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丽君二十多年的歌唱生命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因为每首歌她都用自己的真性情去演唱。% _4 Y# x# f( D! r- s
0 x- n+ a8 x V" c4 r) v& s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V( @$ \$ u/ z( @2 ?
, X' p1 C' X' [# ~9 X8 Z- k(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0 p6 M- j2 n% B- _1 m4 f4 |8 U
$ t+ u: O6 w3 b7 @$ [0 Y3 ] ——李后主 . j6 z. ?4 Q8 h' [' S
1 i9 j1 w- O( Q
邓丽君走了,她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背影,一个是从贫穷到富裕时代的台湾,一个是由政治禁忌到渐次开放的大陆,邓丽君,歌声之外的故事多于歌声本身,而对于歌迷来说,她的精神意蕴尤深。 # [9 u6 c: T$ G" r/ z
/ A! O2 ~4 G$ V8 {, u, u 那是从夜晚的电台里偷偷飘荡而来的歌声,那柔软、沉醉,或喜或忧的浅吟低唱,有别于白日里阳刚正气、大义凛然的样板戏,邓丽君的歌,给了多少人无穷的暗藏的欢喜,多少人的青春在这些歌声里放开了情怀。
/ k1 m! A5 q% @/ D2 ?' ~; K3 Q, {. n K- g' W4 s
生前是个传奇,死后平添悲剧,去世的1995年,立刻传出她曾作为台湾当局情治部分的间谍的传言,纷纷扰扰,秘密中还夹套着秘密,让人难辨难分。然而我们不用计较这些,这本身就是那个疯狂对峙的时代令她做了的牺牲,这个悲剧,是个广大的悲剧,藏着时代的底色,罢了!“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来来来,干了这杯再说吧。”
; e Z1 T9 s6 ^
$ _% K" \/ E9 d# [9 k4 ] 值得回味的是,去世当年,在北京的摇滚界即为纪念邓丽君而制作了一张《告别的摇滚》,其中有郑钧、唐朝、轮回、黑豹等摇滚歌手或乐队翻唱她的《甜蜜蜜》《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船歌》《独上西楼》《酒醉的探戈》等等,细细打量这些翻唱者的年龄和这些翻唱的曲目,这张专辑几乎可以看做大陆一代人对邓丽君的盖棺定论。她的歌声,哦,不是,她的”靡靡之音”,曾是那个贫乏无聊时代的精神食粮,那是一个没有娱乐精神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们的言谈议论整齐划一的年代,而邓丽君的歌,就是对人心禁锢的一次解放。是中国一代人心灵史中温柔的部分。 9 p: d8 i6 B" X- w
$ O5 a& E* w. ~7 h. d 这种感觉,对于现今的年轻一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是一个娱乐大众的时代,我们不缺乏享受娱乐的自由。但我们不能就此别过,抛弃这些过去的历史,就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生日和来历一样。在现在看起来恍如传奇的事情,对当年身临其境的人来说却是苦涩难言的,邓丽君的歌声是那时人们心灵的安慰。
% } J+ B C& Q5 d! v: q; o8 c' X$ C& @1 n
邓丽君的歌,无数歌手都有翻唱,她的意义,并不仅仅表现在传奇的一生之中,她更是开创了一个生活娱乐化的时代。她由黄梅调、台湾民谣唱起,逐渐引导了通俗音乐的走向,使音乐更流行而且大众;她用古典点染了现代,又用现代诠释着古典,胸中柔肠,唱出了多少“千里共婵娟”的意境;她赶场于各大歌厅,巡回演唱于世界各地,让音乐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的生活也因音乐而变得多彩,并更具有了娱乐的趣味,她走在了娱乐化精神兴起的前列,被认为是华语歌坛十大精神偶像之首。
4 O8 K4 z( z h% r; U& D' U' V, I+ ?0 S' J$ f8 P, U
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家的女儿,所以有那么多让我们感觉亲切的美德: , @/ i1 m4 W/ z; k" Q& Z
0 j+ t3 f+ X* X8 {% b* w1 z
她爱读书,她不浅薄,文字里的情绪柔如流水;
U9 R! ?; ?( ^+ S" g! d
4 }" m: F6 B/ g- F1 X 她亲切温和,歌声轻柔如羽,如微波细浪,沁人心脾;
2 j- m& W# D7 M% i k w4 k
0 [2 {! m$ y% T$ X" n5 _ 她含蓄而独立,并不为婚姻而丢弃自己的梦想; ' i& e8 R9 r, m% {) |( `6 h6 `/ M4 T
c; r3 e7 ?3 b% [
她有一副天赋的嗓音,有勤奋谦恭的品德,有以中国人为荣耀的自强,也有双自由的翅膀。 4 b' i) }/ @1 u. g
. {: K m8 t$ R+ R- o( _* i# k 邓丽君一张沙龙照,衣服上、手上、额头上、脖子上,好几个圈圈。
" e" r2 T d) o) E6 E" x
+ g+ q L6 z1 o4 X( b5 ` 邓丽君在丽风唱片公司发行歌碟的宣传照,单纯而清秀。
" ^: o6 t/ F) _% F2 h
* W& t( r- @/ k% L" b5 Q E7 u: L" M) W 邓丽君的歌被认为没有一首歌不好听,而她演唱的那些歌曲很大一部分也成为经典曲目,翻唱她的歌曲大有人在,男歌星也不例外,譬如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有张国荣、齐秦等人,尤以齐秦的钢琴伴奏演唱最为有名。 @0 k% |& ]8 F7 a$ r
7 h3 J/ \) X) [1 i4 W, @ 2004年9月,在深圳也举办了一场名为《丽君再世》的演唱会,主唱在演唱会上演唱了《海韵》《独上西楼》《小城故事》《甜蜜蜜》《但愿人长久》等老歌,主唱为证明声音与邓丽君相似,还让观众点歌清唱以作评判。 # c0 a% x7 z( u
3 Q" I3 Z& f2 D$ \% R+ f0 k: S8 x) H 粉红世界,入画容颜。
: m+ u, ]' ]9 _5 P/ E) r7 S7 L8 m. A' Y9 S4 y0 l' A/ ?/ i
邓丽君偏爱粉红色和桃红色,在邓丽君香港赤柱故居可以看到,从门口的粉红色铁栏、客厅里面的木柜、茶杯,以及衣服、鞋子,还有房间里头的床罩,都是桃红色系。铁栅栏原不是粉红色,是她用油漆刷成粉红;木柜原本也不是桃红色的,邓丽君买了几张桃红色的壁纸,剪纸贴在柜子周围。她的美工很好,剪裁栩栩如生,如没有告诉,旁人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柜子是被贴成这种颜色的。此外邓丽君种的花也是脱不了粉色系的兰花、玫瑰花。 ( c+ `! i8 \* N* y; V) C. t7 {# j
9 |# l8 t/ F1 u# H- `; e4 u
邓丽君的床也是桃红色,在二楼尽头的闺房内,粉红色的“公主床”映入眼帘。这种床的床身以金属铜打造,上头有一顶盖,沿着顶盖垂吊下来的四周皆有帘,古朴得大概只有在京剧中才能找到这种床的身影了。整个床的床罩、枕头、顶盖、帘全是桃红色系列,床的四周还有邓丽君亲自设计请人缝制的蝴蝶、鸳鸯刺绣。
) h- `$ Y# ]* ~0 L
5 l5 `* w, [, M9 \ 翻唱邓丽君歌曲最有名的莫过于“亚洲天后”王菲。1995年邓丽君去世两个月后,王菲推出了《菲靡靡之音》以做怀念,此时的王菲已有很高声誉,而这张翻唱专辑的演唱方式也很有王菲的个性。
6 t7 y4 y, }8 G9 w C; I" |$ E7 e+ E- x3 S$ G
王菲16岁的时候曾以“迷人小姐”为名推出了一盒卡带《王菲珍藏集》,也是她的第一盘专辑,这盒《王菲珍藏集》是一张翻唱专辑,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于1987年,其中
f" o6 W% Z: P, m' q5 r* U6 X: G' ^! `1 [/ X$ u. i h" Z
以翻唱邓丽君的歌曲为主,如《你在我身边》《我们俩》《请你猜一猜》等。当年王菲还在内地,演唱方式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一直到她在香港推出第一张唱片《无奈那天》的时候,在唱法上还带有些邓丽君的痕迹。 4 s; v" [5 i7 |- w
8 C2 I! H$ E% y 邓丽君是王菲的偶像,她们的唱腔或有相似之处,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邓丽君亲切和蔼,而王菲却让人觉得冷酷。这张《菲靡靡之音》收录了王菲翻唱邓丽君的14首歌曲,包括《雪中莲》《又见炊烟》《奈何》《但愿人长久》等经典曲目。唱片一推出,顿时引起歌迷极大的关注,甚至于到了今天还有再版。
3 `6 w$ W* H4 o+ g: b+ o4 f( k, F; P, }+ h" |! f
其实,王菲的少女时期,正是邓丽君的歌在中国内地最风行的时候,可以说邓丽君的歌对于王菲来说是有启蒙作用的。而在邓丽君离开以后,许多公司都趁此推出纪念专辑,但是最能让大家记得的却是王菲的这张《菲靡靡之音》。这张唱片整张都是邓丽君的歌,但采用了新的编曲,王菲在唱腔上也不再刻意地模仿,以自己的风格来重新诠释。 3 [$ V0 q; O+ [
" A7 f: p8 k8 A+ \! p# X- ~1 S 而王菲近年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声名日隆,也使得她在日本获得了“邓丽君第二”的称谓。
5 ?) c W; i) i$ G1 K! [& v- L2 C8 O0 ?
