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0146|回复: 13
收起左侧

经典专业开盘机(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2 12: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关中人 于 2018-3-12 13:07 编辑 ) N: e; f& X& j' r( S- n

( u6 q* @* u1 A3 w% e3 y6 V在广播电视和音像制作领域,开盘式录音机不但用来录制音乐与语言节目,而且常常作为声源设备使用。虽然开盘式录音机和盒式录音机相比显得体积和重盆偏大.但是大多数专业开盘式录音机其有盒式录音机所没有的电声性能,例如,力矩马达可控性好,走速平稳,带速分级可选,连续微调;磁头采用抹、录、放分离的三磁头结构,电磁效率高;配备计时显示,预设编辑点,仪表监控,专业切换(带前专业——录音前信号专业,带后专业——录音后信号专业)和进带切割等功能。另外,对从调音台输入的多路信号,既可以进行输人衰减或专业信号,又可随意调节。利用上述优良的电声性能,有时还可以用开盘式录音机对声音信号进行变换处理,以获得某种特殊的效果。例如,利用正常带速录下一个蔽击家用茶叶罐“叮”的声音;然后调节带速到原来录音带速的1/4或1/8时.在重放所发出的“叮”的敲击信号时可以获得低沉、宏亮的“铛”的声音,宛如寺院里悠扬的钟声。利用这种方法,人们还可以模拟出孩子的语言声或符合某种影视角色所需要的各种声音。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专业开盘式录音机,以及它的技术指标及操作使用方法。
1 ]; x( _' S$ r4 W2 H$ a4 u/ D# ?  f# f# p3 M$ A4 @

1 J" H% q6 I; S( U& y一.开盘录音机的历史:4 r+ C  z' |/ n. c9 b$ |
所谓开盘录音机,英语是REEL TO REEL RECORDER。本文着重谈论母带级的开盘录音机,即REEL TO REEL MASTER RECORDER。其实人类录音史或唱片史,从电器录音时代一进入到磁带时代,开盘录音机就一直是所有格式的音乐载体的原始音源。本文推介的是立体声开盘录音机,因此1954年之前的单声道开盘录音机就不在本文介绍的范围。开盘录音机作为母带音源的情况一直到大约1977/1978年才开始有些许改变,当时发明了数码录音科技。然而一开始的数码录音机(包括模拟录像机)都跟传统的模拟开盘录音机的样子基本一样。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SONY发明了DAT(数码音频磁带DIGITAL AUDIO TAPE),模拟的开盘录音机才于90年代初逐渐淡出录音的历史舞台。DAT也只是在专业领域风光了大约10年的时间,随着电脑(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现代的录音全面进入到了电脑时代。然而,即使时至今日电脑录音与编辑全面占领了主流的时代,有些烧通顶的小公司,由于对数码录音格式的不满意,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模拟开盘录音机去进行录音。实在不能不让人赞叹模拟音源的魅力。( f$ Y, ^$ D( k% g" F3 Y- G0 c# b; m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各唱片公司、录音室、电台、电视台及电影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开盘录音机的淘汰,这些以往极端昂贵的录音/重播器材逐渐流入了民间,以不可思议的低廉价格被各地发烧友收藏。据法国资深音响工程师、开盘录音机专家STEPHAN AGUILAR的介绍,欧洲大约90%的顶级开盘机已经被囊入日本玩家手中!8 [  {5 n" {& i" R
* _( w& J" t% O- a( q8 {
二.开盘录音机/录音带的格式:! P7 d* b: _2 @2 b/ S8 b1 v
简单地介绍完开盘录音机的历史,再介绍一下开盘录音机和录音带的格式。由于开盘录音机过往只用于专业的机构,因为在制式方面是无妥协的,亦即是人类录音科技最尖顶的技术一直被用于开盘录音机的研发和使用方面。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录音条件的需求,特别是流行歌曲录音的需求,开盘录音机逐渐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格式。但主要不离以下的这些格式。* ]: l( _1 Z' Q! O4 }5 @
首先是磁带的宽度,最主流的是1/4英寸,其次是1/2英寸,还有1英寸、2英寸等。
" s# q- u- t1 U+ i% \然后是磁带运行的速度,最主流的是15 IPS(INCH PER SECOND即英寸/每秒钟),其次是7 1/2 IPS,30 IPS等。7 o' c, `5 Z$ p
还有磁头的轨道,最主流的是两轨(2 TRACK,即左右声道各占一轨),其次是4轨(4个声道)、8轨(8个声道)、16轨、24轨等。后面的多轨多声道最主要用于流行歌曲的录音。- H5 p6 q# V* X1 N# ~8 R  s9 e9 m
磁带圈(REEL)的直径,通常有10英寸、7英寸和5英寸等。" g2 v6 W7 W: W8 x6 V. J4 i! @/ y
磁带的宽度越宽,单位带速下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唱片公司在现场或录音室录制第一手音源时,为了达到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使用到1/4英寸以上带宽的磁带。而从原始的母带编辑到工作带,最后到压模生产唱片的那一版母带,通常是国际通用的1/4英寸磁带。
1 g0 f% Z& H9 a- M5 h磁带运行的速度越快,单位带宽下所录音的信息量就越小,换句话说,就是失真越小,但需要用到的磁带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否。这跟黑胶唱片的33 1/3转速跟45转的区别同一道理。最后到压模生产唱片的那一版母带,通常是国际通用的1/4英寸,15 IPS。而国际上商业发行的两轨开盘带一般都是1/4英寸,7 IPS,即比标准的母带慢了一倍。7 @0 g, e, _4 O0 T: o  l
开盘录音机基本都是单向运行,即有内容的磁带从左边的带轮运行至右边的空带轮。磁带内容不可翻转播放。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有部分机器磁头是4轨双向。即有内容的磁带从左边的带轮完全运行至右边的空带轮后,把右边的带轮拿起来,翻转,重新放在左边开始播放,重新从左边的带轮运行至右边的空带轮。此种情况与商业发行的4轨开盘录音机原理一模一样。只不过商业发行的4轨带都是1/4英寸的带宽,7 1/2 IPS的带速。而母带用的4轨一般是1/2英寸的带宽,7 1/2 IPS或15 IPS的带速。! h/ `  X. @0 ?& a
上述这些格式虽然纷繁复杂,但发烧友只需大约知道一下就行了,无需深究。现在国际上还在发行,或我们还能购买到的开盘录音带无非就是3种格式:1/4英寸,2轨,15 IPS(标准母带)、1/4英寸,2轨,7 1/2 IPS(准母带)以及1/4英寸的带宽,4轨,7 1/2 IPS。前两者可以用同一台机器播放,对应不同的带速只需调到不同的档位就行了。本文所指的母带级开盘录音机与录音带就是指此两种。第三种需要专门的4轨开盘机播放。此点后文将有专述。发烧友们只要认准了1/4英寸,2轨这种机器就可以放心购买。如果购买了其它格式的机器,那也简单,用朋友的机器把带子翻录过来就行了。
, J2 N' e3 v- R$ y
8 ]! h, E) u7 T6 }2 Z三.主流品牌的开盘录音机:# K& i! c7 s; i; `) J
开盘录音机纵横人类录音历史有半个世纪,各大大小小电气公司都分别出品过开盘机,品牌可谓数不胜数。我们就只介绍现在在国内比较方便购买得到的品牌和型号。这些型号基本是1970年以后生产的。民用(家用)的机型有日本的OTARI(小谷)MX-5050、TECHNICS(松下)1500、瑞士的REVOX(瑞华士)A77、B77、PR99,专业级的有日本的SONY、OTARI MTR-10,MTR -12,MTR -15、TASCAM (TEAC) ATR-60、瑞士的NAGRA T-Audio系列、美国的AMPEX ATR 100 系列、300/350 系列、AG440系列、3M的M56 和 M79、德国的TELEFUNKEN(德律风根)M10、瑞士的STUDER A810、A812、A80、A820。. L# y+ X. K, g, b2 Z! }) A$ S
民用的机型基本都是台式的,操作面版竖立,即可放在桌上使用,重量只有专业机的几分之一。这些机器大约有一二十公斤。专业开盘机也分若干类型,其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录音室级别的。这个级别的机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落地式的,装在带轮子的架上,而且很多型号的VU表以及音频控制部分也装在架子上,成为表桥。专业录音机的重量从几十公斤到两百多公斤不等。开盘录音机无论是体积或重量,与家用的音响器材相比都是庞然大物。因为开盘录音机要求性能优良,耐用,故障率低,机械操作性能优良。录音室级别的机器,要求最顶级的录音和放音指标,极其舒适合理高效的操作性能。因此开盘录音机拥有复杂的机器与伺服系统,要承受磁带高速转运时产生的震动。此外,在户外使用时还要考虑避震,机械的稳定、坚固,免受损害。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录音室级别的开盘录音机在质量、重量、体积方面都是无妥协的!
