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3853|回复: 4
收起左侧

改版和再次转载:访问Studer公司的资深工程师Mr. Renand Delapra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2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转载文章 》------略微改版大业2011-12-1 23:28:47转载的文章
* y$ K- a; j, V' J
! r; j2 G0 j. f5 U8 T- M  J3 i( N( a

4 Q2 G% U: e: ^  M  T& l    前言:# J" m0 `: ^/ X
0 t+ t9 c+ B$ n; O3 K5 k
    自从本专栏成立以来,数一数,也已经访问过许多位世界一流厂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如Mark Levinson的Mr. Glazier就是一位。名闻世界、家喻户晓的瑞士录音机制造厂Revox(及Studer)公司,虽然产品在台湾随处可见,质量及性能皆为人所净净乐道,但台湾的爱用者及读者似乎至今仍无缘对该厂生产录音机的技术及历史作深入的了解。, T1 ?  R- b5 e9 P% E
    在福茂公司安排下,本刊非常幸运地访问到Studer公司的资深工程师Mr. Renand Delapraz。目前已转任销售工程师的Mr. Renand Delapraz曾经在Revox公司发展录音机的时代,在技术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 x3 k$ R' N$ c9 z& K    Mr. Renand Delapraz给人的感觉是谦谦君子,不说话时,你丝毫看不出他的城府,及至访问时,方见他滔滔不绝地将录音机的技术及奥秘如数家珍的一一道出。以下就是访问的内容。/ O8 k5 X& _2 E* u" K& A. y, W
' B4 g9 S9 x$ z# e1 z
    问:请您谈一谈Revox和Studer公司的历史。% o, Y* m, r& Z9 i! p2 j3 k/ _
8 Z3 i2 u  {# C5 O8 |% R& o3 x2 {
    答:这个公司是于一九四八年正式成立的。Studer那时在一家公司任职,这家公司专门从事高电压示波器的制造。他当时已经有在数家公司任职的经验,也从事过短波收音机等的工作。
5 L4 T5 J6 X8 K*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九四七年,瑞士进口了美国制的第一批磁带录音机Sound Mirror。在这一型录音机问世以前,一般录音的方式若不是钢线录音,就是蜡盘录音。7 `, q3 U" N- c: `5 |+ k; V% d- q! Q
    第一批进口到瑞士的Sound Mirror是110伏特,60 Hz的机种,在公开贩卖之前,须要转换至220伏特,50 Hz的规格。于是乎,机器内的变压器及驱动轴的半径都需要改变。为此,进口这批机器的厂商就物色人员来做这些工作。他们因为知道Studer博士精于电子学,所以就请他担任改装的工作。5 [. e- R; S, [7 s  i- o9 W
这是Studer博士首次接触录音机,当时这型录音机虽亦曾获广播电台使用,但其设计本身却非以专业用途为前提,再加以结构不佳,因此时而故障,时而问题繁衍,Dr. Studer为此机曾费不少心血,终于有一天,他想想:「如此不停修修补补,终究不是办法,何不我自己动手,从头至尾做它一部崭新的机种?」于是他就造了一部,也因而获得了瑞士广播电台一大笔的订单。
  c7 c7 H" j. a& j/ w2 ^: k5 {    他的首部产品型号为Studer 27,(见图1)共做了三十个样品。事实上,当时制造的这批机器中,直到今日尚有还在服役的。二年之后,他想,私人用的录音机也许也有市场,于是就以Dynavox的名字,制作了许多家用的录音机出售。之后,由于在使用名称上发生了纠纷,他就把名字改成Revox。Vox在拉丁文上的意思是「声音」,Re是「重复」的意思,所以「Revox」就是「将声音重复的放出」。0 b* J8 {" ?0 [% t# A1 {6 ?