邓丽君加入宝丽金唱片公司,进军日本市场之后,获得了比在台湾时期优良得多的录音与编曲条件,她的歌唱技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宝丽金公司将她以往的那些著名歌曲重新进行了灌唱(如《彩云飞》《海韵》等歌曲)制作成精选专辑。
' w- d- h: q, A0 ?! G H- j* `+ g- c1 l5 }+ ~3 a [
同时,在宝丽金唱片时期,邓丽君推出了最后一张台语专辑,1981年宝丽金唱片公司制作的《闽南语金曲辑》(或名为《福建名曲专辑》),这张唱片的曲目多从邓丽君前两张台语专辑《邓丽君台湾民谣·丢丢铜》《难忘的初恋情人·卖肉粽》中选出。这也是在制作环境变得精良的情况下重新演唱灌录的。 # B- G2 Y" ]4 Z4 M" v" C/ _9 n
, h3 ]7 m3 W) y3 j# ~ 据考证,《六月茉莉》《三声无奈》是《闽南语金曲辑》中年代最为古老的两首歌。其中《六月茉莉》的歌曲旋律来自福建滨海地区,明末清初随着大批移民来到台湾,经由作词家许丙丁的填词,传唱成地地道道的台湾民谣,曲风纯朴活泼。这首歌是邓丽君从童年时期以来的拿手歌,演唱起来挥洒自如。 " f6 w+ T6 S2 Z8 t% B6 X
* Q2 U$ x3 w# ]7 s' A; c$ _# V 拥有十亿个掌声的邓丽君,尽管回首欢笑,也难掩孤独与怅然。
+ M4 F. {3 b" R8 n& O" \# {! _8 R4 M3 \
拨停所有的钟 截断电话
% g9 w4 t$ I7 x' C2 S" B+ Y! T0 e* q% ?' z# L# T! I, K
给狗一根骨头 免它叫吠 ) Y, @7 W* x4 X1 z- q$ { w
9 `0 _$ |5 K! N
请钢琴安静 低沉的鼓声
8 s, y. X4 J3 `! R5 f, o& ^) ^" s% `9 N; @' b
带领棺木同来 让哀悼者进来
- c) o" N8 p; Y: O3 z
+ ^& J( c/ v. M- i 让飞机在上空盘旋悲鸣
0 _$ r: v- V" p* Q+ n7 F O! ~
$ w5 X8 @: v/ t5 H* d! U& x 在空中写上 % r" F$ S' |7 ~) T/ ^1 ]
& K) m5 c/ o1 ~$ s% f
她去世了 , n1 B2 S- X: q* [1 D
/ Y, F2 {8 C) a. M4 Y* \+ q 让广场鸽子的白脖子套丧章
, w7 E0 R2 J- o: S2 `' {3 L* \2 J4 `0 k; u- d9 Z) D5 n% m7 i9 U
她是我的东南西北
8 |: [0 O) T/ p+ {7 |/ k. h) {! i6 W* u! m- E7 _5 M
平日的辛劳 周日的歇息
( c9 A; \) L% }- T4 u' n& ]& h6 Z) T- {! ~7 d. x
我的中午 我的午夜 . y) u6 \% A" @; I
: g7 S3 b5 F; }5 K5 s G6 ?" w! Q 谈话 歌唱 4 F2 c& f9 e; R2 Q, S+ J& n: |8 E2 S
( K- v; I- I0 T
我以为爱可以永远永远 " b$ a: o2 {8 G# G: i( W
" v& v& x: f. {
我错了 5 C3 ~/ g8 X1 F5 Y
" Z: D1 t, p( ^* n9 u 星不再需要了
$ G. |1 ?/ t) f+ ~% d1 q# i: g" h: v
0 z* H4 T/ w3 V( r' W7 h 熄灭星星 收起月亮 拆掉太阳 / f4 E% B1 \* q5 \
6 u( A$ K0 E; T* y 冲掉海洋 扫走树林
2 E. i6 K# h" t/ |
2 B. F9 ~1 A# h6 K0 D- A 因为从此好事不再 9 I/ |0 c7 T% D: w/ D+ O
8 R8 I7 J1 R5 G( A; H; \4 x, @
——W.H.Auden(美国)
0 b9 g+ u& p, u6 D
( Y. a2 ]' T# a+ v2 E 少女时代,许多台湾乐评人在听过邓丽君的歌之后,一致认为这个小姑娘将来必大有作为,事实正如预料,在邓丽君二十多年的歌唱生命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因为每首歌她都用自己的真性情去演唱。有人曾这样归纳她的嗓音特点: ( Q0 _ w" q. J6 o# L1 a
4 o q- `6 ]0 N# t# _# W- R
1·几乎听不出有换气的地方; S6 X% U9 b5 Y) c% O+ u2 k
/ ~8 t! p7 {: H! j( ]/ t 2·能够在没有鼻音的状况下、唱出连续的高音;
/ f2 g) X4 w" c4 e2 Z
c5 `) \1 j! s$ l! {- i 3·中文咬字准确,清晰度上无可挑剔;
# O E1 c, G M: `/ V7 B/ D$ f1 R
' @; d! g' m$ ~$ H6 b& E" |" F8 A2 J 4·音色甜美,细腻而柔和。
$ |4 o$ w$ s% r# J8 d$ |% K. i: s) ~) G. c* w8 D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台湾,由于人民当局在台湾推行了国语教育,对台语节目有很多的限制,比如规定每家电视台每天只能播放两首台语演唱的歌曲等,但台语歌曲在台湾又有很长的历史和很多的受众,这使得台湾的音乐市场分成了国语歌曲和台语歌曲的两个部分。所以,一个歌手如果要在台湾成名走红的话,那么也应该能够占领台语歌曲的市场。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国语为交流语言的邓丽君,其台语民谣也唱得相当熟稔。可以说,台语歌专辑让邓丽君更加稳固地占领了台湾的音乐市场。
! Z& b- p. B% W- m2 `) N0 Y% ~6 O! d8 X2 h8 y7 ^
“在从前,唱歌对我来说只有一个唱字,站在台上心里还有点害怕,感情和外形都不敢太过分。但自从到了日本,才明了表演是怎么回事,我学会了放开自己和尽情地表现,这才叫做真正的唱歌。”
# `5 h, Y( k0 @! t. e
( S* s) m. G5 c 被称做男声抒情之最的台湾歌手费玉清2003年出版了一张大碟《何日君再来》,特别选择了在全球华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邓丽君的经典名曲翻唱,并以《何日君再来》作为专辑之名。 4 a9 _3 w; r, A2 }6 Z
