花,所以長期以來高踞發燒榜。
IMG-20141011-WA00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1:3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2 11:18
, C- l( C0 X  H/ D9 |. e: J近日重聽伯姆及 Sergiu Celibidache 的Bruckner第四交響曲,錄音時兩者均是七十多歲。. L) `8 W  X, r
伯姆是學究派般, ...

. ~* M6 o9 w/ B; D, O- SCelibidache指揮大師生前不灌錄唱片,去世後得他的兒子同意,EMI 把慕尼黑管弦樂團和巴伐利亞電台的音樂會現場錄音出版CD, 內容豐富、精彩,是高水平的現場錄音,日後再詳談。
IMG-20141012-WA00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2:0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4:05 编辑 0 _: R" u, M( q" I6 b; i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2 11:30
! l+ P( a& ~" KCelibidache指揮大師生前不灌錄唱片,去世後得他的兒子同意,EMI 把慕尼黑管弦樂團和巴伐利亞電台的音樂 ...
7 o. d1 z, l3 _/ u* A8 _
; p$ b/ y2 L+ q$ _
相比於伯姆,Celibidachi 的演奏猶如一幅寫意畫,他演出感性,從音樂中可聽到他抒發的感情,所以他奏的音樂容易令人投入。有人嫌他速度慢,又有人說他的音樂有禪味。我則欣賞他指甚麼音樂均有濃厚氣氛,抒情感人不在話下,我特別欣賞他的爆棚樂段,爆到好盡,仍然好有音樂味,聲音暢順,加上EMI 的製作,如 OTL兄講的音頻平直,多扭大音量,聲音仍然舒服,是非常過癮的!8 r- ], u- p- [: Y) D1 Q  ^5 R
Bruckner Celubidachi CD系列是 EMI 在1998年出頭版,荷蘭 Uden 製碟。我亦有2012年德國製碟的版本,封套印刷是完全相同,聲音是光輝一些,乾淨一些,低頻少一些,爆棚表現是沒有早期荷蘭版那般好效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22:2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3:59 编辑
1 ?$ B, y% u1 C- R$ ]. J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2 12:06, u: n7 _$ U) x+ `. C5 p- ]
相比於伯姆,Celibidachi 的演奏猶如一幅寫意畫,他演出感性,從音樂中可聽到他抒發的感情,所以他奏的音 ...

: }0 L) w5 i/ m  I  m
% H# o  Z2 d. ^; a3 I; B. w/ d伯姆在1971年與維也納管弦樂團合作灌錄了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錄音師是 Gunter Hermans,是演錄俱佳的錄音。* x) I8 G& @1 e+ E! d6 `
DG 在八十年代併合貝九出版了孖碟厚盒裝CD,頭版為西德版:
IMAG4598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7:3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4:07 编辑
- ^# K* n: Y! |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2 22:25
: z  Q, T- c' }! `4 j6 A伯姆在1971年與維也納管弦樂團合作灌錄了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錄音師是 Gunter Germans,是演錄 ...
( E) n) L) K9 I2 H7 S

, I& @% P9 a0 z" k  t
0 ~1 S- A$ M3 u2 L8 U伯姆奏來圓順、流暢,音符交待得清楚琍落,音色豐滿、溫暖。伯姆作風溫文,特別要提是維也納管弦樂團弦樂和管樂的金黃色音色,及泛音豐富的堂音。整體效果是樂音舒服,令人沉醉,不知不覺間,已聽至曲終。3 \2 O) @/ |. @* ]- T$ V
伯姆的師父Bruno Walter 在1958年錄音的貝六田園,被大多數人譽為該曲的最佳版本,日本Sony 在八十年代出版原價3500日元的早版CD, 被炒至超高價。  \8 i7 U' O+ {& Z( B7 X" k) l9 Y) A

+ w5 k/ V8 O+ f+ h1 YWalter 奏來強弱對比大一些,有力感一些,音樂具有活力和劇力,另一方面,在幼細的樂段,他精雕細琢,效果細緻而精彩。音色方面,哥倫比亞交響樂團始終是造不出維也納般黃金的音色,奈何!
IMG-20141012-WA00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1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4:11 编辑 . ]1 P# V' `! p( s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3 07:30
- p0 @% w, L- ^$ t伯姆奏來很圓順、流暢,音符交待得清楚琍落,畜色豐滿、溫暖。伯姆作風溫文,特別要提是維也納管弦樂團 ...