    他所造的那一型录音机型号为T -26(见图2),此型的制造持续了几年,改成Revox G-36系统机种(见图三)。36系列是Revox公司所制造的录音机中最后一型真空管的机种。之后就是A -77、M -1、2、3、4,之后就是B -77,也就是我们今日制造的机种。& ~8 E: j! _+ s/ h& ]) [6 b9 c
    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副产品,如A 700(见图4)。这是首部半专业式的磁带录音机。现在,由于家用的盘式录音机已日薄西山,Revox公司也更加强了它的专业机种C -270型。(图5)
+ q2 p: p& m+ {) A# @. X  以上是Revox的历史。Studer也如同Revox一样,不断在创新,在制造质量优利的机种──包括调谐器、混音器、卡式录音机等。综合言之,整个公司分成两部份──Studer生产专业用的机种,Revox生产家用音响的产品,我们也制造语言教室设备,营销各地。
3 A; ^$ ~9 T; M; w' m4 Y8 N! N" J- K; Z! a: p+ D
      问:如果说Revox是欧洲第一家录音机制造商,正确吗?6 b7 r$ T, T6 A# m3 C  j

5 e/ A, Z8 E8 u! H7 c5 l) t3 l. q+ {      答:不正确。录音机是由AEG公司发明的。磁带录音机的发明与磁带(不是现在的这种磁带,而是表层涂有物质的带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九三一年,一位德国化学兼音响迷Pfleumer那时为他工作的公司设计了一种涂布有物质的卷烟纸,从这儿他获得了一个灵感,于是就用纸张和氧化等物质制成了可供录音用的磁带。但那时他本人并非机械方面的工程师,所以并没有这方面作太大的发展,但他告诉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当时在一家叫作IG Farben的公司,也就是BASF公司的前身工作。这家公司与柏林的AEG公司就合作制造了一部机器,叫作Magnaphone。这部机器是在一九三四年制成的,也就是磁带录音机的始祖
7 U2 R6 n9 ~; o% C      一九三七年,另一位工程师发明了环形磁头。在环形磁头发明之前,磁头的位置分列在磁带的前后,环形磁头的发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这些发明在当时还来不及传世,原因是三十年代早期世界经济的萧条,然后,在德国,政治风气倾向着发动战争。那时的德国政府为要将此一利器留作日后的情报工具,于是便将其当作机密。此间的故事极多,几个小时也讲不完。
% G8 |7 o) @! ~+ N7 C* v1 e# A+ a一九四二年,当修护人员在维修一部录音机的录音放大部份时,线路产生了高频振烫,于是瞬时之间声音就没有了。他们在感到奇怪之余,也对此现象加以研究,而终于发现了高频的交流?压加在讯号里录到磁带上,能大幅地加大动态范围及减少失真(注:这是录音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P4 e( D* I+ M
    一九四四年,当盟军侵入德国时,发现了这个玩艺,那时一位工程师John Mullin将两部这样的庞然大物寄回了老家。战后,他回到家乡,重新制作了这部机器,再加上他自己设计的真空管线路,装成了两部供会议使用的录音机,在芝加哥供人参观。那时平克劳斯贝的制作人看到这部机,就要向Mullin先生购买二十部。Mullin说:「对不起,我也祇有这么两部,而且目前还没有人制造磁带呢!」; o2 X; p2 }+ T2 B0 |
    他们觉得这种机器若能大量制造便必能销售,于是找了一家战时为飞机制造马达名叫Ampex的公司,完全模仿Mullin从德国带回的这两部机器制造,使用同样的磁头,同样的速度──30 ips、15 ips等等。因此,首批Ampex制造的录音机便在一九四八年正式登场了。该公司几乎也同时制造了一批小型的录音机─Sound Mirror。这批录音机中一部份便流传至瑞士,而成为Revox录音机发展的起源。
. H7 x; t( C4 t3 k3 s    不过,话说回来,磁带录音机的研究历史却要远早于此。对于人声录音的研究,最早当可溯源至一八九五年。是由一位丹麦工程师 Valdemar Poulsen发明的。那时没有电子电路,所以信号很弱。他使用钢线、钢碟,以非常高的速度录音。6 I: c3 k3 E' I0 J; {7 l

0 C$ B( m4 l% \( t/ H    问:那他用什么来当作电力呢?
; d6 O/ s- b" c7 r, C, _, X# h$ S5 z( p# H1 M
    答:用电池。他使用的麦克风在振动时能够引发电池的电力磁化钢线,而且他也已经使用了直流的偏压,效果不错。所以你要知道,他那时的录音机已经具备了录音机的一切要素了。  B) D1 P) W) F9 ]  o
- J5 V- z. g, g/ d
    问:你认为Revox在磁带录音机上所作的最大的项献是什么?
