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采访机是电台记者的武器,采访机的技术进步,是广播电台语言节目变革的推动者,可以说改变了传统广播的播出形式,文字稿件和播音员的口播内容越来越少,录音新闻和专访节目内容充实。本文以几代采访机为例,介绍了它们的发展历程,功能变迁。3 Y: p8 H9 g6 w/ G
' h, t! e( m9 I' M/ @: Y采访机 模拟和数字化 后期制作 记录方式 故障率和故障类型
$ t( [: W7 i; ]+ W# T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有幸加入了广播行业,首次接触了采访机、调音台、发射机等一大批广播设备。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了,感受最深刻的是技术进步给广播事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从无到有的调频广播、同频广播、音频工作站、数字化播出、广播直播车等,以及当前的三网融合,专业化频率播出等。采访机的发展更是经历了几代更新。
) d2 g7 R" G# W# G# `$ k 一. 从巨大笨重到小巧便携! n( u7 l6 I$ x" A
时光倒流20年,当时建在中波发射台的濮阳广播电台,一台巨大笨重的636开盘机正在缓慢旋转,收音机里发出濮阳人的声音。我台最早的一批采访机是开盘带式的,型号有DL型录音机,DL-D型,DBL-2B型等(图1),这些在仓库见到的开盘带式的采访机,算是老古董了,应该是第一代采访机。95年前后,台内购买了SONY的TC-D5PROII磁带式采访机,个头像个16开的厚字典,外接话筒,有专门的背包(图2)。之后的体积就越变越小了,随着采访机的小型化,记录方式也由模拟到数字。! [! z2 S- l( R# q! ?) H8 b0 m
3 X* J. H3 W" H! |( x. L( l2 a8 J+ O1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 电台第一代(三种)开盘带式录音采访机 图2 饱经沧桑的SONY TC-D5 PROII便携采访机 二. 从模拟到数字化
2 v# b4 O/ l* C 盒式磁带采访机之后,从模拟到数字的分界点,可以认为是MD采访机和DAT录音机的应用。其中的代表产品是MD采访机,播出则采用了MDS-302和MDS-JE510磁光盘,采访机小型化,录音质量和时间得到了很大提高。台内购置了5部索尼MZ-R55采访机(图3),整机只有CD盒大小,自带驻极体话筒,采录过程中能够分段做出标记,特别方便后期剪辑和制作,属于半自动的非线性采访机,曾风光一时。直到音频工作站出现后,小型录音笔,固态存储介质的广泛应用,MD采访机和播出设备才淡出视线。真正数字化的产品应该是以mp3格式为代表的音频文件形式,这时的采录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非线性编辑,可重复操作,能加入各种效果,实现数字降噪等功能。记者们开始采用的是三星YV-120,和后来的SVR-1330。当电台播出和制作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后,(仅仅是录制和播出的无带化,办公的无纸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化)。记者们普遍配备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这时采用了一款经典的采访机PAW120(图4),来自英夫美迪的这款小巧的采访机,至今仍有记者在使用。当然后来推出的PAW-V型,和ZOOM H4非常相似,功能也进一步提高,比如采用大容量SD卡,可外接话筒,线性遥控等扩展功能。% ^5 s7 k% H- y/ T3 f" F- q) A
7 R+ k: q7 u5 j, X- u4 r
图3 尘封已久的MD采访机MZ-R55 # o: m$ s8 Z) K' I/ `
# {) `, u. L3 [! V! ]+ e图4 时代新宠--数字采访机代表型号 PAW-V和PAW120 三. 记录方式和载体变化6 t: j. ^9 E4 o T6 D1 [ v' A; r% V, [2 N
采访机记录声音的方式和媒介在不断进步。首先是磁记录,又可以分为模拟的磁记录,例如开盘带,磁带等;后来的数字磁记录则不再利用磁化曲线的线性部分,而是利用饱和记录数字信号,分别代表0和1,如DAT、MD;光电记录利用激光把数字信号记录在光盘上,如可刻录的CD盘;固体记录是利用半导体存储器ROM、RAM记录数字音频信号,最常见的就是采访机本身的内存,和可以扩展的各种存储卡。不同的记录方式除了改变了声音的质量外,容量和存储时间也有了很大提高,比如2G的存储卡,记录压缩后的mp3(128K)格式音频近2000分钟,极大的方便了记者存储资料、多次采录等需求。
Q# y% M; M: g5 Y; ` 记录载体和格式的变化,彻底颠覆了传统音频质量的各项参数,如机器的抖晃率,数字采访机不存在机械传动,声音无引入噪音,数字采访机的非线性失真可小于0.05%,抖晃率极小,而模拟的非线性失真约为1%,抖晃率最小为0.03%左右。动态范围和信噪比均可达到90分贝以上,而模拟录音机的动态范围最大为65-70分贝,且由于存在调制噪声,其信噪比只有40分贝左右。
% _* z+ j) T) s, Z) P( h3 y) a 四. 后期制作形式的改变
5 G" m' V3 K$ k d 早期的开盘带,长长的录音带就缠在一个塑料的圆形轴轮上,开盘带有大有小,最大的一盘有1千米长,这么一大盘,在机器上转,仅仅是两个小时的节目内容。开盘带成本比较高,而且购买困难,有些要靠进口,剪辑录音真的是要拿剪刀来剪,然后再粘贴,工作起来非常烦琐细致,最初使用开盘带,简单的上带和下带也要有师傅教,不然一不小心弄散了,一盘绕就要绕半天,使用起来特别不方便。多轨合成还好,可以利用调音台混音,难的是同期声的多轨录音,开盘带的多轨录音机,地市级台站想都不敢想,一台机器就要几万元。 h8 e8 P6 k, p( _5 n1 h2 n
