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9638|回复: 36
收起左侧

1979年上海中国唱片厂从瑞典引进立体声密纹唱片生产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7 18: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1980年之前,中国的实体唱片都是单声道,只有密纹唱片和薄膜唱片两种格式,密纹唱片三块一张,薄膜唱片三毛一张,后者的声音质量差太多,好在价格便宜,群众基础好。在那个国门新打开的特殊年代,磁带极其罕见,CD好比天外飞仙。
2 g, r' [/ O7 I  j  M据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后简称“中唱上海”)的裘洲龙先生回忆,当年尼克松访华,到上海来送给厂里一些音乐磁带,让技术人员颇为惊奇,也很困扰,这个立体声磁带可以翻录,可是如何操作呢?国内当时根本就买不到立体声的专辑,最贵的国产密纹唱片是十寸的,而非国际流行的十二寸、七寸。  }! }- Q; g0 M8 T( F, z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有过立体声唱片的试制,并不成功。国内的第一条立体声黑胶唱片生产线是从瑞典TOOLEXALPHA公司进口的,1979年年底登陆上海。项目的当事人,有的离世,有的退休,如今还活跃在业界第一线裘洲龙先生算是其中一个,他也是列入“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的“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的技术顾问之一。7 L% N' m) u8 Q2 U
裘先生197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电化学专业,随即分配到中唱上海。据裘先生回忆,立体声项目在1978年启动,技术带头人是李宝善,当时厂里的副总工程师、国内的声频专家头牌。次年十月,李先生带了厂里的精干力量远赴斯德哥尔摩,验收设备实习培训。就资历而言,裘先生当年并不够格出国,厂里大学生很多,但他热衷、钻研技术革新,总工程师器重他,破例提拔进了考察团。1 H3 |- A+ f* O/ x
他在瑞典待了一个月,接受特训,前半个月学习电铸,后半月是压片。国家给他每月二十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当时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是1.5:1,这点钱在国内是豪奢,在国外积攒一阵,连个最便宜的电子手表都买不起。差距是巨大的。
2 A  f- n  e5 ?/ j瑞典人的好客、礼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设备开机之后出了故障,瑞典厂商的老板也不追究谁的责任,照单全赔,他给中方客户的回答是:人都会犯错,不是你们操作失误,就是我们指导得不够清楚。临别之际,还多送了一套修理工具、好些零部件。
! i+ S; c- V% H( ^& C/ _6 i两套母盘电铸设备,五条压片生产线,通过航运,这些洋玩意来到上海,1980年1月试生产,立体声黑胶唱片一经上市,引爆热销。这些当年的新产品,和现在复刻的黑胶唱片相比,质量还是要差一点的。
% B# \# B) z8 D3 O原因很多。当时中唱的厂区设在徐家汇,旁边就是大中华橡胶厂。噪音、碳灰,没有现在专业级的防尘降噪的厂房设计,唱片质量不如现在也是自然的。
& b3 l: y1 y. E也有好处,蒸汽免费获取。黑胶唱片压片的过程需要蒸汽提供压力,橡胶厂的大锅炉同时满足了两家厂橡胶和黑胶唱片的生产需求,还解决了厂里员工的洗澡问题,这也成了厂里员工和家属的一项额外福利。
0 Y* \) S9 P& H8 V- a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磁带以其小巧、便宜渐渐占领音乐消费市场,黑胶唱片式微。九十年代初,CD成为新的聚焦,中唱上海引进了CD生产线,1994年,黑胶唱片在中唱上海基本停产。$ m6 ?% W5 `: H3 h' {! {
2001年,中唱上海搬离徐家汇前,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被日本唱片公司购买,拆装打包,运至东瀛。从1979年登陆上海,近四十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忘了,那是中国的第一条立体声黑胶生产线,也是最后的一条。
: `+ e! o& R* P+ ^% N- B# ?7 B. s.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400 收起 理由
春梦秋云 + 200
红灯记 + 200 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7 18: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知识,学习了。
发表于 2017-4-17 19: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文章,不错。。。。。
发表于 2017-4-17 23: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81307560 于 2017-4-17 23:10 编辑
" l1 K& R# x& P, |7 {2 H
2 X+ m$ p" R8 L# x5 E% G好文章。黑胶的没落很可惜。个人觉得黑胶唱片比其他介质更值得收藏,每张唱片都是一个艺术品。
发表于 2017-4-18 08: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喜欢回忆了。
发表于 2017-4-18 1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从瑞典引进的。这是原创还是转发?
发表于 2017-4-18 15: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回忆了
发表于 2017-4-19 22: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徐家汇,露天用个玻璃罩放着台纽曼的刻盘机,还带了一根EMT 997唱臂,都锈了,真可惜。。。
发表于 2017-4-20 06: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Record 发表于 2017-4-19 22:07
0 b0 Q3 \' D0 A5 t/ G" F现在,在徐家汇,露天用个玻璃罩放着台纽曼的刻盘机,还带了一根EMT 997唱臂,都锈了,真可惜。。。

6 l" V, D: |3 j那套设备进口花了外汇大价钱,处理给了人家很便宜。
8 M, ?. h1 e9 J5 f   国人就是这么折腾,就是这么败家不当事。- i8 ~3 s/ z( C5 J' [% U
   而今出黑胶要到德国压片,还得花大价钱。
发表于 2017-4-20 17: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2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635d 发表于 2017-4-20 06:25# ^+ S0 c( g0 j/ G
那套设备进口花了外汇大价钱,处理给了人家很便宜。
! m. q/ H3 s$ p7 V( P" \' S   国人就是这么折腾,就是这么败家不当事。0 W9 u, O) D2 S
   而 ...
- q, x' n, ?8 m3 [4 K
这套设备卖给了日本的东洋化成株式会社,现在中唱还在找日本的东洋化成株式会社压制黑胶唱片,用的就是当初的那套设备,还美曰其名“对这套设备熟悉质量有保障”。2001年卖的时候就有中国唱片厂的老职工提议留下一套电铸制版和几台压片机,但是中唱领导不同意。唉。。。。。。败家啊
发表于 2017-4-20 2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zssdxh 发表于 2017-4-20 20:35# \( j# g6 L2 r
这套设备卖给了日本的东洋化成株式会社,现在中唱还在找日本的东洋化成株式会社压制黑胶唱片,用的就是当 ...
  V9 h1 a- r% m3 ~) S
有美好的回忆,也有闹心的事情。
* v6 @( w0 W, E! Y    中唱好像隶属于诚通旗下,目前的日子怎么过,知道的话可给介绍一下。
发表于 2017-4-20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发的帖子  我在北京给你嗑一头  谢谢了
发表于 2017-4-20 23: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唱现是中国华录旗下子公司。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08: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1月中唱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脱钩,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
8 }# z! O. _8 V8 X2003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4 N7 c$ {; q, P2008年2月中唱整体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C- @) D% P- ]0 p- y- b: i/ s, ~4 j2011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并入中唱;12月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唱园区正式挂牌。0 d9 ^2 ]9 b$ W6 N& J0 b7 ?
2013年3月中唱整体并入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9 X' ^/ y0 X: K" F% u3 B+ f& \现在中唱的老总就是华录集团的副总兼任。
发表于 2017-4-21 11: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zssdxh 发表于 2017-4-21 08:45/ m2 A* O8 H6 y
1999年1月中唱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脱钩,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
+ b5 }6 A9 K3 c1 Y) v- ^  m- D( i7 A2003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6 R! r. m9 |+ K' y" E
...

$ F6 ?5 y: J- M5 B谢谢科普,学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20 04:46 , Processed in 0.0705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