1 w2 x0 w; g& ?$ { 费玉清在解释这张专辑的由来时,很谦虚地说:“论歌坛成就,我是望尘莫及。也许我和邓丽君小姐有很多共通之处吧。首先,我们走的都是抒情路线,所唱的歌曲本质都是‘温暖’的;其次,我们在转音技巧上,用的都是非常‘华人’的方式,表情和韵味都非常‘东方’。” - ^0 H( r0 @ s( L) W1 a0 a
5 I0 Z% H8 \- j) d, h: L7 v 费玉清在这张《何日君再来》中一共翻唱了邓丽君的12首歌曲,分别是:
& \0 c( v0 I3 }" Z9 ~( L. v! y/ M! G1 x
《原乡人》 # f5 A t" X: e$ O* X3 T& h
" E" x1 y1 K5 H" r t
《何日君再来》 ' C5 `8 M9 C% k i# W
5 U( E: x3 ~) J( Y [9 _6 t& Z, `# H
《再见我的爱人》
8 x6 `- T) i, P
1 K% y0 E0 @! _5 t- C' o% | 《我心深处》 4 t/ n' @, N# \# y2 u
, R( p' l" u& M5 F6 I" }+ A# K
《奈何》 % F/ _. V2 g$ M+ B- L& }
3 |' l# P9 S& G& |( w
《偿还》
* P( r6 ?, T$ T& {6 x$ c* A/ L) U( j; u( p5 {0 Y
《我怎能离开你》 # t: a1 P/ G! E z( ~! A% T s
) l. c7 G0 ?8 d- w/ [! b 《小村之恋》
- X& R) J' ]' u2 s" h( w* K% Q* P
4 }2 I& r& ^# N. o 《月亮代表我的心》
0 b' {5 H& B: N0 Q7 R
3 [' p4 O9 t4 e& X; m [& ?' P 《千言万语》
' o0 c% Z, E% I1 C9 U9 S0 p" N1 y# g. W$ M. I% R' A
《小城故事》 S' T( Y: X5 p8 [1 ^3 W/ [
% n, m. C" V) Z6 a3 x4 Y; A 《夜来香》
5 M9 C) J( a% S/ W: h: c" T% L8 I; c5 U6 v. u
而其中最有难度的则是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有很多歌手翻唱过这首歌,但很少有人能传达那种婉转的情怀。
& W \6 _' T1 o/ B9 E, A
7 g8 }* {* V5 d 要谈起邓丽君,在我们心目中的这一位巨星,其实,会让我回想起过去的演艺岁月。经济起飞的那个时代,在秀场或各式场合的表演,邓丽君的所有成名曲,全部都是听众要的“必需品”,她的音乐伴随着无数的听众成长,也让无数的歌者回味无穷,邓丽君的音乐代表一种品位,代表各阶层的心情写照,代表一个时代的记忆。 ( Z# Q) {' M1 y( j3 ^/ t
2 ?9 `5 \5 Q" S 回想这一位国际巨星的生平,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上进心,她那种敬业态度,自我要求的魄力,是她成功的主要动能,因着这样的条件,她精通法语、英语、日语及多国语言,反映了邓丽君的语言天分以外,更可看出她巨星光环下,不断进修充实自己的努力及其用心。这样一位国际知名的巨星,她持之以恒的上进心、追求知识的决心,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 |2 D% e: R4 s' f9 O$ `1 f/ j# u9 J& N/ F* B( T) K
邓丽君还有一个特质,让大家钦佩,就是她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不以自己的知名度图谋私利,她总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社会义务而努力,处处以群体为本,她所有美好的特质,正是我们社会缺乏的坚持。 - Y9 k% t, b; e& | F
, Q* x( {; H" f: I
…… 2 J3 D8 L1 J6 ^# B F$ o: P
* k, M( m0 b2 v9 b! }( w" P
——高金素梅《邓丽君与我》 ; s% ~1 U( y+ x! r8 y2 U7 R6 p
( q) W: _ X( F. e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不过我是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好-我今天虽然是个歌星,但是我唱歌的时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feeling,都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内心的感受,不管是欢乐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声来表达的。” + p) Z9 _/ i6 x( M
6 _, A- ]* l/ \, N2 d- M; q, w
邓丽君去世之后,北京摇滚界的音乐人为她制作了一张怀念专辑《告别的摇滚》,专辑的文案中写道:“十数年间,邓丽君用甜美明亮的歌声温柔了众多的音乐人,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年轻勇敢的音乐家,他们在认识列侬和迪伦以前,最先接触的正是邓丽君。虽然,最终他们选择了另一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受众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很久以来,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展示他们共同创作音乐的机会,然而未曾想到,最开始一起的创作就是如此伤感的主题,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重新演唱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这正是他们最初的冲动!”