0 S/ T7 L& X9 `, V" i& A$ d
" O  s0 O' c* \& B$ h伯姆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西德版CD, 錄於1981年的數碼錄音,比上述同孖碟的"第六"的模擬錄音遲了十年, 錄音師同是 Gunter Hermans, 。7 b9 x% s1 ]9 T
“第九”一開聲,便覺聲音乾淨了,泛音少了,現場捕捉的微弱環境聲音亦少了,應是數碼錄音之故吧!猶幸,音色依然厚潤,不乏維也納招牌黃金音色,音頻平衡而耐聽舒服,低頻與動感亦是高水平。9 x% [' ?5 P! F/ C2 |- S4 j5 p
伯姆的演奏不慍不火,激情和爆棚的表現會適可而止,不像 Karajan 般沉溺和匠工。感受到伯姆的謙謙君子,懷著含蓄內斂的豐富感情。
3 l( M3 l7 \+ x/ J- ^曲中獨唱的人腳,粒粒巨星: Domingo, Jessye Norman, Fassbaender, 欣賞他們的獨唱,已值回碟價。2 F8 B: c0 U4 l1 D2 i4 R
在下真糊塗,上周見 Amazon UK 有西德版出售,孖碟厚盒裝連郵費三百多港元,即買,還未收到。週末在家發現原來已有一套西德版,幸而好友劉博士樂於承接支持。
IMAG460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5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4:12 编辑 8 W, [% Y" d4 Y* U) P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3 11:15: A' O* P( C* g0 Y6 m. E% `9 M
伯姆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西德版CD, 錄於1981年的數碼錄音,比上述第六的模擬錄音遲了十年, 錄音師 ...
! R! P6 S# [$ K) d* `. b! M
8 x2 y2 k6 Z2 _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有多重要?在CD出世前,設計CD的容量,設計者便是從這樂曲的長度來決定CD的下載量,避免如黑膠唱片般,要分兩張裝載一首樂曲。在1982年,供應第一張試聽CD,內載的便是 Karajan 指揮的貝九。
, G9 B0 \* |+ G; Q錄音經過了這麼多年歷史,貝九的錄音無數,很多資深樂評家都認為 Furtwangler 指揮的是最好。他在1937至1954年間傳世的錄音至少有九輯,其中以在1942年3月於柏林的音樂會現場錄音被認為最好。該段錄音部分有拍下錄像,因此可証實演出者的身份無異。+ r. ?0 e; |5 u9 `- x
在下擁有的是Music & Arts1990年美國版:
IMAG460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1:5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3 11:51
1 r7 J$ r9 e6 C, K9 q& B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有多重要?在CD出世前,設計CD的容量,設計者便是從這樂曲的長度決定CD的下載量,避免如 ...

. I- ~) r$ |3 ?+ z( w封套說明音源是德國電台系統的 Magnetophon tapes made by RRG,技術如何?有待紅燈記兄說明。
IMAG4602_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2:3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4-10-13 14:16 编辑
5 Y4 F0 h0 x  M' k7 `! [! k2 j
HAUWAI 发表于 2014-10-13 11:574 w+ X% b$ g" a3 |6 Q3 A) k
封套說明音源是德國電台系統的 Magnetophon tapes made by RRG,技術如何?有待紅燈記兄說明。

, n5 ^: m/ i7 d. E7 J) K2 V7 {1 U5 t
很多發燒友喜歡以貝九第四樂章試音,因為低頻、爆棚、人聲 、合唱頻頻出場。正如聽貝多芬皇帝,我聽多了,更喜歡聽貝九的慢板樂章(第三樂章)。Furtwangler 在此錄音演出中,猶如 Heifetz 拉奏的蘇格蘭狂想曲,千言萬言盡在弦聲之中。Furtwangler 抒發的音樂是有血有肉的,賺人熱淚,感人至深。在第四樂章,愚見以為男高音 Peter Anders 演出比 Domingo 好。需知道該年柏林每天在盟軍轟炸之中,樂師、觀眾們踏過頹垣敗瓦才得到達音樂廳,後來亦被炸毀了。每一場音樂會可能是人生最後的一場。怎會不盡情投入呢!* W; J1 w' f% b( Y, g0 t) w; ]
同年四月,Furtwangler 在希特拉五十三歲生日同場地再演貝九,曾被人誤作三月那兩場,後來有錄像澄清,此是後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10-9 09:48 , Processed in 0.1519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