8 t! p0 i4 M7 r7 X6 p- u8 z; C! hOTARI MX-5050与TECHNICS 1500有2轨/4轨兼容的型号,也有纯2轨的型号。它们的4轨机器可以说是现存的播放4轨磁带的最高级别的机器了。然而如果用它们来播放2轨带,与专业级的机器还是有天渊之别。: W! ]* z, ~# T6 W  B
日本的各大品牌在家用机与专业机领域都出了大量产品。然而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淘汰下来的,现在仍被HI-END发烧友使用的日本机器绝无仅有,在民用和专业领域都全面让位给了欧美的品牌。这一情况其实与国际HI-END市场日本品牌的情况同出一辙。
$ o# b! b4 ^$ x3 fNAGRA以便携机出身的,继承了瑞士精密仪器加工制造的科技,在那样小的体积里(还要算上内置的电池盒)能够做出开盘机实在不容易。NAGRA的便携机由于其轻便实用,之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与电台的户外录音。NAGRA最流行的是4系列,是电影拍摄行业的宠儿,因为它配同步器之后可以与24帧的电影摄影机同步,这对于外景同期声录音可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外出采访的广播电台记者也广泛使用。而现在则由于其与瑞士钟表同出一源的精巧、美观与极致的手工,被收藏家如精品般收藏。然而据资深玩家的意见,NAGRA即使到旗舰的型号,在声音的HI-END 方面与STUDER的旗舰仍有一定距离。& I7 w5 o' B" {5 y2 P
德律风根的M10与STUDER的A80是资深开盘录音机专家STEPHAN的至爱。M10的重量足足达到A80的两倍,有200公斤之巨。据STEPHANE称,M10的声音与A80同样拥有浓浓的模拟味与音乐感。可惜受国内资源所限,我们始终并有机会玩过M10,还有美国的AMPEX系列,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X# o" q" ?# Q% F1 L! e  T
最后出场的,就是我们的主角,本文所有音源重播、翻录的参考机器STUDER。STUDER是瑞士名牌,具有手表般精密的加工制造水平。资深的音响发烧友应该清楚,瑞士的STUDER一向以苛刻的品质、精美的手工和不菲的价格屹立于音响界,是高品位爱好者的追求。而在开盘录音机这一领域,STUDER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开盘录音机的代名词。STUDER作为最高端的器材,被最广泛地使用于世界各地的顶级录音室,包括国内的各大唱片公司。; J" J  s4 I: y0 \( [8 X3 G  k# F
REVOX是STUDER生产民用开盘机使用的品牌。A77、B77和PR99拥有STUDER特有的浓烈的模拟味,是发烧友进入开盘机领域的绝好台阶。STUDER一直引领着开盘录音机的行业标准。它的所有心血结晶都汇聚到了70至80年代的专业级旗舰机型A80,以及80至90年代的旗舰A820。而A810、A812是A820向下延伸的系列。A80是经典,铝面板设计,造型美观。A820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脑科技,拥有复杂的调试与编程功能。, S( }, n' f+ Z% r
- p+ U/ P: ^% W# r. ~
开盘录音带的软件,谈了一堆硬件方面的知识,发烧友们最关心的是软件方面的资源。因为如果空有顶级的器材而没有同等级数的软件相配,即使再伟大的硬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象拥有一套极品的CD或黑胶系统,但如果没有CD碟或黑胶唱片是毫无意义的。各地的收藏家拥有了开盘录音机,也可以购买到空白的磁带,那么拥有了开盘录音机在HI-END方面有什么意义呢?之前的发烧友一直的玩法是用开盘机录CD,经过了翻录之后,CD的数码声消失了,增加了磁带的模拟韵味。或者把一些绝版的珍藏黑胶唱片翻录成磁带,避免唱针反复摩擦爱碟而做成的磨损。另外如果自己不能拥有此张黑胶,从朋友处借张来翻录,就可一解相思之苦。但是这唱片公司是绝对不会把各家仓库中珍藏的母带给大家把玩的。直至2007年这一情况才出现转机。
* p1 W1 `# n% @0 P美国三个烧通顶的发烧友,也是三位专业的音响工程师。由于不满现行的商业化录音载体(CD和黑胶唱片),他们于2007年组成了“磁带工程”(The Tape Project)工作室,联系了各个唱片公司为他们提供原始的母带,以严格的母带的录音标准,翻录了一批经典的音乐作品作商业发行。从2008开始,该公司以每年10套专辑的速度发行全新的开盘录音带,这些磁带均是10寸直径1/4寸带宽15 IPS的标准母带。纵观该公司这两年发行的内容,均是各大唱片公司最经典的爵士与古典音乐专辑,全部都是发烧友们梦寐以求的版本。由于“磁带工程”美国发烧唱片公司RR,以及由马浚先生主办的FIM关系密切,所以一些中国乐迷拼死以求的宝藏纷纷出炉,惊震江湖。
' V4 V% k  e2 ^: k& p% h8 z, T此外,国内的发烧唱片公司“柏菲音乐”率先推出了母带级开盘录音机,更动用了STUDER A820旗舰录音机。随后,香港的发烧唱片公司“雨果”的开盘带也千呼万唤始出来。/ K) u) o0 S+ b9 v9 f7 p( {
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即立体声录音刚刚发明的时候,各大唱片公司曾经发行过一批7寸直径两轨7 1/2 IPS的开盘带,我们姑且称之为“准母带”。在立体声初期,一般家庭、即使是发烧基本只拥有单声道的黑胶唱机。唱片公司发行这些开盘带的原意,就是为了向音乐爱好者展示“立体声”是多少的美好,多么的逼真!同时,磁带也方便电台和专业机构广播及编辑使用。这批“准母带”虽然带速只有标准母带的一半,然而用现代的顶级开盘录音机播放,其浓浓的模拟味、无与伦比的音乐感,还有声音的密度、空气感、乐器的真实感所有一切的一切的HI-END标准,仍然轻而易举地打败顶级的黑胶唱片和CD系统!关于立体声初期出版的“准母带”,我们将在第3期文章中详细介绍。
. T3 B$ x" E" Y7 d很可惜的是,进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明了4轨开盘带(7寸直径4轨7 1/2 IPS),唱片公司就只生产四轨带了。估计是他们也意识到两轨带太HIFI了,HIFI到会严重影响他们生产的黑胶唱片的销路,所以毅然投入到商业发行的4轨带行列中。4轨开盘带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之后商业发行的开盘带完全退出市场——直至现在开盘带的热潮再现才有新开盘带重出江湖。然而,即使是4轨开盘带,仍然有相当部分,特别是带杜比制式的磁带比黑胶唱片还要HIFI。关于4轨开盘带,我们将在第4期文章中详细介绍。
; M$ c3 I4 O4 R1 N( c虽然两轨的“准母带”存在于市场的时间不够短短的10年,然而各大唱片公司曾经发行的品种估计不下千种!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互联网资讯的越来越发达,国内乐迷可以轻而易举地购买或接触到这些资料。- k+ B. c% \  X8 T) N
# _  B4 K2 U$ b# Y* u
瑞士STUDER A-820开盘式录音机:6 N# N+ g  M# p+ i
/ U4 l+ m0 a0 i4 \8 [( H
