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2307|回复: 5
收起左侧

(转)空白磁带SONY TDK 万胜,3大品牌空白磁带,入门必读----转自“小肥牛的博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8 2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文章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2183da0102voq8.html
+ W/ H8 T% [: E* x7 P(2015-05-11 15:12:39)5 O, {: e) G8 |+ N0 G4 x
        分类: HI-FI' r# y# I- u. ?% M
  g  {# ~* j- c; F* E2 x
  模拟声才是我一直以来不变的追求。
$ |4 B  }8 B6 ?) J- A" W, R( e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之前接触过或收藏过的磁带。以及一些磁带的声音特点,顺便也分享我把玩磁带的经历。: S: ?. J2 n$ b+ W
  回想起来,我是小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磁带了。这个也是因为受到舅舅的影响。那时候的磁带,盒子都是方方正正的,还依稀记得当时的型号是SONY的CHF60,EF60,万胜(MAXELL)的UR60,还有TDK的D60,舅舅说,60分钟的磁带带基的厚度比90分钟好,这样寿命会长一些。当时也不知道为何,直到后来发现,因为90分钟的带芯宽度仅仅比60分钟厚一点点。大概就是2-3mm之间。故60分钟的带基会比90分钟厚,且更耐磨。而也因为这样,60分钟的磁带是他的首选。其实,后来明白到,60分钟的磁带,才是最标准。而后来,SONY以EF取代了CHF作为普通民用磁带的主打产品。但由于民用的需求量较大,高素质低价格的产品是市场竞争的条件。HF无疑是SONY争抢低端市场的代表作。而TDK,我自己接触最多的还是D系列。
+ [- w, d. L7 S  B$ [6 P( c  以下是三大品牌常见的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民用系列的高低分级:8 ]4 N' J" y6 P, i. f5 ?5 w5 O: B# C% R
  SONY: EF--->HF--->HF-X-->HF-ES--->HF-Pro
; k  l, k! e/ E0 p# b" j' W& }  TDK: B--->D--->AD--->AR--->AR-X
" v6 y8 y6 S* ~/ [6 u4 M  MAXELL: UR--->UD-I--->XL-I--->XL I-S( g$ c, i5 J* S7 R
  在铬带(高级磁带)(TYPE II HIGH POSITION)的市场,三大品牌仍有对应的代表产物。其型号分别为:2 \* x( K) I: v( a5 l
  SONY: UX--->UX-S--->UX-Pro! p; `4 R) }$ P' F& c& |) B5 c+ A
  TDK: SA--->SA-X--->SA-XG
6 f4 q( ]% R) c5 h- Y  MAXELL: UD-II--->XL-II--->XL II-S
9 b- K2 B) @. n" S% F  对于富士的产品,我个人认知不多。这里不详细提及了。. C0 _, i- }9 a  v! q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上述个别磁带类别的划分及一些特点。" i+ K: v# b# |9 w
  【SONY】! N& S3 ?$ _+ z" `1 x% B. {* ]" D2 x. Y
  首先,我们可以从最常见的SONY磁带去了解SONY的磁带级别区分3 s! S) R  Q1 i4 x( f$ [
  CHF
2 y0 y/ C8 |. a. d  这是我本人接触SONY磁带的最早了解到的型号,后来翻查了数据,原来CHF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盛行。第一次看到CHF60标准磁带,是在舅舅家。当时的那盘磁带,灌录了谭咏麟《爱的根源》专辑。至今仍让我难忘。CHF虽然属于SONY的最普通,最普及的标准磁带,但素质一点也不俗。中频非常优秀。灌录黑胶唱片,效果良好。而同期的TDK D60,属于声音精度较佳,听感平衡且定价比高的标准磁带。喜欢TDK的朋友,在选择入门级的磁带时,值得考虑。CHF以其经典的红黑白三色,深入民心。很多灌录黑胶唱片的店铺,都选用CHF作为其录音介质。不仅是因为其价格合理,也是因为其性价比良好。对于钟爱SONY的朋友,CHF应该也是你们接触SONY低端系列的入门