" m( j: m$ a$ F1 L: P0 H
! R1 b/ U6 p* R* R6 X/ p    答:我想Revox对磁带录音机的最大项献,不仅是在于磁头的制造,也在于磁带的传动系统。磁带录音机的质量取决于三件东西:磁头、磁带与磁头之间的接触,也就是磁带传动系统,以及电子线路。我们在磁头的制造上下了许多的功夫,拥有许多的专利。
, {4 I' U+ h, e  }; r$ N+ w2 U- H    Studer从开厂至现在,都是使用自身制造的磁头及传动组件,因为我们相信如此才能从头到尾控制好质量。制造磁头是一件让人相当头大的工作。磁头的宽度与磁带行走的速度和你所要的频宽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磁带的表面滑顺,它与磁头接触就良好,磁头的性能也会提高。但这也与磁带的传动和导带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看看一部Studer机器,就会发现它的这一部份做得有多好。导带论、压带轮、导带柱、马达……构成完美的机械结构。
. A- Z- P0 U+ y+ S0 E, k$ W+ |: Q+ h3 o" w: W2 M
    问:就我所知,磁头的材质对于录音机的性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请问你认为最好的磁头材料是什么?7 T2 c# y: i, a: v* E/ o7 w

; u9 D# T7 ?" `$ h  m% O    答:从磁性的观点来看,磁头的材料愈软愈好。它的残留磁性要极低,一旦通过的电流消失之后,它才能立即回复到不带磁性的状态,以免将磁带磁化。我们找到的材料,是一种叫作波莫合金(注:波莫合金──Permalloy,是一种对磁力敏感的镍铁合金)的材料。, i. C+ O" u- I& B
    我们将这种材料制成一片一片的薄板,每一片的厚度约在1 / 100 mm左右,然后将它们堆栈起来,每两层之间再加以绝缘,以将铁芯因为感磁时造成涡流的损失减到最小(注:当磁带「划」过磁头时,磁带上分布的磁力线会沿着环形的铁芯跑,这种磁力流动的现象会在铁芯内产生一股微量的电流,称作涡流。涡流会使高音受到损失,也会使铁芯发热。有效减少涡流的方法之一是 铁耻的结构作成薄片,然后使薄片与薄片之间彼此绝缘,以减少涡流发生的可能)。- x9 V( B# Q: i5 k# U1 X9 P
我们也曾经发展过一种合金,它的感磁性能极好,硬度亦极高。一个这种材料制成的磁头经过两仟个小时的磨耗,仍然具有极好的性能。
6 `# E4 Q7 o4 \! e7 }7 N. s+ q+ E7 |( S* _+ S8 f
    问:就我所知,TEAC公司在制造盘式录音机之初,有人买了一部TEAC录音机,然后把磁头换成Ampex的。一个Ampex磁头比一部TEAC录音机还贵,但也极为耐用。请问将磁头制成如此高超的性能有何诀窍?
/ N7 e" W6 O# U1 Z& s: J9 G7 \
8 U8 [( z5 a3 u* J% P    答:录音座的磁头是多方面协调(Compromise)的成品。当然,录音头的寿命是很重要,而如果你要它耐用,就要将它制作得硬,但磁头的形状也决定了它磨损的速度,如果磁头的表面形状非常尖锐,磁带与磁头的接触面就小,磁头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因此,磨损速度也就会更快。
/ p- M6 r+ r7 r! K" C; e" N7 @  @    如果将磁头的形状作成圆滑的弧形,磁头与磁带的接触面积就会加大,于是手磁头的寿命也就跟着延长许多。另外,如果磁头与磁带之间有灰尘,那么问题又大了。
  j' U, l; Q/ v    还有,一九三○年代所发展出来的环形磁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它决定磁头再生频率的下限。如果以15 ips的速度播放带子,一秒钟20 Hz的声波在这个带子上所占的长度为何,用很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知。(注:其波长应等于15 inches ?20 = 0.75 inch)如果磁头的宽度等于0.75 inch,那么,这个波形划过磁头时,磁头的输出就会变得最小,因为磁头「读」到这个波形之时,正半波和负半波同时对磁头加以感应,结果正、负波互相抵消。这就是磁头必须要做成环形的原因,因为磁带经过磁头时,与磁头作最紧密接触的地方,仍然祇有间隙的部位而已,因此可以对这种情形有所改善。 " }, c5 K0 N. `" ?
    不同速度行走的磁带需用不同的磁头来放音,磁头的间隙愈狭窄,它的频率响应也愈好;但相对的,磁头的输出也就愈小,因为磁头间隙愈小,磁力线就愈容易短路。因此,如果磁头的间隙小到1μm(卡式录音座的磁头间隙有小到0.7 μm的)以下,就需要加上好几级的放大电路方可将损失的信号弥补过来(注:这是卡式录音座杂音特别大的主要原因)。* f4 ^, k7 K+ ]( J- Y
    所以,速度高达30 ips的录音座,并不需要特别小的磁头间隙(注:甚至有厂家将专业级的30 ips录音座装上一个频率上限祇到达15 KHz的放音磁头,就是要取其间隙大,因此输出损失小,讯号经过放大之后的杂音水平也跟着低的众多优点)。3 Q- I0 U: V5 I1 y3 h& y% r  L! O
    另外,磁头间隙的深度也与放音的性能有关。间隙愈深,磁头的寿命愈长,但磁力线就愈容易短路,所以放音的特性也就愈差。 在五十、六十年代,名厂家竞相研究各种材料。其中亚铁盐(Ferrite)铁曾经被许多的厂家使用过。它非常坚硬,但性能很差。Ferrite近似玻璃,是绝缘物体。
; f+ s1 }2 i" i    录音头必须要接受高频率的偏压电流,而偏压电流流经录音头的线圈中,会使绿音头发热,热在Ferrite材料中不易散去,因此就愈积愈多,于是,既硬又脆的Ferrite磁头就会碎裂。而在它碎裂之前,它的感磁特性就巠随着磁头的温度上升而劣化了。破裂之后,裂痕就会扮演另一个磁头间隙的角色,一则泄漏偏压,损害到已经录好的信号;二则对磁力形成阻碍。了解了它的诸多缺点之后,卡式机的厂商还是使用它,因为卡式机的要求不高;但盘式机的厂商从此不再将Ferrite这种材料用来制造录、放音头。
6 S0 \! N, }4 g/ A; W    最好的头,截至目前为止,是「全金属头」。这种头以波莫合金作材料,所有的外壳、螺丝等均为金属。它与录音座的底盘紧密连结,因此散热极好,磁头因温度升高而滋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1 X* G  Z* H, b& `! h: t    " y4 Z( U2 f0 L/ F8 z
    问:这么说来,Revox还是用波莫合金作为磁头的材料?