A-820开盘式录音机的台面呈水平状.工作面可以放置在装有滑轮的支架上以便移动.也可以绕支架转轴调节水平夹角.所以有时称它为“录音车”。A-82。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各大广播电台、电视台、音像公司及制片厂从80年代中后期先后引进的专业录音系统中,大都配有STUDER公司的A-820开盘式录音机。该机配置力矩马达功率强劲.带速调节范围大,即4种带速分别为76. 2 cm/s, 38. 1 cm/s, 19.05 cm/s, 9.525 cm/s。在选定带速后,可继续微调,其可调范围从选定带速的+54 %~-35%。工作台面上竖有电子显示屏,可显示变速悄况。采用6.3mm (1/4英寸)的开盘磁带。运行时抖晃率分别为:<0. 03%(76. 2 cm/s); <0. 04 % (38.1 cm/s);<0.06%(19.05 cm/s);<0. 1 (9-525 cm/s),可见,磁带运行稳定性均% OTARI(小谷)开盘机优良。
9 x% V+ I2 H* E! {  V: B8 m7 t8 [" N& M- q8 @
由于A-820电机性能好,所以起动时间短(0.5s).卷带时间短:1000 m的盘式进带.90S倒完,762 m的开盘带快速倒带仅需55:时间。磁带运行时的张力也可调节,所调范围在0.5-1.7N(牛),正常值(对6.3 mm进带)为。.8N.在操作性方面.A-820除提供2个声道的vu表进行监控外,带速、走带时间均有电子数宇显示。计时范围为一9 h59 min59. 9 s-23 h59 min59. 9 s.
, Y' T# h. u( o+ C3 ^- K7 ~/ k; y% K8 P+ {. ^5 l
A-820的失真度小《均<0.5%).预率响应宽.不均匀度小(1-2 dB).信号噪声比在62 dB以上(IEC标准)。在以76.2 cm/s带速运行时,录音信号噪声比可达到68 dB.0 A+ [# \1 q) H& R" s6 r

% \1 z* h* w% [$ mA-820的工作面板为磁带运行机械结构;A-820的三磁头结构;用于对磁带的剪切;为录音机的常规操作按键;A-820特有自动设点、零位记忆及恢复功能键;A-820所特有的电脑控制下的带速调节、高频补偿等功能按键;为两个数字显示窗。其中,用来显示走带速度,也可以用来显示整机自检的结果,如发生故障的部位;37为以时、分、秒方式显示磁带运行时间的显示窗。
: O$ ~# ]. h. s
: J% Q% b" f- |7 K " `  }8 ]; M% e! b/ l* x4 U
0 c& f4 n: S: p" H
A-820开盘式录音机的操作使用方法介绍如下:2 r1 W$ N  t7 p& C+ ~& K+ P

% j8 I$ x$ ?% i) Z* s' H5 i(1)零点位的设置
; ~! ~* T: B8 b$ T0 c8 P# D
$ [6 `$ {% C9 p. D( P1 b1 y开始录音时,需将磁带运行计时器“清零”,此时,可按下图4-11中的34左边键“RESET TIMER",计时窗37就显示时、分、秒。正常录音后可根据计时窗显示数据,掌握所录节目的长度。录音期间.如感觉有必要倒回起始位置.可按下图4-11中的29键"ZERO LOC", A-820会将磁带自动倒至初始“零点”位置。由于这种零点位是在录音过程中由录音师自行设定的,它并不是指磁带的起始位置,而是指某一次录音的起始位置,因此,零点位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在录音中途.如想审听一下已录片段的节目,可按一下图4-11中的30键"LOC START",机器会自动倒带至初始“零点”位置并白动原速放音。在放音审听过程中,也可重新设置“零点”位.例如已录节目共长20 min.审听时发觉前10 min节目内容没有问题,而后10 min节目要重新审听.此时,可将“零点”设置在带长10 min处。在计时显示窗37指示0h10 mm 0s时,按下34键“RESET TIMER",计时显示变为0 h0 min0s此时新的零点位已经建立,倒带审听就变得更便捷了。
" k8 y# W9 Y, B1 L- S2 M4 |0 v8 ~" G" A, R( Q
(2)设置定位点
. a: I* T  K( d* V& h( T& O. g; c( U$ N- x9 u' V1 M# i0 O
STUDER A-820开盘机可灵活设置定位点.该点并不一定是上文所述的零点位,而可以设置在磁带运行过程中的任意位置上,一旦设置了某个“定位点”.A-82。便自动把该点位的计时数据(某时某分某秒)寄存于内部存贮器中,只要用户需要可使磁带自动返回该定点位,供录音、放音或编辑之用。仍以20 min节目为例;若确认需要反复审听的节目信号在零点位以后10 min处,可在磁带运行到Oh 10 min 0 s时,同时按下图4-11中的函键"TRANS”和24键"LOC 1 "。此时,就完成了第I定位点的设置。3 ~  z9 Q3 b% J" E1 a+ ?& m1 N

7 S* h. M3 F8 o% ^- S/ t以后不论该磁带运行在何位置,只要按下24键“LOCI",磁带便会自动倒退(或前进)到该定位点处,这就给录音工作带来很大方便,A-820可提供2个定位点。第2定位点的设置对用户来说是必要的。审听时,需要再设一个定位点而又不希望取消第1个定位点时,可在所希望设点处先按下“TRANS”键(图4-11中@键),然后再按下“LOC2"键(⑩键),这样就完成了对第2定位点的设置。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用户按下“LOC2"键,A-820便可快速倒回(或前进)到第2定位点处,供用户录音、放音或编辑。如要设置第3定位点,必须抹去前次定位点。如按上述方法在另一处同时按下“TRANS"键和“LOCI"键(或“LOC2"键)时,那么以前设置的第I(或第2)定位点就被新设置的定位点所取代,总共只能选定2个点。
6 @/ g" D9 {. G. N4 [
5 J5 Q0 R0 ~/ x: s6 ^0 @! P(3)磁带的编辑# B! I5 f( M: S) l
$ b* C; d6 b6 i2 M& l
前面介绍录音节目制作工艺时,曾介绍编辑磁带的方法,要求用手将磁带放松,然后来回经过录音、放音磁头,仔细辨别杂音后再进行剪辑。这种手工作业方法在A-820录音机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编辑时,先按下图4-11中的24键"EDIT",然后调节图4-11中的⑥调节轮:向左拨动,磁带向左倒退;向右拨动,磁带向右前进。不但可以调节方向.而且可以调节带速。调节轮@专门用来改变带速,供编辑磁带时随意改变带速寻找剪辑点
0 o7 C( o9 @: U! V3 v/ E0 l3 ?(4)改变录放音带速
2 g' ]# Z! `& R9 i. r3 X6 ?, k' Q1 P( j' S) a6 c- d
A-820除了提供带速选择(4挡:76.2 cm/s,38. 1 cm/s,19. 05cm/s, 9.525 cm/s)功能外,还可在上述带速基准值附近进行连续改变,一旦设定,即由A-820存贮器寄存。调速范围广,设定带速运行可靠。改变带速可以使所录节目的长度在不影响声音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微调。变速操作方法是:首先轻按仓盖,仓内设置15个按钮.分别用于带速微调设置和磁带高频补偿的操作.仓盖打开后,按下仓内变速键"VARI SPEED",再按下变速设置键"SET VARISP"。此时可见图4-11中速度显示窗⑩中发光二极管闪烁红光.调节变速拨轮@.可以观察到显示窗⑩中带速在连续变化(以英寸表示。在设定带速19-05 cm/s附近改变速时,O显示窗中出现7.5, 7.6. 7.7. 7.8,一等以英寸表示的带速值)拨轮向右拨动,带速增加;向左拨动,带速减小。# m$ I; ~% G) `" Z2 ]# e! ^* V