7 e4 u8 h9 _4 G4 C% m1 |/ E- I  EF& p9 p" V. m+ P: _+ \& O
  EF属于SONY里面最低端最普及的磁带了,自从CHF系列在市场上消退之后,EF系列就充当了CHF低端市场有力竞争者的角色地位。当然,同期还有MUSIC CLASS和ZF两个系列,同属于最低端最普及的产品,也是占据民用市场份额最大的型号。EF声音比较朴实,整体分析力不及TDK的D系列。声音整体素质也略逊一筹,但售价相对便宜一点。而且比较耐用。所以很多专售磁带录音的铺子,所使用的空白磁带,都是以EF系列作为他们的专用产品。但也有个别选TDK D系列。EF系列也曾经更变了好几代,每次更新,外观都会作适当改变。老的EF,声音很纯,尤其是中频部分。但EF的缺点在于声音的整体细节一般,高频延伸一般。高频的分析力稍逊于TDK D系列。而EF系列,也是存活时间相当长的系列。由上世纪80年代至今,依然充当SONY标准磁带,低端市场的中流砥柱
  F8 E4 Z3 s9 v+ C  HF及HF系列) S* r: G) |4 a& _! r2 P6 ]
  HF属于比EF稍高出一筹的民用系列,在EF售价还是6元人民币(1994年)的时候,HF售价为10元,比起TDK D的7元,还要高,但比MAXELL的UR系列还便宜1块。声音方面,HF明显较EF系列胜一筹。细节感质感良好,声音平衡,EF略为强调中频。HF则算是三频较平衡的类型。而且HF采用的外壳是磨砂半透明的设计,这个和EF有别。HF备有常见的三款HF60,HF90以及很少被选用的HF120,三种时间长度的磁带。老的HF我已经在2001年搬家时丢失了,现在也找不到了。身边收藏的只有90年代的版本。是一盒120分钟的HF。) ]# P, b+ c) _( ~+ Z' ?% J7 L
  而在前年逛陶街的时候,无意中在一文件卖二手磁带的文件口中发现了有日本版的旧磁带,虽然都是被录音的,但为了重温一下儿时的梦。我还是买了几盒放作留念。比较幸运的是在掏旧货的过程中,居然发现有HF系列的高端产品,HF-ES和HF-Pro。特别是HF-Pro。这款代表HF系列的最高端产品,也是SONY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中的王者,当然,后期所出品的ES-I,Xs-I等等,都是标准磁带的经典。其中HF-Pro带壳的设计与UXPro的带壳设计类似。不同的是,前者是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后者是铬带(TYPE II HIGH POSITION)而已。可惜的是,我已经无法通过台机录音去欣赏这款标准磁带王者的魅力了。
$ m* I; b! t% _6 X% b  以上为传统系列,装录音带的盒子都是标准厚度的带盒。
) r1 Z& h: O; d2 p5 W% Q  接下来介绍几款相对高档且使用薄装带盒封装的磁带,同样也是一个系列,它们分别是:
1 E$ _  E5 x1 y6 C& o  CDiX--->X--->Xs) T7 `) h% d7 l1 P' k. u
  CDix系列(CDixI,CDixII)- T8 }# z3 G9 u
  这是For CD录音的常见系列,拥有标准磁带和铬带两个级别的产品,主要是针对CD录音开发。记得当时第一次买的CDix系列磁带是一盒70分钟的铬带,才16元,标准时长(60分钟/片面30分钟)的,价格在18元左右,价格和当时的SONY主流标准铬带UX一般(UX 60售价为18元),CDix算是一款性价比很好的型号。CDixI我其实没有用过,当时我用的是CDixII。依稀记得,CDixII的外包装很卡通,而且磁带外壳上印有一个人像,拿着大喇叭吹。很滑稽。在声音的素质上,我觉得CDix的铬带的声音特性更介乎于高端磁带及标准铬带之间。儿时听一位专营CD灌录的铺子的老板说过,同一个品牌中,铬带的带片表面颜色越深(越接近黑色),级别越高,素质越好。而后来好奇地去比对了一下,发现手上的SONY铬带,只有CDixII的颜色最浅,而且带片比SONY主流铬带UX还相对浅色一点。价格也算是最便宜的铬带之一了。
  N7 v9 }" A/ _  Q  X系列(XI,XII)/ Z. I" s: b# `( _5 ~4 Y