% k& P' I" G8 S   3 V& r0 h* p& A
    答:是的。* [$ G. i6 [7 f8 _5 C5 f3 Y" V
" v) M5 t  E, T4 W
    问:但日本的厂商已经使用Sendust作磁头的。
% r0 o  f! ^( W( N) z* \9 Q9 Q6 D
4 b& ?0 d, ^+ J6 P' ?8 P: u' P    答:是的,Sendust是Ferrite的最佳代替品,但仅仅限于卡式座的录音头。没有任何一家专业录音座厂家使用它来作录、放音头的。
) ^9 d3 L; B; e6 N
" [, g4 G9 _5 `& {5 w3 j9 n$ \    问:Revox的卡式座呢?* w' E& {$ X7 @+ h4 i
( C9 o6 S$ t1 ~  l, R5 W
    答:我们的卡式头亦是以Sendust为材料。Sendust有很多的优点,但还不足以在专业机上替代波莫合金头。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专注在波莫合金头的改进。我们完成的改进中,最具革命性的一点是在放音磁头的间隙中放置一片极薄的不导磁金属(如钽),使得磁力线的形状尖锐化。9 u" Y7 w2 y0 ^# {
    这一层薄片的厚度,用在放音头间隙中的为1.5 μm;用在录音头上的为4~5 μm。制作整个头的过程很简单,仅需将此薄片放至磁头的两半间,将磁头合起来,再将磁头的表面磨光。- z5 c" X3 \4 X1 O+ C7 [) d
    用在Revox机器上的录、放音头,其精密度要求不如二十四轨的录音机那么的严谨,因为,一个二十四轨录音头,它的二十四个间隙必须毫发不差的完全连成一直线,而且这二十四个间隙的宽度必须绝对完全一致,否则高频的讯号会发生相立上的问题。
# d  `9 n8 k8 [3 R' |9 t    为了要达到这种要求,我们将一组二十四轨磁头分成两部份制作,每部份都包含二十四个磁头的半边。我们先将这排列好的磁头施以「镜面研磨」的手续,使得被研磨的部份完全成一直线。(注:「镜面研磨」是指将一块金属的表面研磨至像镜子般的光亮,甚至可以完全取代玻璃镜子的功能。)
. H6 R9 D8 e1 u8 a在金属的加工程序上,一块金属先经过车床或铣床的车削(此时这块金属的表面是非常粗糙的),再经过磨床的研磨,它的表面粗度可以到达10 μm以内。此时再以一些质软的研磨材料快速研磨,至终可以将此金属表面处理得如镜片般光滑。录像头的时表面光可可照人,就是镜面研磨的成果。)它的表面粗度仅为3个尘米。(注:表面粗度为一个表面上任何一点与邻近点高低的差距;尘米为10-9米。)8 L+ J' D0 I, o; A4 R
    之后,我们将这半边磁头放入一个真空罩子内,同时亦将一只石英放入此罩内。在罩内,我们将SiO加热蒸发,于是乎它的沈淀就会自然堆积到这半边的磁头磨光面,以及石英的表面。当Sio在石英的表面堆积得够多了,从这个石英外接的一个振荡频率计上,我们就会知道该石英的振烫频率改变了。振烫的频率到达了某一点,我们就知道石英(及磁头磨光面)上所沈积的Sio已经到达了我们所要的量。3 L3 U% ^$ O% u: z) r" c
    此时,我们就将这半边磁头从真空罩中取出,与另半边磁头合在一块儿,于是磁头的间隙就完全的一致了。用石英振荡的方法来控制厚度,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是1 Hz。(注:就控制厚度而言,这是笔者所听过最不可思议,也最准确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瑞士名闻遐迩的工业水平到底是如何不同凡响了。)+ U' ]4 w% _; U0 [
6 h$ R8 n3 [6 D7 d1 o% t' h
    问:请问,这个方法是谁发明的?2 B. V+ G0 z9 ~$ ^
# l; j! M3 \; S5 x9 m8 [
    答:是我,但请你不要用「发明」这个字。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再「发明」任何东西了,所有的创新都是综合所有前人意念(Ideas)的结果。我想出了这个方法,但我并未「发明」这种机器。机器是前人发明的,我祇是借用它来达到我所要的目的而已。7 Y# T  z- G& h& \1 q# ]! {
# b& s9 ~4 s# Q% t4 V3 V
    问:那么,你认为这是你个人在录音机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了?