) r$ w8 |4 _  p
在调整到与期望值相符的带速值时.再按一下“SET VARISP”设定键,则此时带速值已经重新被确认而设定,A-820将严格按新设定的带速录音或放音。4 g3 l* f( \' s* i- ]7 [3 x

7 e  b! V/ }3 N! b7 {/ F(5)同步补录功能的使用
: o) B; p  c: i. U) q! C4 Z* b5 O1 t) @7 X2 C4 V3 w+ Z( f
录音节目初步完成后,可能发现某一段要修改或要补录一句话进去,这时采取的录音工艺称为补录。但是,由于在一般三磁头录音机里,抹、录、放3个磁头依次相间排列。放音磁头与录音磁头之间相距4-5 cm的距离。录音师专业到的“带后”声音比实际上录上去的时间延迟了4-5 cm的走带时间。这种状况,会对同步补录工艺带来困难。
- G& M5 T2 ?- L4 R1 z, S8 L2 G$ N9 b4 v- g" I8 E
A-820录音机具有把录音磁头在瞬间内变换为放音磁头的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专业声音变换成与录音信号同步的声音。这被称为同步还音功能。前面曾指出省略了vu表(音量电平表),就在vu表盘下方,A-820设有3个按钮,其中有一个钮是同步还音按钮“SYNCHRONIZER"。按下该同步按钮,在录音机放声时所听到的声音即为录音时的同步声。当录音师听到需要补录的切入点信号时,要立即按下录音键,此时录音头立即从同步还音状态切换成录音状态,录音头恢复了录音功能,而所录人的信息与插人点之间不会形成4-S cm走带延时间隙。这种录音称为同步补录。同步录音是依赖于同步还音的,而同步还音是A-82。的一项重要功能.补录结束.必须立即停止,以防后续信号被误抹或改录.操作时须仔细辨别,高度谨慎。
5 c2 H# M4 |5 I: Y+ J8 ^
- |) X3 F6 I+ Z4 H& O需要指出的是,录音磁头的工作缝隙通常没有还音磁头那样窄.在同步还音时,录音磁头被暂时当作了还音磁头,所重放声音的倾率响应不如原来的放音磁头宽,特别是高频特性稍差些。但是,这种同步还音的信号仅仅用作同步专业切人点位置的判断,所以足可胜任。录音磁头暂时切换(为还音磁头)保证了录音、还音信号的同步,使得补录信号定位不产生丝毫延误.因此,A-820的同步录音和同步还音功能一直为录音师们所重视。) K6 C5 ]- P7 i, B" H
8 B. G2 i) y' B, m4 w8 Y
综上所述,可见在数字化录音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常规的录放音设备,开盘式模拟录音机仍然以其走带平稳、操作便利和功能多样而占据着录音技术的一席之地。像小谷MX-5050 I的轻便化及STUDER A-820的高度专业化的开盘式录音机,正在我国录音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关心和从事录音工作的人们有必要熟悉它们的性能,提高操作技能,以实现对高质量录音节目的制作或生产。
, }5 {5 l5 C& I6 {
' ^1 p) j. Q6 F
: u' @& N/ c$ ]" }7 Z+ M9 K) r# s
6 Y/ z( j0 g9 M1 z
* w% q: D+ _# y4 n2 o- L% ^+ r+ P( `8 |% c1 i
再来谈瑞士Nagra 开盘机背景:7 G( b( n7 u! y6 @5 r
1951年一个住在瑞士默默无闻的物理系学生Stefan Kudelski,利用课馀的时间在家中尝试制作出一台录音机,结果第一台携带式录音座Nagra I诞生在他家中的仓库。而这一年正是Stefan Kudelski最重要的传奇开始,他所制作的头两台Nagra I卖给了日内瓦电台,而电台将两台机器分别提供给两位探险家来使用,一位是当年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郎玛峰的Raymond Lambert,另一台则给了一位座身海探测的教授Augustine Piccard 在Trieste潜艇中来使用,试想谁能将自己亲手打造的产品,一出手就必须经历世界上最严酷的考验,被带到世界上的极地来操作使用,在最高点与最深处来作产品验收,而事实证明了Nagra I的可靠,两年後也就是1953年改进了Nagra I而生产出Nagra II,1955年开始制造出立体声录音机,1958年使用电晶体技术的Nagra III问世,同也使用电子控制录音带转速,1959年专门提供录制音乐的录音带面世,到了1960年义大利广播电视局(RAI)一口气购入了100台 Nagra III在罗马夏季奥运会中来使用,这一年Kudelski生产了480台录音座,随後他更设计了当时所以记者都喜爱的一台小型录音机Nagra SN,这个没有一个皮夹子来得大的迷你录音机变成了当时的标准采访机器;到了1961年『NEOPILOT』技术出现了,隔年Kudelski 便将这个技术运用在Nagra III NP上面,制作出第一台带有同步器的携带式录音座,过了不久在1968 Kudelski变成立了KUDELSKI SA这家公司,并且开始生产多轨录音设备,而开始加入电影工业的Nagra IV-L也因为整合了同步技术,而成为当时的代表作品,在1970年代之後,大量的录音座与不同形式的Nagra开始大放异彩,从电影制片厂到古典音乐录音,几乎都少不了Nagra的存在,而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在数位时代中,Nagra如何继续保持其录音器材研发技术开盘磁带机的历史经历。1 ~5 W3 D0 a$ L0 e: s& D: C
; [* a. b- R" _: {
开盘机可分为以下二种:
- T1 P2 Q' a2 P  v3 V, |: j! H民用开盘机:大部分的家电厂家,都出过家用级开盘机,包括但不限于:SONY,National,Panasonic(松下的音响牌子),Victor,Onkyo,Sansui,AKAI,TEAC,DENON,HITACHI,三菱,Pioneer,德律风根,根德,PHILIPS等等。这些机器,绝大多数是家用的,有两声道的,也有双向四声道的。在所有这些日本厂家里,早期只有DENON生产过电台用的开盘机,因为它和NHK有关系。TEAC后来才以TASCAM的商标生产专业机器。TASCAM后来居上,成为日本的主要专业开盘机制造商,在欧洲方面,Studer用Revox的商标出产的,也都是家用的开盘机。以上所说的那些开盘机,都是桌上形的,有的只可以用8’带盘,有的则可以用到12’带盘,从功能上看全部是家用的。
7 G8 B2 m8 \% N% V% r8 |: D专业机(母带录音,编辑用途)
2 i" f# U" o% \- k, T5 H8 C专业开盘机:也分若干类型,其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录音室级别的。这个级别的机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落地式的,装在带轮子的架上,而且很多型号的VU表以及音频控制部分也装在架子上,成为表桥。因为专业录音机都是躺着的,不是立着的。
0 w) `0 T( a* ?
( V6 q& R8 ^6 W( W" @3 s( U专业机器通常具备以下的特点
3 z; T2 y# R( g4 o8 p(1)可以同步监听。普通家用机只有带前和带后,专业机则可以监听录音头所播放的声音。所谓同步就是没有了录音头与放音头距离造成的时间差,便于准确的编辑剪接。所以专业机器的监听,包括音源(带前),同步和带后0 T: i0 Q+ o+ w- d9 z' S# c, v