1 ?7 o$ G$ O4 X( Z, t# I* v" E
9 r9 k2 r; v/ F 这张专辑收录有郑钧演唱的《甜蜜蜜》《船歌》;轮回乐队演唱的《在水一方》《酒醉的探戈》;臧天朔演唱的《再见我的爱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黑豹乐队演唱的《爱人》;唐朝乐队的《独上西楼》;群星的《夜色》。
( c" [8 F. i5 m3 H- R8 w* l' o+ w5 `. q! B0 E# b6 _- a3 w
邓丽君在欧洲游玩时的照片,她的美丽与优雅令人难忘。 0 x( q: a9 ?6 d! @2 K7 i
8 p0 ~% k$ u* Z 挂着奖牌,手中还拎着大座的奖杯,这是邓丽君在日本领得一个大赏时的情景。穿着金光闪闪的舞台服装,她的表演很动情。 0 z" t8 J6 h: q9 Z c
. @: k3 Z4 Y% M6 F/ W& R; n1 G3 x
邓丽君去世的消息传至台湾岛内之后,“台视”当晚在短促的时间内迅速制作了一期怀念她的专题节目《何日君再来》,节目由田文仲主持,她曾在邓丽君《十亿个掌声·15周年台北演唱会》上担任主持。 ' b" P! e- N" N, L O3 G
& q* x' S( k5 [) @+ u 自然,在这期节目里,邓丽君的经典歌曲成为了贯穿节目始终的线索和主题,为强调邓丽君与“台视”的渊源,节目中回放的歌曲大部分是她1982年以前在“台视”录制的个人专辑。 6 J- v9 D% R( d2 T6 D
# z3 p& u4 a9 n$ f/ |+ F6 T5 X) C 邓丽君曲风多样,从婉转的抒情歌曲,到节奏稍快的英文歌,以及翻唱的东南亚等地的民谣,又或者是台湾本土小调,她都能拿捏准确,胸中有丘壑。对于台语小调,她更是以深沉的情怀,温婉地吐出曲中深意,娓娓传达出歌曲中潮湿的风情,她的唱法,唱出了台语小调中优雅的一面,是许多歌手所难达到的。 ' S6 z8 f( A! U- c6 Z9 G" f
3 Z/ [5 s5 c1 X& u y$ `3 Z
另一张古典概念的大碟《淡淡幽情》,更是成为邓丽君歌唱生命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意义,几乎就是邓丽君的意义。 & d" Z R; N x. _4 w, @! \
! P" ]: Z+ K4 I! ~6 A6 I2 P “静静走在没有你的夜里,当寂寞不知不觉出现在我心里,我轻轻地问自己何必想你,但究竟为什么不能忘记。
+ {: L7 L. B& Q( B2 S) }0 _1 `+ j$ w G2 k, r8 D
“静静走在没有你的夜里,但泪水在我眼里不能掩饰,想你只是因为爱你,寂寞只是因为失去了你。 ' }" T- ~ N4 o5 F7 h( @ h) |
( F5 h& @0 m3 r; Q “午夜微风,吹醒我的梦,吹醒我的沉醉别让我再想你。午夜微风,吹醒我的梦,吹醒我的沉醉别让我再去回忆,曾经有过的爱情,只留下一声叹息,爱的结局依旧是分离。
4 P8 K: {: Q5 x/ m. n) x. R V: y$ A2 m) A& [2 Y: X: S! V- H$ S! r
邓丽君的舞台经验和音乐表现力堪称杰出,她去世之后,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耗资千万港元(约合新台币4500万元),在香港连办25场《但愿人长久》音乐剧。这出音乐剧选角颇费周折,令饰演邓丽君30岁时期的彭佳慧大喊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 }4 h6 a+ B: s
# U7 q& P5 s, Z* q* y+ Y9 m3 A' q3 j 来港第七天的彭佳慧和先来的侯湘婷分别演唱邓丽君大西洋城表演时期的英文的《MacktheKnight》和粤语的《漫步人生路》。接了这个音乐剧之后,她们两人显得非常紧张,每天都在研究邓丽君。
& n; D% ?3 L0 r( p' K; @9 \, N/ l. w! `( g4 N* h, T7 b5 P, V
出道十年的彭佳慧第一次演戏:“要扮演每个人都觉得历历在目的邓丽君,实在好难、压力好大,直到现在,我都不相信我做得到。”从第一天就被拉着走踢踏舞台步开始,她每天都哭,和妹妹通电话时也嚷着“我不行了”。她将演唱21首歌,有些是新编的歌剧音乐,有些是邓丽君的名曲,还被要求唱得像,但唱惯pub的她站出八字步:“我都这样站,她却站得优雅,我换气像犀牛,她唱现场都听不到换气声,巨星真是不简单。” 1 Z6 U. L# g3 U
6 G, T# d1 H2 Z) |' E7 Y7 p7 O 已经演过四部戏的侯湘婷看来轻松得多,她将演唱八首歌,但早就熟透了这些名曲,当年唱《你怎么说》还曾经让她拿过冠军,只是要唱出邓丽君的味道,必须带着笑脸唱出柔美,“能演邓丽君,爸妈都觉得光荣呢。”由于激动,侯湘婷还忍不住泪洒现场。”
3 [5 y2 g ~+ z, Q
& d' l. J' {3 h& N) P 邓丽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将无数中国民歌唱到世界各个地方,1986年,河北电视台拍摄了《邓丽君故乡行》的记录片,对她作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4 F7 ^0 q4 c9 Q; k; O6 ^- ~, D$ R
. |# S1 {' |9 E0 H! b( T( c 邓丽君在二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唱过上千首中国民歌、古典诗词、流行歌曲和外国歌曲,唱红了几百首,蜚声国际歌坛。 1 ?& q( r8 L& R& g
+ Q7 a5 G1 O+ i$ A9 @1 e “邓丽君何止是台湾的歌后”,也是“中国人的歌后”;“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海外流行的这类话语,道出了一个真理:邓丽君的歌唱艺术“透入世情三味”,能用一种纯真的人类感情,把海内外生活在不同国家或制度中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们衷心祝愿,邓丽君的芳名和华容,将伴随她那美妙的歌声,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里。
7 e) t% j* T" G6 U- d1 `, A4 Q+ H* ~$ n# t, b7 N
——电视文献艺术片 # F2 X# k! H6 P5 K9 s7 z. N
7 Q* z: o2 r( M( ^# m6 ]) X
《邓丽君故乡行》摄制组 # N! s C& Y+ C) s% {* T( h' J( r# d5 c
1 k6 y# r& {4 Z3 F8 d' {' H* n
“来来来,喝完这杯再说吧。”这是邓丽君最著名的歌曲之一《何日君再来》的一段独白。有关这首歌,还有很多记忆。有人回忆了十多年前这首歌在海关的遭遇:
# G4 w! Q# ]) r3 V' r2 r T) U9 n- J% ~6 [2 ^5 }/ B
1987年,妈妈从香港带回好多磁带和录影带,其中80%是邓丽君的,NHK演唱会录影带也在其中,但这盒录影带比我妈迟了一个月才回到家—因为海关扣留了它,当时不懂是什么原因。 * n; h) a9 ^ J: S& w" w
; x( V! l& x/ t3 [. y 当我们把这盒录影带放进录像机,欣喜地观赏了大半个小时,屏幕上突然全部雪花,这就完了?我拿起录影带的盒子一看,原来整首《何日君再来》被删掉了,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五分钟,《何日君再来》是我妈妈最喜欢的邓丽君歌曲之一,我们都气愤得不得了!后来打电话给海关想讨回公道,被告知原来《何日君再来》在大陆是禁歌,但原因不详,后来从不同渠道得知,这首歌在解放前是妓女唱的歌,所以被禁,可是翻遍了歌词,没有发现任何三级镜头,这首这么美的流行歌曲就被扼杀了。 0 @( ^9 `4 g* r2 D0 v8 J8 t3 `
. k$ J: V% u- m, p' G8 r ——晴朗
5 U$ N" g& U' [* M; S6 t
9 [5 f8 m( q' n. H6 c 但事实上,《何日君再来》却是由创作过许多爱国歌曲的作曲家刘雪庵为一部广告宣传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写的,创作时间是1936年,这本应是一首很具爱国情怀的歌曲,但是《三星伴月》的导演方沛霖在未经过刘雪庵的同意下就让编导黄嘉谟添上了歌词,于是此曲一变而为幽怨的爱情歌曲,为它将来的坎坷经历埋下了伏笔。
" G3 Y, j6 F$ P. N7 z# X9 o, V6 M% e: C% z- ^