2 N" H C! A. T8 j& N图5 音频专业编辑软件AA3.0多轨制作界面 录音磁带虽然比开盘带轻便多了,但是也有很大缺点,音质比较差,保存时间比较短,编辑制作起来一样麻烦,很难满足广播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数字化工作站实现后,音频编辑可视化,多轨等各种特殊效果制作非常方便,后期制作中的特殊音效,如5.1声道,完美混响,参数均衡等,一台电脑加上相应的软件和插件就能实现(图5)。而以往实现这些功能,要借助的硬件设备数量多、价格高、效果难、操控复杂。7 ^/ h* ^* s( U) `
五. 采访模式和话筒选择灵活、具备智能化操作
0 q# n9 t" d$ ~6 F" m" J 一般外置式的采访话筒可以根据环境和采访对象进行选择,在指向性和灵敏度上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距离采访对象较远,环境嘈杂,可以选用超指向性的高灵敏度话筒。数字采访机这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灵活可调的采访模式和话筒参数,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保证比较高的音质。如ZOOM H4通过旋转采访机顶端的两只MIC,改变XY录音制式的夹角,来获得不同的采访范围和立体声效果,同时还配备了标准的XLR/phone 平衡输入,支持幻象供电等。再例如PAW-V采用全金属设计,抵御震动,抗干扰能力强,屏蔽电磁干扰,避免录音音质的降低,更值得一提的是整机重195g,与手机一般大小,非常适合携带,耗电量低也是考证采访机是否值得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 f" J" s6 Y m, ?% U. j- H 智能化方面,有了新的功能赋予。如英夫美迪数字采访机PAW-V,设计有一个机身智能安全传感器(Intelligent Security Sensor)。遇到错误的操作或未知情况的发生,机器会预先警告或提醒,防止录音文件的丢失,无疑给记者采录内容上了一道保险。如SD卡仓门未关闭、SD卡弹出,或电池盖掉出,都会自动提醒,在使用时误操作将重要文件删除了,还能对SD卡内文件进行恢复,这些功能在传统采访机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 ~3 M, o) ^- A; h 六. 从专业领域到多行业普遍采用
0 [0 T9 ~- L5 O+ A! v; ~ 在采访机设备选用上,专业和业余的界限模糊,行业进入门槛降低,操控也越来越简洁,好多单位和个人拥有了心仪的采访机。如公检法司的取证,单位通讯员的传稿,普遍选择了专业数字采访机。同时,手机等多媒体也担当了采访机的功能,在要求不高的场合,记者直接用手机通话回传了现场的声音,充当了采访机的角色。0 P8 Z. Z l" M- J' A* S
小小的采访机,因为强大的功能,延伸出了更多的应用,如长时间的会议录音,定时触发录音,其他扩展应用。在产品中如Zoom H4n,甚至有些卖家直接叫做手持音乐工作站,解释为顶级录音机、吉他效果器、四路电脑声卡、编辑机。这些功能确实名副其实,内置了50多种高品质吉他综合效果器,吉他手录音极为便携专业。其他有H4n最高支持24bit/96kHz精度的录音,支持SD和SDHC存储卡最大32GB、可以直接使用h4n做四轨后期编辑缩混处理、带有乐器高阻输入端口、直接接乐器录音、带数字较音器、节拍器。所有这些,的确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采访机。
* N3 } i4 t9 Q# j5 k4 v 七. 故障率和故障类型发生变化3 z' ]1 B9 k! |) {5 e
数字化后采访机的故障率明显降低,故障类型也有传统的机械故障为主,变为软件故障、设置不当等软故障。
; Z9 C$ {; s7 l; n) F: \# V6 ` 传统采访机因为记者在外长期使用,颠簸,灰尘,潮湿环境等,最容易出现故障的比如压带轮松动,传送皮带老化,紧固螺丝松动等。例如98年省台记者到濮阳采访,去的地方时黄河滩区,灰尘很大,回来住的地方发现采访机无法播放,型号是mon的M-529V,安排笔者前去维修,未打开后盖就判断应该是传送皮带掉落,因为可以听到马达空转声,当时没有合适皮带更换,只好用松香粉搓了一遍后,应急使用,总算没有耽误给编辑传稿。& Z/ R ~1 x! d- [' |
数字采访机普及给记者后,也反映了几个常见问题。接修过的有两块主板间通过插接件连接,松动后无显示、死机故障,属于机械类故障,用热熔胶固定或海绵压垫后彻底排除。其次是PAW120可插式的外接IECM-1型MIC接地线虚焊,录制噪声大,一些记者不习惯根据环境选择不同的录音电平,内置MIC的录音声音小,且MIC增益被锁定,用上下左右键均不可调整,软件中锁定内置MIC的增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针对IECM-1的输入参数,也没有将增益设置得太大,目的是害怕录音电平被削波失真,不能通过后期制作恢复,而录音电平即使偏低,只要无失真,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提高增益解决,缺点就是引入的噪声也相应增大,信噪比将会降低。
1 g( I; U9 X1 ]7 K$ T+ U6 l 结束语
' Y! G4 {4 _+ ] S! Z 采访机的技术发展,浓缩了广播领域的技术进步。未来的采访机会是什么样子?如何融入到记者的采访活动中,是否会随着全媒体的发展,出现更多的综合性的采访利器?我们拭目以待。" Y# E* z6 ^5 n; y!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