(2)无论输入和输出电平,都具备“标准”或者“校准”按钮。民用机器没有统一的输入输出电平,所以录音机与其他设备连接的时候,无法预测其电平是大是小。而专业设备则具备统一的标准电平,那就是0VU=+4dBm(1.228V rms),无论是录音机,调音台,压缩器,功放,效果器,均衡器等等,全部都是统一的。因此专业录音机如果放在“标准”挡,那么所有电平控制都不起左右,输入输出电平都是标准的。因此,录音师录音的时候无需留意录音机的电平表,只需要看清楚调音台的电平表就可以了。因为整个系统里面所有设备的电平都是相同的,看调音台电平表就等于看录音机电平表,也等于看压缩器的电平表。
4 E/ Z# _$ u' B$ V4 n2 D(3)具备有线遥控。录音机可能放在远离座位的地方甚至在隔壁机房,所以所有功能都通过遥控控制,遥控器上面也有实时计数器和所有按钮,还可以将录音机快进或者倒带到指定的位置,或者回零
* y2 r/ c1 q& H) W- v% a(4)可以高速卷带的时候放音,以便快速找到任意一点。而卷带的速度也是可以随意控制的。8 O4 h- f2 A) J
(5)自备监听喇叭,无需开功放,调音台就可以听到磁带内容
( S- f  |5 V2 i4 ]/ q7 K(6)可以随意选择只录某一个声道,而另外一个声道原封不动。$ e3 W8 q1 _5 Z' B4 D$ {
(7)两个声道的监听各自独立,例如可以左声道听音源,右声道听带后重放。
1 P: b) N5 x  M: ?6 [, C(8)其他的附加功能,例如时间码功能。6 B2 Z# M' y6 t6 s* N
到此为止,80年代世界上真正能够生产出专业级别机器的厂家就已寥寥可数了。
$ ]/ x/ o6 m* e/ K$ ^+ f& U" m3 O! x( h$ w, m( R# \# G) b/ [
2 ~4 T2 n+ G- P0 V; M- I
世界上各大开盘机品牌大概包括如下:
, d2 y0 y( @# M' v
; X: e2 G% ~9 b- }# BSTUDER:瑞士名牌,具有手表般精密的加工制造水平,能够生产多轨开盘数码录音机。
5 X2 M, J) l6 i9 c! t/ x! lOTARI:日本生产专业器材的后起之秀,后期产品质素直逼前者,价钱合理,全世界用户极多,能够生产模拟多轨开盘机,高速盒带复制机等等' I& h0 z7 c5 y
SONY:早期没有专业产品,八十年代收购了美国MCI公司,具备了专业调音台,模拟多轨和两轨开盘机的制造能力。后期独立具备数字多轨开盘机的设计制造能力。
7 c' C$ @3 f% R6 @TASCAM:日本最早期,最专业的磁记录设备制造公司。美国航天飞机使用TASCAM的专业录像器材。能够输出数字多轨开盘机,各种模拟两轨和多轨开盘机,以及高速盒带复制机。此外还有个异类的厂家就是三菱,它也设计制造出数字多轨开盘机。但产品不成系列,无疾而终。部分够得上专业的模拟二声道专业开盘机器(并非全部,另外每个型号都有不同配置,型号有不同后缀)。
& E% l/ q0 e3 ?4 U' ]STUDER:A80,A810,A812,A820" g. _& v. T( r9 m7 A* _4 o3 h
OTARI: MTR-10,MTR -12,MTR -15
& c2 G' Y4 i6 T, }, zTASCAM: ATR-60
% V2 L2 d8 ?# p+ X& N& q$ KSONY: 不大熟悉了,用户不算太多。
2 y4 k4 |' \9 N8 h: nSTUDER系列概评:2 R# g* ?. D' h' o- C! f
A80是经典,铝面板设计造型美观。5 s' G" u  o- g# N* \- X
A820是新科技,黑呼呼的没那么明快。; g& J9 R4 s% N" t% l
A80是六七十年代的机器一直出到八十年代。8 r4 V# B1 j" w# N5 x
A820是八十年代后期直到九十年代的机器。
7 U5 T* N% t, y- Y: qA80比较古董,A820比较先进。
$ X( Y( }# x' j8 v0 o2 e- k1 aA80声音最自然。
- S% U0 N6 o% [- `+ X$ N4 O. EA820调整相当复杂。
/ u" _( I, ?2 @' b3 BA810是厂家转型期间的产品,两头不到岸。, L  {  G! B8 x/ J
A80的玩家全世界大把,因为机器出了二十年,总产量大,民间保存量也大。
/ J) ^* o  B! eA820总产量小很多,外面的货没那么多。
9 `' U# k, J- J, a4 C: x这个世界不一定越老越值钱,A80虽然老,但太多,物以稀为贵,多就不值钱了8 T! \& U+ ]( D; g' M, U
A820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根据不同配置,价钱可达约2万美元。那个时候2万美元代表什么?首都出租汽车公司的第一批小丰田,都是一千多美元一部买回来的(那时候日元还没升值)。$ [' I3 q; k9 ^/ W
OTARI系列概评:
" z- O* [  h. i1 R9 T, iMTR-10的纯白色造型非常养眼,像科研仪器。电路相当的复杂,伺服系统做得不错,全部是直流伺服马达
& i! h# b# C. x, p3 vMTR-12是前者的改进型。二者共同特点是机身庞大,而且是整体结构,不能拆散。
. H$ d& j7 W2 X6 kMTR-15造型向STUDER 靠拢9 u, v) S* D8 G1 ?; r- E
TASCAM概评:
" [/ @' h- \2 r! y) G' o5 _* g体形比Otari小一些,具体了解不多。
, e% ~- B) }7 C9 [8 `SONY概评:
- `7 D/ p6 U" {& [早期产品基本仍然是MCI的改进形,美国货傻大黑粗,不好看,也不好玩。后期的产品样子也不精制,不喜欢。" S0 _: e8 x8 \" F, w
其他的:0 y9 J1 \. Q- K5 d* {, w) t) E
OTARI MX5050是小谷初入门的产品,低档得很,记得才卖二千多美金。此机塑胶外壳,傻大黑粗,没什么动态伺服功能,机械动作简单粗暴,连回零都不准确。按照我的标准,就叫做“没法用”。  q" m$ `+ J: {6 H0 s) |
南瓜概评:  ; n' x6 Z. N0 T1 H
基本上,南瓜是以便携机出身的,继承了瑞士精密仪器加工制造的科技,在那样小的体积里(还要算上内置的电池盒)能够做出开盘机实在不容易。# Q) p( ?, Z: J0 I& u' n/ r1 T/ z
其中4系列流传最广,全世界用户最多。我也用过短时间  r9 i0 m4 F1 B! A$ H
南瓜4系列用的最多的,是电影拍摄行业,因为它配同步器之后可以与24格的电影摄影机同步,这对于外景同期声录音可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外出采访的广播电台记者也广泛使用。3 `: g- ~  W1 u; r1 x4 E0 \
南瓜也出过一款比较大型的开盘机,造型也很豪华美观,我没用过。不过音乐录音,演播室这些范畴不是南瓜出入的地方。  G% N# X/ ?% y: M, C4 A
4系列因为不能用大带盘,所以极大限制了它的应用
+ H  W* R# L% r. p- C$ Z' o5 O% c那么磁带录音机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