  J! j2 q& E/ R5 V, {% W; _0 I% r
* `3 O& t% J6 K    答:是的。这也就是Studer的一只二十四轨录音头会贵到三仟美元的原因。5 B2 [8 K0 n" g& d& X+ r$ z

6 S& X  z/ e  @* E    问:我在数年前听说Ampex公司在制造二十四轨录放音头的时候,真是仟中选一,而其它任其全部报废。原因也就是你所说的──要二十四轨的间隙同宽并且排成一直线,是非常难做到的。' h7 s% J. v& U" E
9 _7 G, a5 W& @6 b1 Q4 S! T
    答:我们目前已经能做到几乎无损耗的地步,它的制作过程是非常的长而复杂。" O) A/ s6 0 Y7 [9 a1 h2 q& h9 V5 U. e  z7 l
问:你们花了多少年才研究出这种制作录音头的方式; ^! P6 [. ^* x. h6 `

5 p" W. r" [& p. r3 f% ^    答:我想,应该说是无时无该不在进行革新工作。我们每天有十八位工程师埋首于研究发展之中,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用最新的科技来制作数字头' W& u5 ^( J. W2 l8 C& S8 E: h

  q. f& H: ^9 W( I& U0 X0 e    问:我知道Tandberg公司以前的录音头与Revox公司的不一样,但两家公司都说他们的高音最好,请问道理何在?
, D, M, _5 O; I2 Y1 a, N! _
) q) S! ^5 u1 z$ y) ^5 [9 D    答:你先要知道:Tandberg公司所用的Cross-field录音方式并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革新。当Tandberg发表他们的Cross-field录音机时,很多人喜欢用3.75 ips的速度来录音乐。以这种速度录音,正常的带子和录音头是无法达到很好的高频响应的。' Z. ^' {9 Y9 q8 [+ C/ W
    Cross-field的录音方式采用两只磁头,一只为录音头,另一只为偏压头。偏压头的隙缝位置比录音头的稍前一些,因此避免了高频率偏磁在带子通过了录音磁头之后所产生的「自身消磁」的作用。
, `/ l$ P& ]- o2 k3 t, G5 Q' Z在我看来,这种录音方式虽有优点,但亦有两个基本的缺点。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你使用便宜的磁头而获致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偏压头和录音头于处于磁带的两侧,使得使用的人无法在带子上施加压力,也无法在录音带作剪接的记号。所以即使Tandberg目前也不再使用Cross-field的录音方式了。4 Q0 Q7 d# ^6 B" L' l! a
    另外,既然你提到了Cross-field,我就想说明一件事:录音机的技术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由数以仟计的小发明组合而成的。我们做录音机的人,必须从两个层面去考虑录音机的制作:一个层面是技术的,另一个层面是商业的。从技术层面看,有些发明的确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而一个公司也可以声称他们是有某某最好的技术,可以造福使用他们机器的客户,就如Cross-field这种东西。  ~7 U, n6 U6 n8 z! ]7 Z& {
但当时移势转,新的东西取代了旧的技术时,你就得将更新的东西提供给消费者,那怕它们在技术的层面上并没有旧有发明那么刺激。所以,虽然有关录音机的发明数以仟计,但真正能够有用的,还是存在于今天的这些东西。3 f  o0 Q" U1 @: ~! L+ p

) |6 `% p5 {: }& ?    问:Nakamichi公司曾经宣称他们在磁头的隙缝中间放置了一片不感磁的金属片,说它有聚焦作用……
( q+ J; W% z* ~( ^5 d3 q( t+ ^$ z
    答:事实上,大家都这么作,就像我方才说的,我们放置了一小片钽在磁头的隙缝中。但它之所以会有聚焦作用,是因为空气的磁阻比钽的磁阻大,所以磁力线宁愿绕过镇在空气中行走,也不愿意在钽中行走。如此,磁力线就变得尖锐了,也就是他们所谓的「聚焦」。  c& s+ b: a8 M

5 q  c) g* i2 i1 y) z1 V    问:那么,磁头的尺寸与录音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关连,对吗?
9 E0 ?* l! J; i; v5 C: x- B/ ]5 Q) k1 H' Z* o) H- r( Z
    答:只对低频有影响。放音磁头的宽度若是小于某个频率的波长,这个频率就会受到影响,因为高频的磁力线是由放音头的间隙进出录音头,但低频不是。低频的磁力线由磁头隙缝两侧的表面进出磁头,所以,如果磁头的宽度不够,或形状不够圆滑,磁头的本身就无法对波长超过一定长度的低频形成良好的「磁力线回路」,也因此就会影响到低频的表现。: k- R( V( E4 B% f. h
    此外,磁头的表面积愈大,愈能抵抗磁带行走时施于其上的压力,因此也愈不容易磨损。既然不容易磨损,磁头的间隙就不用太深,而磁头的间隙愈浅,磁力线短路的机会也就愈少,相对的,敏感度也就愈强。- j/ H( {* o% S2 p. k; |% z
    所以我说,我们是将磁头的寿命、性能、频率响应等都做了最周详的考虑。别的厂家所考虑的方向也许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像我们的A 77已经造了六十万部,其中许多在用了二十年之后,仍然有极佳性能。9 u# W; Q7 ], h  `
. v" g8 ^7 g6 @5 V% e. v; t
    问:现在让我们来谈谈Revox的传动系统。听说Revox的DC马达会随着使用的时间而逐渐老化,请问原因何在?