1939年香港一部抗战电影《孤岛天堂》将《何日君再来》选为插曲(黎莉莉演唱),以描述青年男子参军前与女友依依不舍的情景,歌曲韵味与故事情节契合得恰到好处。这首歌随后被李香兰翻唱并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户晓。
$ h5 z$ g) K5 I, o3 U
1 F7 h& e" q. w9 f5 b2 i X- ^ 20世纪80年代初《何日君再来》因邓丽君的翻唱进入大陆再度走红,却被认为是有“靡靡之音”的嫌疑,因此在当时这首歌也一直处于私下传唱的境地。一些故事,现在看来有趣,当时却是残酷,历史值得人们玩味。 0 G7 _2 S) B& h
V& B: ^& ^/ \0 O8 A/ a3 A 还在海峡两岸对峙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成为台湾对大陆广播的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时期,邓丽君的歌声在大陆渐渐传开并走红。也在这个时候曾有相当长时间被禁。
7 V& [3 b) k, ~( R
$ Z7 }5 |5 S4 [0 h2 t0 H/ ] 虽然邓丽君年少时即从学校里退学而专心唱歌,但是除了得天独厚的唱歌天赋之外,她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也有过人之处。而且她还在台湾当局社会戒严,封锁左翼文学作品的形势下,读过20世纪40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她读了《回忆鲁迅先生》之后,对人称赞萧红的文章写得好,接着说:“过去我不了解鲁迅,读了萧红的小说之后,才读鲁迅的作品。” 0 \7 [" o/ p0 P
3 s6 Y7 ]* ?$ j) I. A; ~
邓丽君病故后,各地报章纷纷发表悼念她的文章,1995年5月28日,台湾《自立早报》以《没想到一位名艺人,内心如此孤寂》为题,公开发表了一份邓丽君生前手稿,一首哀婉的诗作。
+ v0 A2 ?8 f& `% x& z; U8 r- Z* h1 k& ^9 X5 P
星愿 `$ I" N, @# |+ Q
' C6 U5 ?8 f2 J) r2 C, J/ }$ X 花影入水人入梦,风雨浮沉中。星海深处不胜寒,幽幽独眠愁。不堪回首望年少,人间难预料。莫将烦恼著诗篇,淡淡红颜笑。天涯人悲欢皆梦,寂寞路知己难逢。无奈时不妨随风月朦朦,莫辜负似水柔情。在水一方歌声里,愿化作彩云飞。千言梦语花落时,默默水东流。 4 k; F9 F) L! d$ z7 Z& m! x# b* i
. U0 g x* k( o; k* o0 H$ i& t
其后,邓丽君生前部分手稿,由乐界人士如童安格、李子恒整理,由李寿全制作,范宗沛编曲,共同制作成《星愿》公开发表。李寿全说:“没想到一位成名如邓丽君的歌者,内心竟是如此孤寂。”这位台湾音乐人还说:“生命,演艺之路充满了困厄,邓丽君应是成功地走完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 1 N: T2 s; H7 {/ m; J$ S$ R
4 t9 I$ ~2 M& @; ^
而这一首《星愿》也由两岸三地的著名歌星:张学友、艾敬、齐秦、齐豫、潘越云一起演唱。 1 O) U- z# k( O2 E) u0 \# a
3 ~: l$ S. S O
繁华难耐凄凉,在邓丽君去世后,她立刻变得比生前更为神秘,有关她的流言纷纷扰扰,而其中最具爆炸性的莫过于说邓丽君是台湾间谍的传说。 * D2 `' V% H0 r" f
" _2 V6 c3 H$ {' x0 S0 }' h- x 邓丽君去世不到一个月,台湾大众杂志《独家报道》于1995年6月采访了原人民高级将领,退役少将谷正文,并发表了《邓丽君是“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员》一文。据谷正文所说:“邓丽君是台湾‘人民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隶属于‘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由当时的三处吴处长(于1994年去世)负责单线联系,而配合协同工作的则是我所在的‘台湾人民国防部军事情报统计局’。”
* Z5 c# S& Z! E0 ^7 i" Q) Y
* [' C# z6 Q9 c+ O9 e 而用四个月时间采访邓丽君生平,撰写了《邓丽君的正式世界》的日本记者宇崎真和作家渡边也寸也访问了谷正文,就“邓丽君是台湾间谍”之说再做核实,谷正文做了更详细的透露。
4 E, U7 I; `: N/ \6 _' J1 N1 ~. Q- X6 p9 v* a9 c: N3 I E0 l
“谈及此事,还须首先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正是戒严时期,任何人‘出国’都必须经过‘国家安全局’的许可,只有‘外交部长’等官员例外。邓丽君作
! c* u1 p# x! x7 ?' u
# {! L% U L+ g/ _ 为艺人,自然‘出国’也须经过‘国家安全局’的许可。当时邓丽君为了演唱事业要经常‘出国’,于是‘‘国家安全局’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就讨论她是否可以吸收、利用,这是1967年或1968年的事情。”经过“国家安全局”调查邓丽君的家庭背景、家人对“国家”的忠诚度,以及邓家在大陆的亲戚情况,认为邓丽君足堪任用,于是制作了一份关于邓丽君的档案文件。
9 c% e3 Z$ i8 @) L5 }5 o9 p0 d
, |4 ^9 E+ }6 S9 H$ p% T; ^ 这是否就意味邓丽君就是台当局的情报员呢?谷正文则不认同:“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她当个情报员,而是利用她经常‘出国’的机会,希望她做些穿针引线的工作。我们有正式的情报员,但邓丽君不是。”谷正文说,“由于邓丽君没有受过任何特殊训练,只能做一些联系点与点的‘联系工作’,顶多是传递一些用烤墨纸写成的报告或信件。” 1 G# L. T7 P* M) H5 a! K
: z" v+ g0 e& L+ S7 J |5 Z 谷正文言之凿凿,消息一传出,引起了台湾社会的震动,不管是真是假,将“国际巨星”与“间谍”联系到一起就足够耐人寻味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正处于戒严时期,政治充满了禁忌,在它光鲜的外衣下,潜规则是如何操作自然是引人入胜的事情。“邓丽君是台湾间谍”的新闻自然很满足人们对政治“内幕”的窥测欲望。
. @! H- e! F B `2 b+ A' j A2 K6 N, ]/ y: U) t
谷正文的这些话遭到了邓丽君家人的否认,邓丽君的兄长邓长富代表家属向新闻界发表了以下声明: * p, [: J$ u5 e
# ]: s& r# Z0 ?3 G2 ^4 c K
《独家报道》杂志的采访报道文章是在没有经过综合的调查,也没有向家人做任何求证的基础上撰写的,是对邓丽君本人的侮辱,作为同是记者的我本人,为它感到羞耻。 0 G7 Y, o" O3 `# v/ F" Y
" J' |& g8 i) B1 |" f$ Y
而在台湾民间,人们第一次听说“邓丽君是间谍”时非常震惊,而在惊讶之余,舆论反应普遍倾向于同情邓丽君,人们认为,当年的台湾人民当局以批准出外演出为交换条件,将一名尚未成年的少女胁迫收编进人民情治系统之中,这种做法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容忍的。 # H" e m, e0 p* o5 I7 i1 ~ C
# R0 q% M- `2 J2 w% p
邓丽君与父母、兄嫂一家及弟弟的合影,发表在一本日本杂志上,这是她初到日本时的照片。从照片中即可看出,她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人物,万千宠爱于一身。 % x! X( {0 c% j, q9 B& W3 ^4 s/ r
]0 M8 }% O5 e% w; x
邓丽君的一张沙龙照,显出温和气质。
3 o( z) u6 \7 y0 W; z( k) P) V+ F
邓丽君去世后一年,日本的公司为其主办了“何日君再来”追悼会,这是主办方为其制作的宣传海报。细心的读者可以从照片中看到,在这张海报中,并没有使用她当初在日本出道时所用的英文艺名“TeresATeng”,而用的是“邓丽君”。
& X. Z9 S5 y" H; p+ M9 H
" o9 ^. |" A1 N. r5 r7 [6 U7 n1 G4 _ “邓丽君追悼展”的宣传海报,音容宛存,伊人不再。照片中还有邓丽君演出时穿过的服装,以及佩戴过的珠宝。 $ U9 a; X- {( h4 V$ y
+ h# Q! `7 @0 C) ]
