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0 09: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十三、器材的使用寿命?+ k6 i" _/ _8 G9 g3 l2 w
7 L& T/ k8 q8 w J
答:足够长,一般能用到你嫌弃它的那天。
p, O% ?( Z& p5 [
' x; t! X. H' L到目前为止,我身边认识的所有朋友之中,还没有一例是某个机器或者镜头真的是“用坏了”而不得不扔掉重买的。相反,倒是有朋友拿着单位的设备,想要更新一下玩玩新的吧、旧设备却怎么都用不坏;新器材的申购理由就是成立不了,郁闷呢。, n% }# ? {, s7 A5 B, g' d
* I1 a* ~& o/ w s9 q3 q/ n这也是我颇想发起的一个统计,就是现在的爱好者们手里器材更新的周期。一款机器,大概耍了多久之后、就觉得不够自己用了,或者就只是因为觉得自己可能落后了、于是要升级了。当年的350D曾经在市场上卖疯了,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有多少人已经出掉了换成了更新的机器、有多少人把它当作了“备机”?真正把它用坏了的,有多少?
) `' q6 r. O. P; h) ~3 k( @2 t; @; u5 d4 K
器材寿命里最被广泛关心的是快门。佳能只在两位数、一位数的机身指标上有快门寿命的说明,曰10万次到30万次,同时不提供检测快门次数的官方软件。三位数、四位数的机器,快门寿命不标注,有人猜测说大概5万次吧。
8 O0 J% x, T: p; j2 F, F3 n6 c) B7 i
" S n5 k+ O1 ~! J8 k就拿5万次说事儿;这个次数真的也已经足够多。理由如下:
* }6 Q( n# D1 G/ }9 m; S0 i; h0 m' @% O
1,假设你每个月拍1000张(平均每周两百多张、每天差不多“一卷”),你可以拍四年。这个频率,在一般意义上、把摄影当作业余兴趣的人来说,都属于比较“勤快”的。
$ m: i6 m8 F( v$ G8 C' B1 ^9 m6 M; V9 q0 z ?5 p+ j; _' ?# d
2,正常情况下,快门到了5万次,并不是就不能用了,而是快门的速度将不能保证如刚出厂时的100%精确。6 @& Q& A) i, B4 C; M* w
; ]2 v0 w4 [8 s4 G2 ~! _$ o+ j: Z/ H
3,快门是相机的一个部件,更换起来很容易,费用也不高;一个三位数机身到佳能公司官方维修更换快门的费用大概也就是三五百元,这就是再获得5万次快门的成本。
+ @: h$ k* C( [: W9 ]$ S! u! q1 U* i) y2 v: r/ ~/ j
唉。我想多数时候人们更换自己设备决不是因为它用坏了,甚至都不是“不够用”了;而是它老啦、没那么漂亮啦、落后过时啦、不新鲜啦……嫌弃了呗,小媳妇变成了黄脸婆、捏在手里“左手握右手”没感觉了而已。感觉的事儿,跟寿命成反比例关系的;你买回来一个超长寿命的器材、永远都不会坏,结果就是有朝一日你就是想要换掉它的时候心理上反而多出那么一点儿负罪感。它还是自己坏了最好,是吧哈。
6 z2 ~7 G) H, z' G( t9 h* k! S8 ~4 M( }4 `3 ?
" W' {; e6 t3 G4 a0 l! r
问题十四、高感有用吗,重要吗?- N6 |, R9 W5 r6 x3 S6 g6 J
, h" E1 t2 ?) z答:当然有用,但是没那么重要。4 R5 S# w# D3 W
' O T' h5 V5 z$ _) [/ h6 r8 M
数码时代,高ISO的能力已经得到了飞跃的进步。在胶片时代,ISO400的胶卷价钱就比普通的ISO100贵多了,似乎就没听说过哪个业余爱好者采用。提高胶片的感光度,是一种对胶片生产工艺上的“硬”要求,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到得数字时代,高ISO并不需要对感光板进行任何改动,只需要成倍放大电信号就好;但是,放大电信号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噪音,而去除噪音的算法则导致成像锐度下降,这就是眼下的问题。
3 G: Q* H, }1 u3 _# S- K, ?9 [! {
2 |5 M7 _1 \# j; d) B( h咱们得回归高ISO的本质:扩大拍摄对光线需求的自由度,在需要高速快门或者弱光情况下能得到清晰影像。那么,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多大的这份自由度呢?6 n( [) n' v1 _8 |5 t- F
; w8 E$ ^/ P1 @7 C7 ~1 J3 g9 z' G自然光线下,白天、室外的风景、肖像,一般ISO100-200搞定;室内,只要房间有个像样的窗户,ISO800足够了。2 j. P; c2 M) O( y, j
4 Z" L+ o. s' P- I4 r/ Q; n
夜晚,灯火通明的街景、灯光明亮的室内、聚光灯照亮的舞台,ISO1600足够用。
# m5 t8 |8 _7 F0 A" w& Y" }5 \8 d5 ]9 e# d$ W
我觉得,上述两种情况已经覆盖了多数业余爱好者的多数拍摄课题。下列情况则开始涉及对ISO1600以上的需求:
* x9 U2 v' I( _ i0 p% ?$ n1 N
: S9 ?0 y) ?* z x手持拍摄灯火并不辉煌的夜景;3 Y/ {4 ^( _7 G2 m: O/ _, W2 Z$ {- I
3 P& G( u1 b0 |! Q0 Z6 b在昏暗的室外(比如清晨或者黄昏)用超长焦距拍摄快速移动的东西(比如打鸟);
1 B Y' k: a% k3 R1 [, c8 \/ a/ C7 C. R: w0 G+ i
乃至在陪着小甜甜一起看月亮的时候忽然想起来给她拍一张月夜舞姿(恨不得ISO 819200啊),等等。——你有多少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需要?