; k0 g8 \: t+ S6 O3 ]; g4 P9 L( G) B4 i3 `
    答:我从来未听说这件事过。我们的Revox马达是AC马达,它的主轴驱动马达是电子驱动的同步马达。这个马达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它的润滑机构可以支持它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运转,为期十年。今早我们拜访了一个广播电台,他们使用B 77,这一部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工作了两年,到现在一点毛病都没有。
' g1 w1 g& |& {: N$ q
$ l5 q8 [) n  _+ H. h% R1 A" k) r/ m7 e    问:请问Revox的录音座为何不使用飞轮而直接使用马达的轴作主驱动轴(Capstan)呢?% X4 a- W( K9 h+ u" V+ f; s
3 A6 Y3 O# l0 o' V) m+ [' K& P
    答:飞轮有很大的重量,因此行走起来稳定。此乃其优点。但飞轮的重量对慢速行走的传动有益,对速度快者则未必尽然。唱盘的本身功用即形同一个飞轮,而它的转动速度也非常缓慢,每分钟才不过三十三转,因此需要一个重量很大的「飞轮」以确保其行走能够稳定。Revox的马达速度为1600 RPM,有没有重量增强主轴的惯性,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而事实上,我们的马达上也有飞轮。主轴马达的转子很重,而且经过精密的动态平衡。
- t. k) e* v# V; V/ O
& l4 H- ]) p/ Y6 U4 B6 o! S    问:请问你们的传动系统还有没有什么精采之处可让读者们知道的?
7 S" E8 S$ w9 y* u  q( h6 X; n6 y9 _, X; n! Z
    答:Revox的录音机上有三个马达。除了方才所说的主轴马达以外,另外二个一司卷带,一司倒卷。当录音或放音时,为了维持带子与磁头间压力的一致,倒卷马达(Supply Motor)必须作轻微的倒卷,以为带子制造一个适度的张力。+ g( a8 q# M9 r$ y! R( O  M
    但是单单有这个张力还不足以使磁带的张力一成不变。磁带的张力一但有变动,磁带本身就会抖动,就会造成一种将杂音(Noise)加以调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杂音调变」(Noise Modulation),它是一种失真的来源。传动质量高的录音座,带子在行走时的抖动是很低的。
- G- ^2 O1 J7 j: _, g    为了要提高传动的质量,我们在消音头与录音头之间装设了一个Scrapping Wheel(注:有人称之为导带轮),用以吸收带子的振动。这个轮子可以说是一个机械性的滤波器,是一个很昂贵的组件。它必须没有重量(即使有,也是极轻),并且极其圆滑,以避免产生二次的抖动。因此,我们为它装了两个钟表上用的宝石在轴承上以将磨擦力减至最小。它的位置必须尽量接近录音头,否则两者的距离一长,带子抖动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d2 ~6 P, ]6 ^9 ?( a. C1 k3 s& c6 l) h
    问:AKAI使用了两个直径不同的轴,他们叫它作Dual -Capstan Transport。他们宣称这种方式可以将带子的抖动除得干干净净,请问您的意见如何?(注:Dual -Capstan Transport System──双主轴驱动系统,是利用两个直径不同的主轴带动磁带的一种装置。由于磁带先经过一支速度稍快的轴,于是这两支轴便对该磁带产生了一种定量的拉伸作用,使得磁带紧密地贴于磁头。目前,此种构造已广被使用于高级的卡式座中。)
; e" P; Q# P% \/ ]  Y1 P3 x* S* m( J( f0 b) Z
    答:这种方式用在卡式座上面是对的,但用在盘式机上就错了。像Revox C-270这样的盘式机上,都装有带子张力的检测装置。它们的功用是要保证带子施于磁头上的压力是恒定的。如果你能这样的检测装置装在卷带或供带马达上,以调节马达的扭力,进而控制带子的张力。
- q  i: F/ e, D    主轴的功能是要与压带轮一齐带动带子走。带子在主轴上是不容许有任何「滑动」的。使用张力检测装置不但可以防止张力太松,也可以防止张力太大因而造成的滑动现象。
' W: y; i, u% L4 S- r  [) v# d    但有某些状况,就如卡式录音座,张力检测器的装置是不可能的。由于卡式盒的构造固定,你不可能为了要装一只检测器而改变既有卡式盒的结构,而既有卡式盒上又没有多余的空间再让你去装检测器,因此折衷的办法就险有装置两支主轴,一支按照正常的速度运转,另一支转得比较慢一点。带子在行走过速度较慢的一支转轴时,同时也带一点滑动。但既有滑动,速度就不可能稳定,而且带子也可能对体磨损。况且压带轮的老化、气候的干燥或潮湿等都会影响到滑动的状况,……
: B( `8 z" `% |+ f8 S6 Z# Z' x% r, m; r; ~0 v* o. q) z
    问:这么说,Revox录音座的主轴永远不会让带子发生「滑动」的情形了? 6 k0 ]' U9 @& b* g' k+ V+ G
$ y0 @/ ~: E& ]6 N