“邓丽君西餐懂得多”,这是发表在一本杂志上的照片,封面上的邓丽君还非常年轻,形象也很温婉,正如内文提要中所云:“和邓丽君聊天是一种享受。她说话慢,语气斯文,又诚恳,专心听对方的意见。与她共餐更是一种享受,因为她很懂得吃,会把好东西介绍给朋友。问她为什么对西餐懂得这么多,她说:‘在日本,不吃日本菜就吃西餐’。” + E$ ^# B: _# q. Y/ b" |; w0 K
+ X* }% g3 F% I9 X9 D
在日本街头的照片,和任何一个普通的少女一样,这是在日本刚出道时期的照片,还没有太多的明星派头。 % f9 ]. U7 [1 Y5 M9 y
) _, j& b& m% f8 j) Z7 ^' ^ A 一张杂志照片,正在西餐厅里喝茶。照片中的文字是:有爱才有快乐,正说明了邓丽君对爱情的观点和渴望。 : I. m0 O# D' ]2 q
" g- [- M& I* F$ ^ 另一张杂志照片,为该杂志的“明星与时装”主题而照。文中所云:台上和台下的邓丽君,装扮并没有什么两样,还是一派的清纯淡雅。照片中的她,有清新淡雅的气质,也有妩媚的风情。
) S0 `+ O& a7 ?. K; C( z
! S! H" f5 h }/ {3 a 为一本名为《大众电视》的杂志拍摄的封面,已有很成熟的风情。 3 B3 i: C) l @ G& e
+ e) ?, Z& C+ v: J5 Z0 c 娱乐文章,封面上的邓丽君,“‘假护照风波‘后,身价大增。” 4 S! { Y7 H0 a
% d, [( r0 i$ \4 J& @
上一本娱乐杂志的封面,身上的圈圈很多。这本杂志上有云:“小邓旋风袭台湾。”
. A' G+ z z) A8 A4 c) M- o" A" w' d# n0 P& I) D2 E+ N# Y" a
新年之前,为一本杂志写的祝贺词。该杂志说,邓丽君要为歌迷再多唱一个15年,应该是出道满15年时的照片。 1 x8 ~6 F9 K b6 ^6 x' Y9 r
% x/ g% K/ J) }* A
家居小照,翻阅自己的往日照片。
9 z( b% ?! U7 _3 S3 w4 `( S$ S& t8 \/ U8 X
日本报章发表的邓丽君家居照片,一片素净。她的家中,色调简洁明快。
I" |* Y5 |6 V$ j; K0 ^# t6 g5 Y. J: |' |% B) F6 u# z
一张宣传照片,在彩纸折叠的灯饰前。 6 `% I, [, ^# l; M$ Z) g3 t; H
+ X5 ^7 ?+ _& @/ a; c, X* C2 d
邓丽君在日本演出时的照片,被歌迷的热情和真诚感动得热泪盈眶。 - L7 K7 P: q+ H( K; g7 c( ~
& F3 ?1 B1 ]! T- m: d
发表关于邓丽君文章的杂志照片。虽然照片中的她笑脸迎人,但这本杂志发表的文章却是八卦花边,谈的正是邓丽君与秦祥林的恋爱绯闻。 6 S) s$ j: z- k# o& i
9 p1 I" I( g: c$ S+ L: c
“邓丽君与秦祥林恋爱的消息,虽然传得如火如荼,但邓丽君本人却始终不肯承认!其实这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不劳大家太过关心。”——该杂志的评述。
' @/ v6 X6 b: w- Q- H+ K
1 a& B8 O8 |# _4 F) P% k9 Y" e 日本报章发表的邓丽君图文,还是一派清纯装扮。
* |" _0 R8 P+ x
( T6 ^$ k% K, L0 g$ e 日本的一本《明星速报》以邓丽君为其封面。
* C+ _ K9 b8 D$ H) K/ R, E5 o% C5 W6 v8 x
《明星速报》的另一帧邓丽君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怀中抱满了歌迷赠送的鲜花,喜不自禁。 & n7 ^* r0 C8 v! z6 R
. y& t+ c. M& L- @4 J, }( l 《明星速报》中的邓丽君,在东南亚演出时,游玩于当地的小渔船中,非常开心。 ; z$ a2 ^% Z* J7 E
, J1 N. d1 R1 h/ g! {% T+ G2 M) ~ 该《速报》报道的邓丽君在香港演出的情形。
- `1 k( O' d0 q9 n
" \$ N- Y; c3 F f 杂志上发表关于邓丽君的文章,这回说的是邓丽君学外语的故事。众所周知,邓丽君学习外语的能力很强,她自小使用国语听说,除此之外,其他中国方言如闽南话、粤语也很流 7 L. ]. c" Y: ~+ L. o+ {9 S
0 @3 a+ V Y" Z+ T! d
利。外语之英文、日语、马来语、法语等语言也都精通,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这期杂志,讲的就是邓丽君学外语的方法。 3 V; d0 B+ o7 `7 I
$ P$ |% S) D' j8 U0 y) w 身穿和服的一张照片。入乡随俗,既然来到日本发展,不妨穿上和服;既然穿上和服,也该摆摆日本女人不胜娇羞的Pose。 7 j" O/ j$ G0 v2 Y
/ R* `, T: b4 M9 L 在一家酒吧中,与唱片公司的同仁一起鼓掌。
- Y- p. N1 t3 h7 c" y: f2 P" O U* q
演出时的一张黑白照片,手中的话筒还是有线的,她身上的裙子很有趣,图案是梅花、方块、红心等扑克牌的图案。
2 ^2 b0 h0 Q. x) H; g! @& u: m: n; M. v) ^8 L* x
杂志封面上的邓丽君,这本杂志在这一期发表的是有关于日本红白歌星大赛的消息,邓丽君所参加的红白歌星大赛,从没有失手过,总是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 f: z- H! [' w4 i+ N* a: j
# f; ?+ Q1 P# i; w/ X/ ^) I
一张宣传海报,她的身边摆放着新出的唱片。海报中的宣传语是:“邓丽君有新作面世,亲自出马宣传再所难免。” 2 d4 r7 N" o! u. Y
2 u+ t0 k% h! z7 B8 n+ F, Q1 M 一张沙龙小照,轻松而不正式,但也反映了邓丽君亲切的一面。
- d5 V5 s: v8 e5 Q# |
7 h+ F- k' c; R8 ^ 邓丽君的漫画形象,发表在一本杂志中。 , T! i- |6 Z1 ~! Y; p
$ M8 ~3 J: r* H0 [/ A9 Z
在红纱之后的邓丽君有点鬼魅,仿佛要被这种红色所淹没。
: d6 d5 q0 O4 m' E, m4 i4 Y2 k! z ~/ D, g/ m* w
邓丽君去世六年之后,也即2001年,“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于5月8日邓丽君的忌辰,在海内外同期推出邓丽君生前没有出版的最后一张专辑。作为上世纪华人歌坛最闪耀的明星,邓丽君的歌声及其生平已进入了中国音乐史,这张专辑于2001年 5 Y8 N. k" i0 l# p, `
2 V8 {" v: g# o* u; I5 V 4月28日在香港抢先一步发行,5月10日后祖国大陆版由上海音像出版。这张纪念专辑香港版名为《绝唱重生》 ) W6 v/ e8 b' N" m) }; ]
6 P, ? `3 e+ i
这是一张《新歌+精选》的宣传图片,是邓丽君生前计划好的一张唱片。与外界传言所说的不同,这张《新歌+精选》并不是邓丽君偶然录音的结果,而是在她工作计划内由她自己监制的一张唱片。邓丽君的弟弟邓长禧说:“从1987年以后,姐姐已很少录音,这张唱片是她在1990年着手准备的,外文歌曲是1992年在法国录制的,另有六首三四十年代的国语歌曲则是1993年在香港录制的。”邓丽君录音前在清迈打电话给邓长禧,告诉他自己准备再出专辑,当邓长禧关心地问她是否准备成熟时,邓丽君颇为自信地说“准备好了。”当时邓丽君录专辑的心态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有突破。 # A8 n9 o$ A8 j# k$ l
# [4 {: S, s* p2 Y 曾在香港陪过姐姐录音的邓长禧,描述了邓丽君录音的情景。下午两点钟,邓丽君和几位乐手一起聚到录音室,开始大家一边喝咖啡一边聊音乐,到下午五点大家再进棚录音。当时的这张专辑仅仅只是把前期的人声录制完成,还没有做后期她就逝世了。在整理邓丽君的遗物时,邓家人本来不打算把这些歌曲拿出来出版,只想当成遗物来保留,直到现在才考虑拿出这些歌曲重新制作出版。 / A, ]$ A: b5 z' ]3 Q/ i
1 F& K8 `; y. k! y* v
亲爱的邓丽君小姐
6 {# k; G1 Z; c9 H3 h1 e' A4 d$ a% v. d% `0 ]$ Z( r
MS·邓丽君
p6 R/ Z1 u( W" D! ~2 v" P9 s0 a
如果现在,你五十年的人生可以重来的话……
: L* K! b* A9 o7 [) h# P( @
6 [9 v1 X" U N% v8 k- b/ f2 R* \7 K 会以什么样的风格重新诠释《偿还》呢?
