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jwu 于 2012-2-20 09:44 编辑
3 \( l; N3 f6 a& h' c$ z1 F2 S, i
9 l$ ~( A1 e! Y7 x2 }有引導帶是有它的好處的。帶子末端在高速回帶終止時很像是皮鞭的最末端,看過老影片Indiana Jones的人就可以體會。. K3 d% m3 Q# [" f2 V5 y9 D* y
有些人習慣將帶子末端倒勾在引導槽,好處是帶子很快就拉緊了。但在回帶時,反勾的這一節承受的拉扯力量也最大,反覆幾次就扯斷了,於是帶子就愈來愈短了。+ D; }6 q+ }* q4 u7 }+ x, _# }# B
$ r. n: Y6 d& O3 W: a- t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上帶方式是直接用第二層壓第一層的摩擦力抓住帶子。難處在如何使第一圈密合上帶器,不留間隙。這需要練習幾次才能熟練。& k N3 Z0 B; b0 u8 O
- r3 B& D( C5 K% B7 g. Y+ T磁帶放久了,有些十分脆弱,這跟帶基的材質有關。容易斷開的帶子往往不耐拉伸,而是直接從拉伸處斷開,斷開線平整。% C1 f" P% f; j+ o) d! w9 F, U
% L; l; V9 {. b. q/ p0 d
引導帶材質耐拉伸,但摩擦係數小,上帶較困難。$ v/ p' w5 w4 e5 `: S: s7 b
引導帶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個人使用時就不拘泥於國際標準,顏色不拘,長度有一至二圈就夠了。4 T, U1 g& R; D5 k1 }0 p- y! U" U; Y
) e3 t* `2 E( i" A( ?
引導帶有國際標準確實方便,因為在最外層,可以快速識別磁帶種類。5 m9 t. g7 L, R; d#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