       答:不错。而且,如果你看所有的专业用机种,如Otari,Tascan,SONY……等等Studer的竞争厂商,没有一家用双主轴作传动的,大家都用单主轴外加张力传感器,因为这是最好的方式。你知道,现在专业用的盘式带真是多得不得了,有?吋、?吋、?吋……各种带子适合的张力各不相同。以单主轴和传感器,你可以调整各马达的扭力,甚至将其扭力予以程序化,但用双主轴系统你就无法这么做,因为它无法改变张力。: c: N8 w. F7 m! ~, |
    Revox在卡式机上使用双主轴一个马达。一个主轴的直径比另一个小约3至4μm。而且,后主轴压带轮的压力仅及前主轴的?,以保证直径较大的主轴稳定地带动带子行走,直径较小的主轴允许带子作微量的滑动。就我所知,Nakamichi的高级录音座也是采用双主轴、四个马达……
% b$ s) N( J* B3 T
1 u6 i$ v- y& R$ i& `6 w    问:请问:采用四个马达有无特别的意义?/ `# a) e- \, Y7 W, Z# J2 u
3 q8 u" I" L) ~+ ?
    答:有的。卷带轮及供带轮各被一个马达驱动;两支主轴各由一估由石英控制的马达直接驱动,以确保它们的速度绝对的稳定,这种作法是最好的妥协方式。如果你不要妥协,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使用一支主驱动轴和一个张力传感器。
3 c. n( B  D/ H  V# @8 H/ D+ ?6 R5 q
    问:请问Revox录音机的机体构造有何特别之处?+ p  |6 q" |, V- U& h7 g! O
( d" t- K/ o" m* F) n
    答:我们的机体是用铝材铸造出来的。这种铸铝并不太重,非常坚硬,有弹性,所以即使受到撞击,也不会变形。我们的B -77的底盘上有一吋厚的交*构造,用以加强它的结构。有的厂家使用冲压的方式制造底盘。这种机器一互受到撞击,磁头、马达、甚至导带轮的位置很容易地就变形。一变形,什么就都完了。, {2 Y: G8 a6 f3 `
, g7 m; I0 P/ Q3 S
    问:那么,再请问Revox录音机的电子电路又有何特别之处?
9 S9 @5 ^$ r: l7 o& P  ~2 |/ |  Y5 `+ ?: \4 F# l/ a- z. M% z
    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我们将该作的作好,使用最好的组件和我们已知最好的技术来制造出最好的电路,如此而已。, m  Z$ C0 Q0 n9 E  K& K

9 X3 l& K+ ]  s* k/ M* h    问:请问既是同一家公司,为什么要用Revox及Studer两个名字?答:Revox是家用产品,而Studer是专业产品。
2 P/ L" Q. }0 U+ _
! q# d; C1 `. d# ?8 e3 @4 C3 e    问:请问你们制造磁带吗?" b# k6 P) j* p7 O6 z( h

  K$ S" `8 m: V- J$ v5 _    答:没有。3 M$ F1 W* ^- a4 m& y) `& r
. J! g2 [5 N; M0 o
    问:美国有一家Reference) Recording录音公司,该公司的主持人曾经说IEC规格早已不敷现在的工业需要。换言之,现在的录音工业早已能做出比IEC规格更好的产品,但为了迁就早就该淘汰而尚未淘汰的机种,他们仍然持续地制造这种经过两、三年就会变质的带子。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 s5 U0 H, I# P( ]$ M  R" a- D  G) G, ~6 A. w9 S/ m
    答:虽然这也许是我们不制造录音带的原因之一,但我的看法与他所说略有出入。你要知道,这五十年来,磁带的制造方法是不断在改变,但改变的不是氧化物本身,而是将氧化物质涂布在多元鲁胶带上的过程。
% T* G# l' N* I. i6 z! H: b8 S: c( Z    氧化物本身充其量只不过是铁锈而已,但氧化物涂布在多元鲁带上的过程却是非常的重要,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出错的可能。涂布人员首先将氧化物涂在一卷很宽的布面。(Jumbo)上,然后将这卷布面的两端切掉舍弃,仅取其中间部份再行切割成实用的规格。厂方仅仅透过一个项目──检查磁带的磁通量──来检验磁带的质量。他们将带子切下一小块,放在磁通量(Flux)表上,测试它被吸收的情形。从检验的结果,他们就知道磁带的失真几何。
# W3 W; ^4 z0 y/ ~% E    此外磁带在被切割之前,当需经过大滚筒的研磨,将涂布层的表面研磨得非常光滑,但这还不够。几乎没有人知道,如果你要测是一卷磁带,而希望得到稳定不变的结果,你至少得先将它在录音机上放个十遍以上。每放一次,磁头会将带子上的涂布表面磨得光滑一些,因此氧化物粒子也就更接近录音头一些,而高频的频率响应也就会更好。举例来说,如果你用一卷全新的带子录一段0 dB的讯号,第二次放音的时的,你会发现讯号比第一次多了0.5 dB。然后你将已录的讯号洗掉,再录上新的讯号,你会发现这次录的,比上次又多了0.5 dB。
) ~2 s* W8 o2 O3 [* f  v    要让带子维持在非常稳定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大家都以为这是录音机出了毛病,其实不然。录音带上的涂布物质厚度会随着包括制作过程、放音次数、甚至天气、湿度等的诸多因素而改变,而磁带的失真与厚度有连带关系。现在,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去看:录音带在长久储存之后,会产生一种问题:位于某一层磁带上的讯号会将邻层磁带上的涂布层加以磁化。