0 |. |4 S' @- h" d# Y" y. }
+ W& ~. f) H' y) C/ e- T7 i 来到日本时,会以什么样的装扮出现在《空港》呢?
8 j5 a0 D! B0 W# ^! \) j7 V$ i2 G6 T$ w" {' }5 A* g' d* X H
《别离的预感》……口红的颜色是什么? 2 t1 r# D; D8 J& H( f5 k
) Y$ w6 t2 p; S" ]* m; v! z4 T 五十年的人生重来的话,现在的你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5 j O" J( {6 y B! W
% O% U2 j8 E7 Z6 {/ ~& Y8 p% Z 会再唱“任时光自身畔流逝”给我们听吧?
) ?+ @# R! B8 C6 z- m2 X T) m" K- A. f( m7 a8 Z+ u
从你进入深深的恒久睡眠那一天开始
% M$ o5 w$ N8 f* N1 z } x! a1 L: w5 E/ I+ K' g
已经过了十年,《直到现在》…… : i" X+ G* I" w; b4 {+ }, l8 k. {
" ~" o4 S" `( F0 R ^9 x7 H 想来还是遥遥无尽期的吧? * n+ [( f0 i1 P* f2 I% c/ c+ Z1 |
7 {$ a7 E- V+ a( f! y# ?& _' T- @0 y 现在,在另一个世界过着第五十个人生的你
3 C3 t! ]* p! |. I
; ^6 I9 c4 y' M 唱着什么样的歌呢?
4 z' i. Y! l: D5 d/ v; @: Q3 b8 A# Z$ H# m
希望能比目前为止更好,你的心能获得滋润 1 g2 H. N" `# ]
, i! y# B9 B0 {0 S& E1 l h/ O4 o 唱着幸福的歌曲。 5 F2 s: _0 [; N; O, T
+ l& i6 j; V8 P; v4 z9 T+ V m
对,就是在最近。 ' p- `3 h) u+ |( y# ~+ E
& @9 i' h( A: n8 k/ T
梦中再见到久违的你的笑脸
& O2 z4 _ h4 v% k3 j
K8 H, }7 v* q) w8 ~' G 真是非常的高兴。
& ]7 z% i, j% m
" M: e3 s: @6 k! U& ?/ r 现在你的笑脸一定更加漂亮吧? . ^! T! u7 A9 I
! [% [8 Z$ |5 N) e* ~3 a 你的笑容永远迷人。 " i o6 s# [9 J* N }+ [! f# G/ V" o
2 _6 L- W+ i0 r; \) l —日本邓丽君歌迷会会长
1 e m8 Z, ^- |+ R
) B, O1 \6 X! { K+ w 由于专辑只做了前期,只是个半成品,邓长禧于是找到了台湾音乐人李寿全,希望将这张专辑制作完满。李寿全听了这些歌后非常感慨:“虽然邓丽君已经离我们好远,但是歌声还是很近!”
- l1 W0 a/ h4 r9 _- {; o; [6 V, A+ _+ V
经过商量,“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决定2001年3月在新加坡和北京同时制作这张大碟。其中五首英文歌在新加坡制作,而另外六首来自于30年代上海的歌则在北京完成,北京交响乐团为这些歌曲加入华丽大气的交响乐。邓丽君生前培植的这些英文歌还没有细致做下去,母带中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后来李寿全邀请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歌手为邓丽君的歌声录制和音,并邀请了北京的管弦乐团,重新为邓丽君的英文歌编曲。 7 S) t$ M* B G- x9 T
: g' x% ]$ [! E [ 虽然生前风靡大陆,有“小邓”之誉,不过她的音乐从没有在大陆制作过,只在台湾、香港、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法国等地录制过。这一次她的专辑竟然和北京的管弦乐团合作,令北京许多知名的音乐人很兴奋和感慨。
- |1 w1 `6 [8 J7 O
/ l7 E& _! X/ ]' ^/ ^- y, h i {) R 除了《smokeinyoureyes》等五首英文歌外,这张专辑还有《恨不相逢未嫁时》《不了情》《人面桃花》《莫忘今宵》等中文歌。 6 ~' \, W% R. t5 H5 u/ _9 F
7 l) N9 e U R, f 邓丽君的亲笔遗作。一张纸上的淡淡的痕迹,写着她的心事,语调伤感。这就是她后来被编辑的诗作《星愿》。这首诗,后来还被谱成歌曲,又有齐秦、齐豫等著名歌星演唱纪念。“一切都是为了年少的野心而开始,只要惶恐逞雄,不理黑暗中的陷阱,为何独立细雨中,是否世事难预料……身世浮沉雨打萍,天涯何来有知己……” * d$ Y/ v) c z/ h5 B5 L
( u: q" @6 }7 g4 I. v" O0 B
邓丽君在“香港邓丽君歌迷会”的会员证,她也是这个歌迷会中的一员,在会员证上,
9 {5 y6 O! B4 `3 w+ m( }7 }
0 c5 o+ X, K+ n( J" W5 m) T 她的编号是1,笔名则以英文名“Teresa”代替。 e! i. W P( ~9 c1 j3 L
- O' H) E) E9 k( ^. v c 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为纪念邓丽君投资排演了传奇音乐剧《但愿人长久》,此剧在香港公演时,基金会制作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 $ H/ B0 q: p$ x- I" U' ?5 B% }/ E4 I
7 x: `& t+ C, A$ q0 R& v, b& f
朝鲜为邓丽君制作的一张邮票。当有中国人去朝鲜观光旅游的时候,天生能歌善舞的朝鲜人也经常以演唱《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一首又一首的邓丽君歌曲作为热诚的欢迎。
/ M. L/ e3 E3 {9 L( W3 T
8 b3 ~# A2 t8 Z- L# F 不过,朝鲜虽然发行了邓丽君的邮票(其实还有已逝的英国王妃戴安娜的邮票),但据说这种邮票在朝鲜国内是不可以使用的。中国人去朝鲜旅游,最后购买的东西就有朝鲜专门发行的这张“华人歌星邓丽君”的邮票。 $ @" [8 V8 \, K+ z
. ]% C, ^. M) {: R% E3 p. a0 `
邓丽君的签名,“鬼画神符”还是“鬼斧神工”?很容易可以认出签名里的“邓”字,而“丽君”二字却在一撇一捺中飘散难认了。
) K5 y# W* h" |9 P1 ~& \5 g# | g; g, j( L
在“筠园”中,在邓丽君的墓碑前,可以通过一个按钮进行点歌——当然,点播的歌曲都是邓丽君自己演唱的—一共可以点播的十首经典邓氏情歌中,就有在2004年11月下旬去世的,被认为是香港乐坛鬼才的黄为她创作的《忘记他》,这是一首粤语情歌,也是邓丽君粤语歌中的当然代表。
" H6 R$ ?7 y" V, x9 H+ \3 p, {, g
% A! K; t% ]2 ?& r* P/ P% X 邓丽君出道不久,黄即发现了她的潜质,他慧眼识珠,坚信邓丽君日后一定会有巨大的成绩。 % D! e4 K" A3 d% D( ] D
9 w1 L$ b$ o0 }7 Z
邓丽君是《明报周刊》的常客,这是香港的一份娱乐杂志,邓丽君27岁时,也即1980年10月,首次在《明报周刊》上亮相,成为《明报周刊》第622期的封面人物。这是《明报周刊》第1383期,登载的是邓丽君客死泰国清迈的消息。邓丽君的故事占据了该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有关她的死因、故居、一生情事皆有叙述。封面上,邓丽君最后一位男友,以及一生钟爱的母亲,各自的表情不同。对于邓母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时心中的悲痛已不可言表。 9 f- k2 ^0 `' _) u. ^. a
! X& p# G$ W, a( q2 L3 ^ 琼瑶在黄山的照片。 2 G* H( k9 E" R# j$ A' o) u
9 Y2 G8 m, R( M3 l6 d1 p 琼瑶写的言情小说感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少女,音乐天后邓丽君也没有逃出她的影响。据说,邓丽君非常喜欢琼瑶与严沁的小说,对于琼瑶早期的小说《窗外》《庭院深深》更是钟爱,深深迷恋于其中的爱恨情结、悲欢离合。然而,琼瑶的这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言情故事并没有成为邓丽君的爱情、婚姻指南,终其一生,她还是被关在婚姻的门外,而本身的故事,仿佛又是一本红颜薄命的小说。
$ P/ r( V J N$ D5 X" f6 j" J5 P2 B1 z7 n8 R8 k0 Q7 @
早期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其主题曲很多都由邓丽君演唱,这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脱胎于《诗经》的这几句歌词被邓深情地唱出,时而迷茫、时而明朗,其中的苦闷情绪和莞尔之喜悦尽在歌声的一丝一缕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需要一个有爱情故事的女人才能唱出来的。 K% s# q) G& N: S" O# p2 ?