  这个是后期才推出的系列,应该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产品,我的第一盒XI是在初中时后买的。那时候要十几块钱一盒。还挺贵的。依稀记得,当时的型号级别标注中,XI处于CDix系列的上一个等级,再上一个型号是Xs系列。同样地,Xs系列同样具有标准磁带和铬带两个档次。X系列的特点是声音中低频表现力较佳,而且声音的细腻度比起CDix系列更优秀。早期的X系列是透明外壳的,而到了95年后,X系列开始转为灰色雾面外壳,而且只剩下带芯转动轮及带片的标度位置为透明,外壳其余部位都是不透明。感觉更显高档。我也算比较幸运,同时拥有过X系列的标准磁带XI(TYPE I NORMAL POSITION)和高级磁带XII(TYPE II HIGH POSITION)。X系列整体上比CDix系列高了一个级别,声音更加细腻,细节感更丰富,而有点仍是在中频段。价格方面,当时的XI已经可以接近CDixII 的价格了,标准时长(60分钟/片面30分钟)的XI价格为22元。XII则需要23元。声音特点,XI声音平衡温和模拟味较明显,适合一般流行音乐的录音,整体分析力略逊于XII。XII声音的清晰度较佳,声音分析力好,但中频相对于XI薄。适合乐器及纯音乐录音。但也可以录制一些对音乐细节要求较为严苛,乐器清晰度要求较高的音乐。算是SONY高级带(铬带)中档水平的产品。) X4 X+ ~/ [# o' E( h7 g4 d
  Xs系列(Xs I,Xs II)
- ]) v4 n9 S9 s! v8 P- S  Xs系列是属于这个系列里面最高端的产品,售价基本类同于以上,这个级别的标准磁带售价与低一个级别的铬带相约,这个级别的铬带则比上级别的铬带高出接近5-6元。当然,仍是按照60分钟标准为例。Xs I售价为28元,Xs II为30元。这个级别的标准磁带已经可以做到比CDix系列的铬带清晰度更佳的水平了,到了这么高端的级别,我其实更喜欢标准磁带(TYPE I NORMAL POSITION)。因为,到了这个级别,其实标准磁带和铬带素质都已经相当接近了,只是声音风格的些许差异而已。同样地Xs I的人声更温润一些,Xs II对乐器的响应会更佳。这个也是铬带于标准磁带声音特质的差异之处。但高端的铬带,不仅仅是清晰度高,分离度好。应该是全频段都做到平衡大气。无论乐器,人声都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算是素质相当,但风格略有不同。而对于Xs II,其实对录音器材的要求更高。器材的优劣对其影响更为明显。在外观上,Xs系列采用了深透明黑作外壳,型号标识的字体Xs I采用带闪亮效果的浅紫色,Xs II则采用闪亮的淡金色作为字体颜色。外包装颜色主调,Xs I为蓝色,Xs II为黄褐色。这也是区分两者的最明显特征。
! i9 c" O; J6 F9 v& t  连续介绍了两个派系。HF系列,X系列,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的是SONY传统铬带主打系列,角色类似于标准磁带里面的HF系列那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UX系列。也因为属于传统的铬带系列,所以带盒和HF类似,采用的是厚装带盒,不同的是,HF系列最低端型号带盒是透明,UX的最低端型号的带盒为透明黑。( E  ^: V/ i# ?* o' h/ A
  UX系列
, m$ [$ j/ [/ G  此系列一共有三个级别的型号。它们分别为:9 a) c- A, x6 i" Y; s
  UX--->UX-S--->UX-Pro8 W3 o7 `; D, b/ Y' f5 U
  UX5 x. F% S4 q, ~/ }. i% z$ D- L. W3 q
  UX有日本版和意大利版两个版本。价格相差仅仅2元,不同的是,意大利版带壳是用超声波直接铆合,日本版是在带壳的A面,以五颗螺丝钉锁紧闭合。日版外壳可以拆卸。印刷上也略有区别。但颜色主调都为蓝色。我比较幸运,同时拥有日本版和意大利版。而市场上,流通较多的是意大利版。价格约16元一盒(60分钟)。日本版为18元。UX虽为SONY品牌中,最入门级的铬带,但声音素质也达到相当水平。个人感觉,比早期的CDixII好。但包装方面则较为沉稳,不如CDixII那般新潮花巧。UX也是代表SONY铬带系列的旗帜。与TDK的SA系列,MAXELL的UD系列,并称为三大磁带品牌旗下,各品牌中铬带的代表产物。当时也好奇地对比了一下UX(日版)与CDixII之间带片表面颜色差异,发觉,UX的带片表面颜色更深一些,为深啡褐色。两者比较之下,声音的整体分析力,UX更优秀。声音更像铬带! v( _7 F7 d* Z! w
  UX-S' N% F5 ^; c3 o0 ?