4 V" m2 K& l9 t3 K+ y( V6 j    要避免这种现象,你要注意几件事:一、储存磁带的空间必须极其干燥,而且温度得保持在摄氏十度左右,二、每年,你必须至少将磁带取出一次,重新卷过。如果你将磁带保存在这种状况之下,它不应该会出任何的问题。就我所知,许多的录音室将磁带以这种方式储存达二十年以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至于以前的磁带制作质量以及录音质量远逊于今日者,则又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了。
" m  Z! U4 R% k. d+ W" H& A$ ^- {( ^. r  D+ y# m
    问:大家都同意,录音带一再转录,音质会退化。转录的代数(Generation)愈多,音质琝化得愈严重。请问你们对这个问题有无解决之道?
5 {( I/ v4 S: {6 f' A
0 I7 w3 S% P  h1 R. z9 d& h$ a    答:没有。我想要避免因为一再转录而致的音质退化,唯一的方法就是避免一再的转录。
: D$ k6 w- O2 r+ G
6 z0 D# K& L5 x/ F" }6 [3 Z/ u: f6 O    问:但有些时候,一再的转录是无可避免的。譬如说,某个唱片公司在进行某个专集的录音时,也许某位歌星是在周一录音,另一位歌星是在周二录音,而为他们伴奏的管弦乐队又是在上个礼拜就早已录好了,到了这个礼拜五,再将某些音效加上去,如此一来,岂不是非一再转录不可吗?况且,你们的二十四轨录音座岂非专为这种需一再转录的「合成录音法」而设计的吗?5 c5 B' r7 {9 ^7 Z  C& R
! F) e8 t$ R/ R$ N. ~# @; A5 o
    答:你说的没错。但以30 ips的速度来转录,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差异极少。即使经过五、六代的转录,我相信你也无法听出它与第一代有何不同。但以7.5ips的速度转拷下的音质退化就要明显得多。
6 ?* ]: W+ a! |. F0 n# y
' _/ p9 O- ^# e2 v    问:大家都知道一旦信号经过电感,它的相位就会改变。但录音机里又有许多的电感,录音头就是一个。请问你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我虽不愿说你是对的,但你的确是对的。任何一个换能器都会产生相位漂移。录音头会,麦克风更会。我们的每一部录音机里都装有一个修正相位的电路,就是为了要对付这种偏差的。
1 R7 F1 T1 ^) M
9 N4 h) u5 I5 W! m8 D1 A       问:请问它能够纠正的范围有多少?答:相位失真的现象通常都发生在高频。经过修正电路之后,仅在20KHz的频率范围会产生一些失真。但因为专业录音机事实上并用不着这个频率的范围,所以它对录音不产生任何的影响。另外,既然你问了,我就告诉你,祇有Studer和Sony两家厂商在他们的机种中放置了相位修正电路,Otari还没有。$ v  t. L' }- o0 x  C3 E( v" K) \# k
/ y6 X+ @3 i" ~# M
    问:那么,为什么直到如今,Studer录音座录下的声音经由喇叭再生出来,还不能与现场相比拟?& g  |  B- g6 ]4 S8 f

5 L7 `: D+ D+ a4 e' n( O: H    答:如果你要听与现场完全相同的声音,我建议你去现场听。因为,追根究底来讲,相位失真的最大来源,就是麦克风的本身。1 X1 k+ k$ V/ ~: y5 ?& b* E" K- R

" c$ }. C3 F0 o% _/ `; P. I 后语: 这一篇专访内容几乎都集中在录音机的历史和技术上,是因为Mr. Renand Delapraz本身是这一方面的专家。虽然录音座──尤其是盘式录音座,已经不再是今日音响迷心中注目的焦点,但能有机会将它重新覆习一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发表于 2012-11-14 1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14-1-3 23: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提起来!
发表于 2014-1-4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了解的历史资料。
  s8 \1 `' A7 v% G- O      好。
发表于 2014-1-4 1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8-19 01:08 , Processed in 0.0731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