# O9 {8 J. G1 o* T: q. U5 b% d         + L& T! W$ v/ x8 P- y
很久以前,就曾有人设想利用磁性载体来进行录音和放音。据文献记载,1888 年美国杂志《 Tho EleCtrical world , (电世界)上刊登了史密斯(Oberlin  smith )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指出,根据电磁感应作用,可以把声音信号记录在磁带上,也可以从这种磁性体上把声音信号取出来。在此十几年前,贝尔和瓦特森发明了电话机,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所以史密斯就设想把这些发明和电磁感应作用结合起来,以进行磁性录放音试验.
' s) u: ~: e: @磁带录音机的发明:
, _0 ~. h/ H" J7 Z# w- g    世界上最早的磁性录音机是丹麦科学家波尔森于1898 年发明的。当时还没有真空管和放大器,已经发明的电话机和留声机都是把声波直接变成电流或机械变形。波尔森设想利用电话机的电流,将一个长的磁性载体加以部分磁化来记录声音。录音时用钢丝作磁性载体,把钢丝张紧,再将装有滑轮的电磁铁悬挂在钢丝上作为磁头,把电话机的送话器作为传声器接到磁头上,然后一边对着送话器说话,一边使磁头沿着钢丝滑动来进行录音。放音时也用同样方法,把电磁铁作为放音磁头,受话器作为耳机,使磁头边滑动边听。这就是波尔森进行的最早的磁性录放音实验。此后,波尔森继续进行实验,并于1898年获得磁性录音机专利权。按上述原理做成的录音机取名为录音电话机,并于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时、得到很高的评价,获得最佳奖。这时的录音方式是直接录音,即无偏磁录音,可以想像,其音质要比今天的录音音质差得很远,但在当时无疑是划时代的发明。
7 F  _2 c7 x5 `" a6 K8 d4 U1.直流偏磁的发明; g7 P, X: H! A& Q4 i9 i3 ^  o% x3 z
    1907年,波尔森发明了钢丝式录音机的直流偏磁法,录音灵敏度和失真都有较大改进,使录音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同年,美国的弗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这就大大促进了磁性录音技术的发展。
5 Y0 U6 e' P  c: {. D6 M6 x2.钢丝式、钢带式录音机的实用化
0 r$ C$ t" r# f% D    直流偏磁方式和放大器技术发明以后,使钢丝和钢带式录音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广泛应用于广播,记录机、有声电影和高速通信等领域。到了1930年,国外市场上有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钢丝式录音机、劳伦兹公司的钢带式录音机出售。
# O2 w9 N; i6 D; h* P9 l3.磁带的发明0 v$ ?( _+ U% x2 d7 m4 a$ m2 [
    1926年,美国的奥奈尔把铁粉涂敷在纸带上做出了现代磁带的雏型。1928年,德国的弗勒玛( Fritz Pfleumer )提出了把磁性材料涂敷在纸或塑料带基上的制作方法。1935 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使用塑料带基磁带的录音机。这种录音机接近于现代录音机,使用的磁带是 BASF 公司的产品,是把  基铁粉作磁性材料涂敷在醋酸盐带基上制成的,第二年就改用氧化铁作磁性材料。, e  a: S$ M  d' T
4.交流偏磁的发明
& w; b1 `  O5 N9 c    磁带录音机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优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明了交流偏磁法,这样讲并非言过其实。钢丝式录音机的交流偏磁法,是 1927 年美国的卡尔森和卡播特发明的。而现在使用的交流偏磁法,是日本、德国、美国分别独立进行研究的。日本从 1 930 年就在东北大学金属研究室和邮政省电气实验所等部门大办进行磁性录音的研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东北大学永井健三教授等人发明的交流偏磁法对录音机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 u8 I: Q6 k6 i) _. s3 _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磁带录音机德国最早被使用。
: s! }7 |4 H- w0 z" L- K# f0 c    1935 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磁带录音机使用了塑料带基的磁带,带速为76.2 cm / s ,比以前的录音机性能优良,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所以在 1935 年柏林世界无线电展览会上展出时,得到很高评价,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录音机就成为现在磁带录音机的雏型。但是,正当这些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交流偏次和磁带材料的研究也处在不断进展的重要时刻,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各国很难进行这方面的技术交流。在日本,虽然日本电气和安立电气等公司出售有商品钢丝式录音机,但看不到有什么进步的迹象。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于 1935 年完成了刚带式录音机的研制工作,在 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立体声放音表演。这时使用的钢带叫愉“维卡合金” ( vicalloy ) 。握说这种材料比刀刃还坚硬,价格相当高。同时,贝尔实验室还研制了密洛风( Mirrophone ) , 用于由电话进行天气预报。在这一时期,进步最快的是德国,使用了塑料带基磁带的录音机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广泛应用子军事和广播等领域。录制有希特勒声音的磁带,在德国各地电台广播,盟军被困惑了不少,怎这家伙能瞬间各处游荡?因为当时除了德国,电台如是经录音机播出的录音都与真人有很大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技术又为美国所继承。并且性能不断提高,直到数码录音技术时代的到来。
7 M) W" x6 D' ~0 {4 k0 d磁带录音机的发展历程:: N1 h/ a) d9 N