  这是我98年去香港玩,最大的收获之一,UX-S当时未曾在广州的一些卖空白磁带的店铺中见到,或者是比较罕有吧,所以价格也比较硬朗。但后来,还是在海印电器城后面的广东新书出版社进口磁带/进口CD区发现了UX-S的身影,数量不多。价格为24元(60分钟)日本版。UX-S是UX的高端型号,整体素质比UX高。主要体现在声音的清晰度和分离度更好。音乐感更加平衡。UX-S的售价也是明显和UX拉开了差距。同样地,UX-S也有日版和意大利版之分。价格差异在2元之内。UX-S所体现的优势在于它的低频较UX更优秀。克服了铬带低频量感偏少的弊端。UX金属感较强烈,但UX-S的声音则较UX更加细致平衡。金属感虽不算重,但整体分析力及细节较UX有一定提升
" m4 R  d% l0 w2 }1 c  UX-Pro
% _, j  ]; S, N9 V" Z7 y  这是UX系列的最高端型号,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UX系列,在UX-S与UX-Pro之间,还有一个型号叫UX-ES。但这个型号我未曾拥有过,所以这里不作评论。UX-Pro是SONY铬带的代表产物。拥有极高的素质,与TDK的SA-XG,MAXELL的XL II-S以及SONY的传奇系列---ES系列的铬带ES-II齐名。UX-Pro也是市面上鲜有的几盒售价超过30元的铬带之一。一般售价为32元(60分钟)日本版。我在广州及香港,仍未见过有意大利版的UX-Pro.声音方面,其实和XsII有一点相似,都是平衡大气的声音。而且声音的细节感很强。铬带到了最高端。不仅仅是清晰度高,而且不会像低端铬带那样,金属质感过于强烈,声音厚润度低,但前提一定要拿一台高端的卡座去录音。否则,其优势是很难发挥出来。UX-Pro声音整体素质较前面两个级别的铬带都强。声音的平衡感在高端器材的录制下能得到充分体现。售价大概比XsII稍微贵1至2元。而市面上能够买到UX-Pro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磁带型号代表HF-Pro的地方着实不多。同样地,薄装的代表作XsI与XsII也不容易找到。毕竟这些,售价在30左右的磁带,不会有多少玩家愿意接受。主要是售价不菲。9 @* S, P$ I, r
  最后出场的是SONY的传奇型号ES,其实对于钟爱SONY的朋友们,ES是代表SONY最优秀的产品。比喻CD机中的桌面计算机555,它的型号中也带有“ES”标识。很多民用高端台机,都带有ES标记。由此不难看出,SONY也习惯地,把ES当作品牌的一个代表性的代名词了。6 N+ ~- i- f( W5 ^  S. e2 M
  ES系列
& ^5 ?( X; i  o" E* \( W. K9 A  ES系列和SONY其他系列有点差别,它涵括了除(TYPE III Fe-Cr POSITION)外的最常见三种TYPE,它们分别为标准磁带ES I (TYPE I NORMAL POSITION),ES II (TYPE II HIGH POSITION),METAL ES (TYPE IV METAL POSITION)。! G& R9 i' E; a0 U5 X. w$ b
  以下是ES系列的型号对照表:' Z8 ?  N" J3 O
  ES I--->ES II--->METAL ES0 H9 H, H  B2 X. M
  ES系列
' F7 l% \3 _* q  ES I- @% B1 `2 C- f1 ?