) f4 t. I; A4 L9 e- @
演唱琼瑶电影的插曲,从而使邓丽君结识了琼瑶电影的主要演员,二林二秦之中的秦祥林即与邓丽君发生过一段真假莫明的恋情,但邓丽君最终知道秦更爱的是林青霞,也就早早退步抽身,这段绯闻便很快收了场。 ' U7 ~) i0 Z- H# k
/ G, y+ `+ w/ ? 而这张照片,正是林青霞与秦祥林在电影中的剧照,如今算来,已是30年前的如烟往事了。 ; M) k. ~/ t3 H4 K+ Z8 Z) N: ^
5 v& H: X* s" E! x0 B/ M5 z# K 邓丽君1989年在香港与日本做卫星连线的演出,这是她和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在一起的照片。
/ l: H: S8 V( r3 } c% D$ b3 E9 g+ b- z4 u) p& @) y" H9 f* L
邓丽君与谭咏麟是同时代的歌手,两人的交情自然也是匪浅。2000年11月22日,谭咏麟任主席的“东魅网”与“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一起成立邓丽君官方网站“永远的邓丽君”,以示对逝去的优秀同行的致意和怀念。
/ \$ b( ]: S, C5 w
3 C+ U( [/ W4 z" K& g 在网站成立的仪式上,谭咏麟感触无限,眼有泪光。事后访问他时,他没有否认,更面有憾色地说:“她去世时还很年轻,否则仍有一番作为。”他亦坦言于网上重温她的资料,勾起他们相识于微时的种种回忆。最深印象一次是他们在新加坡登台时遇上,还一同入住同一间酒店,空余时便在酒店走廊上,拿着啤酒及花生谈天说地,彼此俨如大孩子般,这些日子过得很快乐,亦是最真的时刻,颇堪回味。另一次是大家合作拍《爱人女神》MTV,向来斯文的她,突然来了180度转变,为配合扮飞仔的他,也扮起飞女来。如今一切俱往矣!
. W( D4 `1 R8 U9 Q$ S9 ^0 Z
% E) Y" r8 P" k [3 z" T) W( a 谭咏麟称开设邓丽君网站,是有感她在华人地区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歌手,当与文教基金会接触,希望他们提供有关资料,大家一说即合,前后不过一个月时间便成事,而设计网站则精益求精,花费了有半年时间。 0 w0 |- B! f( m6 @
* h3 F8 X( S$ E( g! J 天生“流浪女”、“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台湾女作家三毛。
7 q! ~) i, i" ?7 K& N2 l6 b) ^$ p( n2 M6 {0 e7 v
这是在旅途中休憩的三毛,三毛去世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其落葬的墓地就在“筠园”附近。邓丽君与三毛,都是台湾社会感人至深的女人,在音乐与文学之中,两人各自代表了一种流行的风气,也都是台湾文化符号式的人物。
4 i1 e8 D9 e- {8 v. z
/ s2 t! O; H$ ~: O 歌神许冠杰在演唱会上展示他的百变衣衫。20世纪70年代,许冠杰兄弟与邓丽君一道开拓了中文歌曲的市场,使香港人们的音乐接受习惯从西方歌曲转到了中文歌曲之中。 4 w6 `* B" v, `3 Q0 {
& [/ [+ b# `" \" V0 _" j6 f# n 老友许冠英。
2 S6 A- x8 V) s: @8 o6 Z
2 u! O! H5 e& [9 ~/ u( V 许冠英是邓丽君的老友,2003年,纪念邓丽君逝世八周年的“邓丽君纪念音乐会”上,
8 q6 p5 b# T% z# h9 H& D- d$ Y# N9 D
许冠英也动身前往参加,旋即被媒体围住,问其为何与邓丽君有此深厚渊源,他回答说,自己与邓丽君认识多年,记得当年第一次走埠登台,同行的便是邓丽君。虽然那时的邓丽君已是当红歌手,但却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常与他及乐队成员一齐玩乐。当媒体再笑问如此好的女人,他没有追求之意吗?他直言从没想过追求邓丽君,大家只是好朋友,他很谦虚地说:“我生得那么丑,哪敢想追求的事呢!” ' y, M+ i2 _+ `7 O/ w4 B
& k l3 G: z! R9 S" y6 g2 N K$ r
香港演员曹众,邓丽君御用模仿者。 4 L8 x. r3 ^& i1 r$ l' a9 ~" ?
+ x2 I) o; t) m- p9 ?8 f/ @0 F
曹众不但长相与邓丽君相似,而其身材则更像。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香港分馆要制作邓丽君的蜡像,便是以曹众作为模特量身制作的。曹众表示邓丽君的旗袍很合她的身形,没有改动过,但自己的身材不及邓丽君苗条,腿亦不及邓丽君靓。至于为何被选中作邓丽君替身,曹众笑言是因为身高相近。
4 f. F+ M( d/ s) P. v/ `, s
- [, C4 `; l; c- T _1 o 为邓丽君做模特,曹众感到很荣幸,没有收取任何酬劳,在度身仪式上,曹众穿上的是邓丽君生前穿过的一件黑色旗袍。而在“邓丽君纪念音乐会”上,曹众还表示自己曾梦见与邓丽君一起跳爵士舞,她认为这是偶像在向她报梦,因此自己也计划在这场音乐会上表演舞蹈。
W' H4 C! d+ Y% Q: y3 h
& M+ D- o/ p* B. b
6 n8 J2 z- J1 J. }2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