/ q& {7 g/ g+ I) z+ A$ Y# j7 }7 Y1.高传真(HiFi)级别机器的出现: U# d/ p( Z$ F1 ?. p. h  ^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发现了 18 台磁带录音机( Magnetophone )。美、英、法各拿回 6 台进行研究,据说都为其高超的技术而惊叹。后来,这些技术资料作为有名的 PB 报告(office of Publication Board RePort)转到美国,极大地刺激了该产业界,结果很多厂家开始生产出售录音机。这些产品都具有自已独特的磁带驱动机构。战争结束后,有关的技术一开始交流,各国就同时投入了磁带录音机的研制工作。在日本,前面说到的交流偏磁技术,被安立电气公司在1949年转给日本电气和东京通信工业公司(SONY公司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于1950年在日本开始出售最早的磁带录音机,1958年后录音机在欧美及日本开始迅速普及,广泛用到家庭中。交流盘式磁带录音机的全盛时期早期的盘式录音机体积很大,以移动式为主,主要供专业和学校使用。普及到家庭中去以后;就以小型轻量的便携式为主要标准。关于带盘尺寸,当初专业用的以宜径265mm ( 10英寸 )为主要标准,家庭用的则使用直径265mm(7英寸)盘架。带速都是以 19cm / s 和 9 .5cm / s 为标准.后来又增加了4.8cm/s。另外,便携式都比较重视移动的方便,所以带盘尺寸又变成以直径127c m ( 5 英寸)为主。标准带速取为9.5/s和4.5/s。60年代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将录音机用于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日本还曾经流行有“录音学习”风气,使得便携式录音机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这种需求后来延伸到后期的便携收录机和录音座的流行。
' s! E# i8 o( x# U3 I
" _  u. I& ^$ F# l( o$ c2.电池式盘式录音机出现:, D0 F- _6 j- C+ T1 F/ g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盘式制造技术逐步成熟,世界各国出现了供警察与谍报工作所需的电池供电便携式小型录音机。刚开始是钢丝式的,最细小的钢丝已出现有160分种连续录音的机器。机器还相当的精美。1958 年前后,德国有个厂家开发了磁带速度不值定的所谓“边缘驱动式”的电池式磁带录音机,虽然可以做得比较小巧,但性能与可靠性都存在一定的间题。 1960年前后,日本开始生产主导轴驱动电池式磁带录音机。这时出售的录音机除了小型轻便、性能好、操作简便之外,还具有语音控制叔自动反转等许多特点。由于这些电池式磁带录音机的生产,使日本开始在性能、特征和产量方面跃居世界的前列。. J# Z; X8 L1 \9 I' @

: L) O' C  m/ j+ R; D3.立体声磁带的发明
3 Z; z& L# R$ T1 W, c1949年美国的马格奈可德(Magnecord)公司首先使立体声录音机商品化。有趣的是,第一台立体声录音机是汽车制造厂商的通用电机研究所订购的,用于分析汽车噪声、后来,在 1949 年的美国电声设备展览会上展出并公并出售。这时,磁头不是一字排列,而是交错式的。这种立体声录音当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年很多有名的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都相继进行了立体声录音。1960年日本索尼公司也出售了551型立体声磁带录音机。被广泛使用的45 / 45 制式立体声唱片是1956 年才上市的。在此之前,对唱片的立体声制式做过各种尝试。但因操作不方便,工作不稳定,基本没有得到普及。但是磁带录音机在原理上很容易用增加磁迹数的办法来实现立体声化、性能又己到了相当水平,所以美国对立体声录音磁带和立体声录音机的需要曾一度有迅速增大的趋势。可是由于出现了上述 45 / 45的立体声唱片,在价格上立体声磁带竞争不过唱片,所以还是立体声唱片占了上风、一直到立体声磁带以4轨盘式、4轨大盒式、8轨大盒式而东山再起为止,立体声录音机只限于在广播出版和录音室等专业领域使用.而双迹立体声方式的性能一直比较优越,至今仍为音响爱好者所喜爱,特别是2 轨38cm/s的高速机器作为高级音源而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 H, V  n3 @1 O, E$ \, b7 e0 \6 {# g+ |6 U- Q% x
在1954年开始,原声开盘磁带开始作为商品,在发达国家大量发行。并是所有立体身设备的唯一音源。后因立体声黑胶唱片销售的低廉价位与方便的播放(是开盘磁带的1/10)原因,才逐步退出了市场,但这时期很漫长,一直到1985年前后,才未见再有出版商出版。一直到今年(2008),在美国底特律音响展上,我们又再见到她久违的身影。, E5 j9 t' b  i( P

3 H, Z' @3 v( z) P4.计算机技术与开盘录音机:
! \, w* X' U# E% ]7 f* {; P' @    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机技术的成熟,开盘机器制造厂家,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应有在磁带录音机上,使得这类机器的性能推倒了顶峰阶段。有落地式,台式,便携式,袖珍式等五花八门,万紫千红。高,中,低价位,不同的使用场所,你都能挑到适合的一种款式。特别是瑞士南瓜(Nagra)公司出的一款便携小巧机器,成为50,60年代世界著名记者们必备装备,并成为全世界电影同期声录音的标准设备。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大量音乐素材需要录制与编辑,为方便出版社录制与编辑,瑞士瑞士Studer率先推出有适合录音合成的多轨录音机,最多高达64轨,其磁头如就如件工艺品。可见磁头制造技术已是炉火纯青。机器还带有能极其方便对磁带定位所需的编辑功能。并依托计算机控制技术,开发出无压带轮走带方式的录音机。; l: J) y! g7 s( s
    面对磁带录音机因为磁性记录材质所带来的特有噪音,磁带生产厂家一直在千方百计寻找涂铺磁粉材料,改善磁带质量。另一方面,电路专家们也积极在改善电路。发明出多款绛噪电路,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杜比(R.M.Dolby)博士发明的“杜比绛噪系统”。
) U# l" Q; C+ V  v3 `$ `' v9 r第三部分:盒式,卡式磁带发展
- y: Z5 d' A9 b0 I1. 唱片的普及对开盘磁带上带方式改良的推进。" Q/ R# }5 g/ C1 g  o* ^" J7 u4 W
    盒式、卡式时期很久以来减曾有人设想把磁带收到盒子里以简化操作,并有许多磁带录音机厂家着手研究这一课题。可是要研究出国际标准通用的磁带盒,需要企业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并能成为标准才行。因此,世界各国公司都把现行的带盘放入盒子里,原封不动地使用,或者研制限于口述记录机等特定用途的磁带。立体声音乐磁带一推出市场,就很多人采用磁带欣尝音乐了。由于更换起来非常麻烦,人们都迫切需要有像唱片那样操作简便的磁带,于是各公司就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
5 _9 n5 e( G$ x, I; A0 M2.盒式磁带的发明