( ]2 U. j7 g5 Q! G" C4 u* U5 J% Y5 Y
得说,摄影器材里有N种东西还真就是为了一些极端情况下准备的。其中包括:
2 i4 X# y& q3 L2 Q! w6 p
2 s, @! Z( |3 A9 y' h9 l$ X+ J1,大光圈镜头。举个例子,多数情况下我手持拍摄北京夜景时采取的ISO是800,这时采用2.8光圈一般可以用1/50秒左右的曝光时间。
; h5 }, S7 u0 r" \7 v
$ ?/ Y# K" w/ R4 A; R. O9 p2、三脚架。你可以ISO100踏踏实实地曝光N秒钟——不过只好拍静止的画面。
9 ?' r& Z3 @, v( n. u I0 H) M6 b4 _5 q4 |8 o* e0 j, y
3,防抖机身或镜头。也可以适当延长你的曝光时间——不过仍然要求拍摄对象也不好动。- c, ~1 K9 }' P; c9 U+ H3 i6 Q
. h# }) O- ^* i5 [1 ` S9 w$ y- Q
4,闪光灯。在你拍摄对象局限于一个小的目标空间中的时候。
3 f6 h G$ D5 o9 v/ C8 @1 N% P. M: B. `+ w' P; s
在上述四个东西里,最常被初哥忽略的、偏偏最实用的,就是其实最便宜的三脚架。弱光下的静态的拍摄对象,一个山寨版三脚架就搞定,呵呵。而配合其他各种措施,又能帮助你解决一大部分拍摄问题。你还有百分之多少的拍摄需求、真的就那么器重这个必定导致画质损失的高感?- n& L2 s8 I, y) ^9 v
; N1 V+ ~* K2 k% B5 X但、当然,还是有这四个东西全凑齐了仍然搞不定的状况、非ISO6400不能解决问题的(比如小甜甜月下舞姿);拍摄愿望无止境啊。那我没辙了;上高感吧。# R d( c+ F; S7 _5 t$ y" i
b; g- |" X1 `
那么,高感到底谁家最好?我觉得,现在各家的CMOS工艺真的已经是蛮好的了,众多机型在ISO800甚至1600都可以产出能支持较大画幅印制的成像;到了3200以上的片子,坦率说缩小了都好像还看得过去,放大了则都好不到哪儿、甚至可以说都很菜,比过来比过去也就是比的“谁更稍微不菜一点点”而已。有些老师说的“可用”或者说“可接受”这样的词儿,其实非常“个人感性”的,真搁到你头上、拍了这样一张回来自己盯着屏幕仔细一看,还不定从你嘴里蹦出来一个什么词儿呢。
# {/ i. H7 m0 F% m+ {* Y9 a
c; G3 X1 b" J0 h; T那,为什么最近论坛里大家讨论高感讨论得如火如茶的,搞得这个高感好像是个灰常灰常重要的物理指标哦?呵呵,这里,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尽量用杨钰莹姐姐的声线):
% b# w+ o6 g' c- D& T: a( B4 g/ N3 I/ Y1 E
很多人希望通过高感这个指标来证明某个品牌更牛屄,而已。你没看到凡是歌颂某品牌而贬低另一品牌的帖子都很火么;很多人是有高度的品牌忠诚度、并且把这种忠诚度上升到与个人荣誉感紧密结合的高度的。证明自己使用的品牌更牛屄,近乎等于证明了自己更牛屄吧。
8 U* L7 h7 q' N
1 m h. R3 |( Y1 }1 }! g5 r( s! K7 z当初,某品牌的高感能力一直强过另一品牌;最近,长期高感落后品牌的某款机器忽然高感能力大升、反而在高感竞赛中获胜了。这下,当然是重磅话题啦。
( P3 h' {5 ?) {8 b2 H
|* q9 K/ W$ \# H5 D——你,悄悄地听见了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