  这是我未曾拥有过的磁带,当时在香港购入ES II , METAL ES时,没有入手。在广州,ES I仅在海印的广东新书出版社见过,价格和Xs I相约。作为SONY的标志性系列。ES I代表着SONY最高素质的标准磁带。当然了,自HF-Pro渐渐淡出以后,Xs I和ES I已经成为了SONY里面标准磁带最高级的标志了。而外包装也很漂亮。ES系列,除了METAL ES是以绿色作为基调,其他两个型号,都是以金色为底色基调。磁带外壳,ES I , ES II是采用深灰蓝色外壳。记得当时98年入手的ES II,磁带还标称新改良设计,在播放运转中更加节能。5 v! L- {! x- i4 y
  ES II
- M0 ?. [1 D# k6 N7 f" v' L' m6 q1 K  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SONY磁带之一。外观很别致,仅仅露出带芯刻度栏那么一小块面积是透明的,磁带外壳的其余部分,都是全封闭且不透明。在灯光下看,磁带的带基颜色很黑。可以看得出它是很高端的产品。录音效果也非常优秀。遗憾的是当时我的机器不是什么高档录音设备。所以有点浪费了这盒ES。声音素质和UX-Pro以及Xs II是同级的。很细腻的声音,细节丰富,分析力高。ES系列的中频都很出色,所以很适合录制人声。而且新的设计使得ES II在运转中更加节能。磁带转动时阻尼更低。和Xs II的通透,UX-Pro的大气比起来,ES II声音较为中性柔和。但三者都代表着SONY高级磁带/铬带之中最高的水平。
' d# s( r- d( u7 x( W  METAL ES
+ b" e" A; U: f  这个系列的终端型号,也是SONY金属带的中级型号,只在香港看见过有开卖。广州我是没机会看到的。METAL ES是相当出色的金属带。仅次于SONY的顶级限量版金属带SUPER METAL MASTER。具体金属带排列METAL XR--->METAL ES--->SUPER METAL MASTER作为SONY金属带的次顶级型号,METAL ES有着较为昂贵的身价及相当的素质。我手上的METAL ES是70分钟的,不算是标准长度。而记忆中,METAL ES只有46,54,60,70,74几个时间长度。而且一般商铺不易买到。声音方面,比起之前用过的METAL XR更加平衡,中频细节度更好。只可惜当时我的录音设备太差劲,所以没法好好利用这盒我觉得相当难买到的高端录音带5 A' i0 v' ?& n% D' `# R
  SUPER METAL MASTER
5 ^: L  G2 d# [  这是SONY自己金属带的最顶级型号,也是SONY录音带里面最高端的产品。据说是限量发售的,而且录音带的外壳是镁合金设计,每一盒录音带都具有唯一的编号,相当高贵,所以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我是没有机会拥有了。这里不作评价
% D$ F2 y& R+ |) ~) S8 P6 j" X" l  最后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一款我曾经听过,但早已在市场上及二手交易市场上也绝迹的产品。& g2 \- a7 q3 }. P8 c& H* M$ \
  SONY DUAD(TYPE III Fe-Cr POSITION)也是我们极少看到的三类录音带---铁铬带。有幸在2005年在朋友那里蹭听到,据朋友介绍他也是从日本掏二手回来的。价格当时也不算贵,只是折合20元RMB而已。但我觉得是值得了。毕竟铁铬带极为罕有。只是存活了很短时间。记得当时试听的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人声很温纯,听感细腻,而且整体细节及分析力优秀。就像极高素质的一类磁带。再看看类别,写着从未见过的TYPE III,才知道只是传说中的铁铬带。只在电台录音中使用过,民间几乎没有出现过。从磁带的两种元素看,这类录音带的带基磁粉兼顾了金属铁和金属铬两种金属元素,所以声音的清晰度很好,而且因为一类带的磁粉中本来就含有铁的成分,所以这类磁带,可以算是兼具一类带和二类带的优点。具有声音细腻,清晰,音乐感明快,通透等特点。唯一可惜的是,市场流通极少。所以把玩过这类磁带的人估计不多。& J: g2 ]- L) ~0 o7 Z
  SONY我所接触及认识的磁带就分享到这里。% j( Y/ M. G# S/ D1 h' @
) O( ^" o5 _7 O1 f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接触过的MAXELL磁带。MAXELL也是三大品牌里面价格相对偏高的品牌。同级别的磁带,往往售价会比SONY和TDK略偏高。6 M1 _3 N, x" J3 x$ K) s; b6 T1 Y
  【MAXELL】+ b' G5 |" d. S
  UR
