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5-10-5 12:09 编辑 V0 J! K" B" E, r2 l8 R
' Z# _, z, Z0 b8 j, w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以电解爆浆、开裂、冒烟、短路等作为电容寿命终结的依据,其实这是不对的,尤其是以肉眼可见的爆浆为主要依据。电容爆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稳压电路的负载电流很大、电源电压超高、逆向电压频繁的充放电等。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前面诸多因素造成的内部高温。电容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耐温值,就是电容内部电解液的沸点。当电容的内部温度达到电解液的沸点时,电解液开始沸腾,电容内部的压力升高,压力超过封装载体能承受的压力极限就发生了爆浆。所以说温度是导致电容爆浆的直接原因。正常情况下电容设计使用寿命大约为2万小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很大。电容的使用寿命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实验证明环境温度每升高10℃,电容的寿命就会减半。原因就是温度加速化学反应而使介质的化学属性随时间退化减弱甚至失效,这样电容寿命终结。为了保证电容的稳定性,电容在上机前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环境的测试。即使是在100℃,高品质的电容也可以工作几千个小时。我们提到的电容的寿命是指电容在使用过程中,电容容量超过标准称值的10%时就应该终止使用了,而不必等到爆浆、短路。也就是说电容寿命指的是电容容量的问题,而不是设计寿命到达之后就发生爆浆。换句话说,容量不行了就该换了。短时期内,正常上机使用的电容就发生爆浆的情况,这就是电容品质问题。另外,不正常的使用情况也有可能发生电容爆浆的情况。局部的大电流、高电压、高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