  \3 i6 `# {0 b    1958年出售的RCA卡式磁带放音机,可以讲是以音乐磁带为声源的第一台正式卡式系统。这种机器使用的磁带宽度为6.25mm,采用四轨通道立体声方式,磁带可以往返使用,同时还采用了150型号的薄磁带,带速为9.5cm / s ,因此使往返演奏时间达到 1 个小时,从而降低了每小时演奏的价格,在当时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是,其它厂家并未加以效仿,所以这种系统很快就消失了,而四轨双道方式以盘式音乐磁带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1960年, 3M ( Minesota Mining & Mnufacturing)公司出鲁了 3M 卡式系统,所用磁带与观在的盒式磁带宽度一样,为带宽3.8mm速度4.8cm/s。这种系统也是用音乐磁带放音,对于双轨立体声约可演奏 45 分钟,但因为是单方向录音,所以演奏一结束,必须把磁带倒卷回去。这种放音机是把卡式磁带排列起来,每演奏完一盘,就把磁带倒卷回去,推到旁边,然后下一个再落下来,这就是自动装带卡式放音机。
( G, w6 c: F( r/ L/ a) L$ S+ k! F" m( {( H* Z1 K
卡式磁带的发明:1 E3 h4 h/ J9 p
1960年起,欧洲各国的厂家开始设想新的卡式系统,并积极从事具体研制工作。 1962 年荷兰菲利浦公司发表了盒式系终。接着德国的格龙迪、德律风根和布劳彭克特三家公司发表了共同研制的 DC 国际盒式系统。以上两种方式都是以盒式音乐磁带为主要目标,其特点是,环形卷带盘芯,采用共芯方式(两个盘芯在同一平面上),此外,还有人做了一种新的尝试,使用相邻磁迹来录立体声成为可能,操作也与 45 / 45 制式立体声唱片同样简便。带宽3.8mm,使用两个圆使立体声和单声的兼容成为可能,但遗憾的是,这两种方式的带速不同,菲利浦盒式为4.8cm / s ,德国DC国际盒式为5.08cm/s,而且带盒尺寸也稍有不同,根本不能互换使用,所以世界的录音机行业非常关心地注视着它们的演变很久以来,还有人设想把磁带头尾相接做成循环式,以能连续放音。1957 年美国开始出售菲德里派克卡式录音机,起初是单通道方式,广泛作为广播用和放背景音乐用,后来又设想在汽车中使用。 2 h' z; C# }& D
开盘磁带录音机:
' v$ t" B; I3 }1 B* f& O9 y1 A# }1 a. c% L: [
开盘磁带录音机:使用需外接收带盘架,用磁性形式保留与重放声音的机器。原开盘一词只指使用无盘架脱胎机器,现在泛指非盒式,卡式磁性记录的录音机,包括早期钢丝,钢带录音机。9 t3 g0 C: k3 R
3 g# s  o# O5 |! d6 J+ h5 c
常用开盘录音机标准:速度:4.76cm/S;9.53cm/S;19。05cm/S;38cm/S;最高有76/S;其间还出过最低速的2.4/S,因录放质量原因而很快被遗弃。轨迹:单轨;2轨;4轨;及多轨,最多64轨。
2 C* [$ |- @; n+ r+ x* }6 r, {9 [& `
. O" X- o; R2 F' J1 M开盘录音机磁带:宽度1/4英寸(6.3mm)《常用》; 1/2英寸(12.7mm); 1英寸(25.4mm); 2 英寸(51mm)。磁性材料:普通铁粉带;LH(Low Noise High Outpuc 低噪音高输出);铁络;金属(络)。磁带厚度:50u(100型);35u(150型);22u(200型)越薄整盘磁带当然就越长,能保留信息也越多。& ]' U' w, o6 \6 f7 Q9 E( i

3 k  J* X9 D1 m$ A( g开盘录音机予/去加重补偿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NAB(美国广播协会);RIAA(美国录音机工业协会);DIN(德国广播协会); JIS(日本工业标准);中国一般采用的为IEC标准。
0 h& \$ N/ Y8 o3 u! D8 d* A, M- H其实近几年来开盘录音机和开盘录音带的             翻生,它的始作蛹者就是美国三个烧通顶的发烧友,也是三位专业的音响工程师。由于不满现行的商业化录音载体 CD和黑胶唱片 ,他们于2007年组成了一个磁带工程The Tape Project 工作室,联系了各个唱片公司为他们提供原始的母带,以严格的母带的录音标准,翻录了一批经典的音乐作品作商业发行,并于同年携带全新灌录的开盘磁带参加拉斯维加斯CES音响展,惊艳全场。从2008开始,该公司室以每年10套专辑的速度发行全新的开盘录音带。美国各大权威音响杂志对磁带工程在CES大展中的表现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以及表彰他们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们也是值得全球烧友们学习的。
) N* t& t1 p4 G( g) U' y8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0 收起 理由
开盘机论坛 + 20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3-13 09: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的科普,谢谢!
发表于 2018-3-13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14 0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14 08: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14 14: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20: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关注。
发表于 2018-3-15 09: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3-10-16 1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0-16 15: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23-10-18 01: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24-12-27 17: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科普
发表于 2025-5-27 23: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
发表于 2025-6-30 10: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
  v7 j: Y9 X" Y9 d3 l! Y- Y
. \/ W7 }; M$ s- ~5 W- X“磁带的宽度越宽,单位带速下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就越大?---这句话不知怎么理解(但很多介绍基础知识的都这么说),模拟信号的信息有哪些?幅值、频率、相位?还有什么?只有幅值可能随着带基宽度变?9 `* Q; Q4 b; P! ~2 G

6 d! E2 |8 n  D  b见过本坛另一篇文章(到目前发现仅此一篇)说”磁带的宽度越宽,记录的信号动态范围就越大“----对不对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7-20 07:12 , Processed in 0.4095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