4 P: ?5 Z7 ?6 ^  H: Z. Y2 F  第一款要介绍的,是MAXELL旗下的最最普通的标准磁带,属于I类磁带,在灌录CD时拥有较佳的模拟声音味道,也是市场流通量较大的一款MAXELL产品,因为价格相对合理,所以对于MAXELL德入门级别产品来说,UR可以算是代表了。记得在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大概就是88-91年这几年间,UR的售价明显比SONY和TDK的入门级别磁带要贵。所以,一般的CD灌录商铺,基于成本,都不会采用UR。除非客人指定。但到了后期,大概是1996年后,磁带渐渐淡出,被CD,MD取代。UR的售价开始渐渐平民化,相应地,SONY的HF系列也作出降价动作。而很多灌录CD的档口,也渐渐看到了这两款产品的身影。就声音素质而言,其实UR的水平会略微低于SONY的HF。但录一般的通俗音乐,效果较EF和D系列都优胜。6 d3 N6 ~, U" N! u" s$ H$ m
  UD I5 S3 V. U, k; v* b1 @
  MAXELL的UD I是一款较UR系列高级的标准型磁带。属于MAXELL入门级铬带系列UD II的普通磁带。售价与UD II相当。声音的精细度较UR高,高频的细节也较UR好,因为这样售价也与UR系列有明显差距,标准60分钟售价大概为14元。整体录音略偏暖,适合人声及流行乐的灌录。低频较UD II厚实,但高频不及UD II明亮通透。这个是标准磁带盒铬带的区别。而在众多MAXELL中高档标准磁带中,UD I属于相对低廉的一款,比起更高一级的XL I以及顶级的XL I-S这款UD I只能算廉价的玩物。当然了,对于一般消费者,其实UD I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整体音色属于厚实且注重质感的类型,所以UD I可谓是一款性价比相当良好的入门级中级产品。' e, j9 N. Y% M" b/ E
  XL I
( r8 u9 F/ ^! g+ E( {" a. N  XL I是MAXELL的中高端标准磁带。标准型号60分钟售价大概在23元左右,XL I比较容易购得,而且XL这个标志,也成了MAXELL的代表,在其品牌产品的地位,类似于TDK SA系列,SONY UX系列等。但档次要比UX及SA稍高一檔。XL I录音效果比UD I明显优胜,声音的细节更加丰富。除了保持着良好的模拟味道之外,声音表现力更加精细平衡。XL I的市场定位也是较为特别,这个价位其实已经可以买到中端偏上的铬带了,但XL I以其出色的录音,依旧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n) X8 f* F8 _6 l3 r" H0 k' R
  US I
) [- Y7 d  w+ A/ G  这是一款薄装的中级别标准磁带,磁带的外壳是深红黑色的透明硬质外壳,因为是亮面,所以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刮花。带基的颜色算是MAXELL中端带里面较浅的一款。US I其实我只帮朋友购入过,但自己未亲身体会,所以这里对其音质就暂不评价了。就包装设计而言,MAXELL的这款US I算是一款挺炫眼的产品了。
3 p( }/ i; g" P9 V" E5 }- v  XL I-S
# P5 x# x7 l0 ]. @& X; ^& F  这是MAXELL最高端的标准磁带型号,我自己只拥有一盒,所以一直不舍得使用,XL I-S是XL I的高一级别型号,所以声音表现力会较XL I-S更加全面。细节度更加丰富。可以算是一类磁带中的极品,和SONY HF-Pro,TDK Super CDing I都是同级别的产品,各自代表了自己品牌的标杆。当然了,标杆肯定是有昂贵的身价的,我手上的一盒XL I-S售价就是31元。售价比TDK Super CDing I还高2元。
) E& I* W7 B; R) ?  标准磁带介绍完了,接下来分享一下MAXELL的铬带
# u# H, n5 ?1 Q) c( W" Y  UDII
) P! J5 I6 v) r% ?9 I: b  首先和大家介绍的是MAXELL的入门级铬带UD II,UDII属于MAXELL中最低级别的铬带。但性价比不错,市场售价大概是16元左右,和SONY的UX系列,TDK的SA系列都属于品牌的代表,但价格较后两者低。UDII声音的精度和整体细节感属于三者中相对较弱的一员。但胜在价格合理,而且声音表现平衡,所以仍能够赢得多数磁带爱好者的青睐。对于铬带,UDII其实亮点不多。我自己也是在95年的时候入手过一次,之后再也没有碰这个型号了。/ {) T) O- S3 j/ c, N& K
  USII
3 L& s: \! x: |2 V! S6 T$ `  这是一个带有迷彩感觉的型号,记得当时第一眼看到它的外包装,就被那设计吸引住了。更特别的是,USII采用的亮面深黑透明外壳,很有神秘感。但和传统MAXELL铬带比较,USII的磁带带基颜色较浅,也是我见过这么多款MAXELL铬带中,颜色最浅的一款。呈深啡黑色。其他MAXELL铬带带基颜色基本都是深黑色。USII声音属于较为真实自然的风格,高频毛刺感控制得相当好。价格介乎于中高级铬带XLII和入门级铬带UDII之间。这款产品的缺点在于带壳,因为是亮面的设计,所以容易刮花。
0 L' ^1 l8 N" e, S0 L5 [  XL II. }" y( d, ]" [( j# I
