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主另一参与网友回复∶
E& _, ]1 X& M( i 这个机器我研究了4年,这些是你没看到的,只是很少上论坛和群里面公开讨论。搞这个东西,理解由浅到深,已经做了3个版本,现在的终于可以说是接近完美了。, k( u1 K- g. O. B
复刻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光抄不学习,真等于白做了。我并没有追求全部配件要跟原厂一模一样,当然这是在充分理解原机设计的前提下,在可以调整的地方做改变,我也做出过几个调音不同的机器,哪个都不差。只是德国佬做东西实在很细致很变态,在他的设计目标和产品定位框架内已经太难找到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了。至于外观那是个人喜好了,我不多评论,我只研究核心的东西。
+ M; Q/ M2 s, `! o" Y 原机电路大的设计目标就一个——低输出阻抗。对基本电路的一切修改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为获得更低的输出阻抗,首先需要非常理想的级间耦合性能,所以增加电流放大的级数是最直接的手段。这样每一级对前面一级驱动线性范围的要求都更低,穿透电流更小。要进一步获得更低的输出阻抗,非常高的开环增益和足够的反馈深度是必要的,在保证电压放大级单独闭环无任何补偿工作稳定的前提下,电压增益设计100db(一般大多功放电路开环在70-80db之间,有些号称浅反馈的会做到40-50db)。
, ~, ?: F* z" z 这个机器的电路是纯教科书的对称放大电路,没有任何花花活,做全面讲解篇幅太大也没必要。选管、工作点等等这些在任何人那都是凭经验和试验得出来的,一些严谨的厂家在最初开发一个电路时,甚至会把世界上几乎所有可能符合自己设计目标并适合应用在每一个位置的管子都试一遍。当然现在仿真手段丰富了,这个工作量可以小的多。不过既然是复刻,这些可以不是我考虑的问题,学习就可以了。一些重要位置的管子我自己也测试了很多个品牌和型号,都没办法超过原机的性能。
: [% o# z, H" W2 |4 z- s 更多的东西,有具体的问题你尽管提,可以交流嘛。有空上论坛我会来看看。
) a# r2 U" e$ [" l! r%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