  中高级铬带的代表,也是MAXELL品牌的代表型号。素质相当出色的一款铬带,和SONY的Xs系列同级,拥有很高的声音精度,一如MAXELL的风格,中高频素质相当出色,纤细但不毛躁。很适合灌录大场面大动态的音乐。新版的XL II外壳设计很潮,灰色亮面设计,坚固结实。较同级产品而言,MAXELL的声音素质及耐用度都比较突出。是一款相当出色的中高级别的铬带。作为MAXELL的代表产物,XL II是一面旗帜。价格方面,XL II标准60分钟一般售价在26元左右。比起XsII相对便宜,声音整体素质不比XsII逊色多少。但比起SONY的UX-S及TDKD的SA-X都略微占优。
! `6 f8 a' u' N9 D  XL II-S
+ q3 u/ i9 {/ O+ B3 I7 g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是MAXELL铬带当中,最出色的一款,型号是XL II-S,号称最好的铬带。价格和SONY的ES,UX-Pro,TDK的Super CDingII相当,素质上,以上这几款都是同一水平级别的。但我自己而言,这款XL II-S也是拥有量相对最多的,前后买了3盒。对它的喜爱,超越了任何一款我自己使用过的磁带。包括金属带。喜欢它不仅仅是它那厚重的外壳给人结实坚固的信心,也不仅仅因为是它拥有不透光且深黑色的带基,更不仅仅是磁带封面介绍的那个The Best High Position Type,最好的高级(CrO2)磁带。而是实实在在的音质。录音精度高,声音还原度高,真实自然。中高频细腻通透的感觉。深灰色的带壳,磨砂手感,做工真的看得出这是MAXELL最好的磁带。和它拥有同样外壳的结构市场上MAXELL就只有两款产品,一款是普通磁带中的最高型号,XL I-S,一款是金属带型号MX-S。但这两款产品,我都没有实际使用过。对比起声音同样追求自然真实风格的ES,以及录音素质相当出色的Super CDingII,及UX-Pro,XL II-S的市场地位丝毫不落下风。价格方面,四款产品价格几乎在同一线上,标准60分钟售价都在32--33元左右。不过XL II-S相对而言会更容易在市场上购买$ Y4 [6 I, d; s& I& P9 P
  由于MAXELL的金属带我未曾拥有,所以关于MAXELL金属带部分,这里就不作分享了,MAXELL金属带市场上一般出现的型号有UD IV,MX,MX-S等。UD-IV和MX都是较常见的型号。而且容易购得。UD IV档次相对低些,售价大概在33元左右,MX大概就是40元左右,MX-S我没有见过。所以售价方面也不太清楚。在三款产品中,MX-S应该是最高型号了。8 ]: o4 q  u4 w% v% M0 w7 q9 o
  结语1:9 h1 o9 h' e" v) Z4 D, [0 U
  对于磁带,我个人有着深厚的情结。大概是因为从小就接触吧。依稀记得当时自己只是小学一年级,家里面听的只有SONY 的CHF系列。而且更不懂得磁带的分类和型号等区别。不过因为从小就接触,天天都听,所以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个人感情。# v: a) N# k; v& a9 S* v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我没想过会有多少同好进来阅览并分享交流,我只觉得,有些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讲,可能到老去的一天,也不会磨灭。有些回忆,是很值得和同龄的知音去分享。但这些文字,或许不会引起现今的爱好者或烧友的关注,但它却承载着我们这些70后的爱好者儿时的梦,承载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和我拥有相同爱好的朋友进来交流,谢谢大家!
9 c  z- k: ?$ ^! w- y# r
" |- N! |0 b/ ]" D( L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00 收起 理由
红灯记 + 50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0: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知识搬运工,小白们共同学习
发表于 2019-12-10 09: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看到TDK的介绍啊
发表于 2019-12-11 12: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
发表于 2021-10-27 08: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2-1 1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2-23 18:23 , Processed in 0.0646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