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5220|回复: 23
收起左侧

雨果公司推出最新两张民乐专辑----<<行云流水>>与<<南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2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一向以宏扬中国民族音乐为己任的雨果唱片公司,近期又推出了他的两张最新专辑-----<<行云流水>>、<<南风>>。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这张唱片应该是张维良继1997年《天幻箫音》(C D 编号:KG1010-2)及 1998年《醉笛》(片号HRP7191-2)、2009年<<牧民新歌>>以来发行的第四张个人专辑了。: ?& l* Z# |* C1 z$ m9 S2 u" h! I
       显然,在继冯子存、赵松庭、陆春龄、王铁锤及孔建华、俞逊发等老一代笛子艺术家之后,张维良在中国笛箫演奏艺术与教育领域非常活跃而成为当代中国竹笛领军人物,尤其是在2011年举办的“张维良笛艺四十年音乐会”上所演奏的传统曲目和最新创作笛箫曲目,在民乐迷与笛子爱好者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赢得广泛认同。5 [, T0 P% Y0 D, y3 h7 A0 z
       张维良的过人之处是集作曲与演奏为一身,他的作品曲目大多注重挖掘传统素材,并在笛、箫、埙的创作与演奏上颇有建树,而这是一般竹笛演奏家所难以企及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专揖共收集有五首笛子演奏曲目----<<行云流水>>、<<忆故乡>>、<<泳春>>、<<乡梦>>、<<绿色交响>>,均为张维良个人近现代创作笛子独奏曲。/ u$ ^; g1 g/ |" o. f1 t/ E
       其中,<<乡梦>>与<<绿色交响>>的演奏时间分别达到了26分钟与16:15,属大部头演奏曲目。乐曲伴奏----华夏民族乐团;指挥----关乃忠。
2 ?7 H4 p  v1 h. j1 j
e.jpg
% h9 m+ |% J5 w0 P
9 S( Z$ W) q4 G, d! C- v; T! | d.jpg # k8 i2 l5 S9 e4 l* L  z8 K
3 c+ \; _7 {6 G4 f
a.jpg 7 Q9 H' B2 g; o" v* Y
* V- o9 P( m$ h. Q5 w; ~2 D0 j
c.jpg / l+ o/ _1 z$ w5 R$ ?# k/ h4 B" q1 W

  b1 I- X) l7 ]% s b.jpg
. ?5 x% t$ K, Z1 o6 ]
- N2 x% ]5 o0 T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梦>>是这张专辑的重头戏,共有“乡音”、“乡趣”、“乡情”、“乡行”四个乐章,采用了双笛与民族管弦乐团配合演奏形式。
7 k6 o& ?- |+ ?7 y- m7 \, [* h  y( B       第一乐章,行板曲式,曲笛以舒缓的吹奏刻画了儿时记忆中绿色而自然的人文环境。主题的出现带有浓郁的江南吴侬软语和蔼可亲的乡土气息,中间部转为活泼、欢快的音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 o# t8 x9 q: _' N6 R3 ~+ P
       第二乐章,小快板曲式,以江苏民歌<<拔根芦苇花>>基调为主题转化而成为轻快的节奏,诙谐的旋律,无邪的童真,自由的玩耍,主笛与低音笛的对话式吹奏,酷似兄弟之间的亲热氛围。
. S2 b8 E1 J; l: y$ R       第三乐章,慢板,旋律采用苏州弹词和越剧曲调揉合而成,表现了吴越文化的深邃内涵,两支竹笛的自由对位神似久别重逢、内心涌动、情感交流的深层意境。
7 n) R  e; {! g6 T' N: H5 ^; ^       第四乐章,快板,乐曲将苏州弹词的“蒋调”特性音调和北方地方戏“二人台”的<<打樱桃>>巧妙融为一体,旋律富有律动性,充满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相容的民族自豪感。
  M" T7 y$ |" l6 Y* E; L2 }% J       该乐曲演奏中,有张健(低音笛)、陈悦(低音笛)、陈昀颖(曲笛)三位青年竹笛演奏家加盟配合演奏,他们是张维良多年教学工作中培养出来的不同年龄段(70后、80后、90后)学生,也是当代笛界的后起之秀,中国民族音乐必须后继有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健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悦
b.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昀颖
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笛是中国民族器乐中重要的声部,除有北梆(梆笛)南曲(曲笛)之分外,地方风格流派划分亦十分明晰,其中江南丝竹乐中的竹笛最富于韵味表现。
: f! |- M! M# F/ b' A) [) w       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笛子曲目多为短小精干的近代作品,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创作的“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陕北好”、“姑苏行”、“水乡船歌”、“春到湘江”等,这一类作品时间都不会很长,且风格各异、悦耳动听而家喻户晓。) F% Q! J: ^, z: M1 P3 X
        不过对于民乐迷和竹笛爱好者们来说,他们对中国竹笛流派风格特征的兴趣投入和欣赏关注点,显然要更为宽泛和深入的多。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于2007年的<<咏春>>是这张专辑中时间最短的曲目(5∶14秒),乐曲旋律十分优美抒情。笛子吹奏出活泼明快的几小节音符开场,召来众声部乐器的烘托,随后竹笛以平和的吹奏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春意盎然,整曲的可听性很强而令人回味无穷。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曲二的<<忆故乡>>是张维良2010年为竹笛大师孔建华先生85华诞而作的创作曲目。孔建华,河南牟县人,原武汉歌舞剧院著名笛子演奏家,生前所收弟子桃李满天下而极具影响力,故张维良特作此曲并演奏,以表对恩师的怀念。
1 ^! i  ~2 k$ Q& _1 K8 \       <<忆故乡>>以浓郁的中原河南地方风格为主旋律基调,全曲大量引用豫剧中最典型的“升4”音型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豫乡风貌。这是一首很有地域风采的梆笛独奏曲,辅以弹拨乐的伴奏和打击乐器响板与锣鼓的烘托,节奏感张弛有度,旋律强弱反差鲜明而格外引人入胜。
a.jpg
b.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风>>是雨果近期推出的又一张古琴专辑,而雨果自创建以来曾推出过多张的古琴专辑,如<<吴门琴韵>>、<<姚门琴韵>>、<<广陵琴韵>>、<<闽江琴韵>>、<<蜀中琴韵>>、<<箫声琴韵>>等。因此完全可以说,在传承中国古琴演奏艺术方面,雨果公司出版发行的唱片种类数量是最多的,从而为保护与传播中华古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_& q7 t+ m8 o! x
       <<南风>>一碟也是著名古琴演奏家李凤云继<<广陵琴韵>>、<<箫声琴韵>>、<<梅梢月>>之后的第四张个人演奏专辑。
0 l' }. p; I+ K- c+ q
a.jpg
( E( k7 a1 n/ ] b.jpg
, W/ v* F9 b# f; s- l; F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词解释-------经常可以在古琴演奏和古琴曲目上看到由“某某某打谱”的字样,那么何为古琴的“打谱”?
7 M3 ]. V; O0 `  [6 c/ s3 |( E
       打谱,弹琴术语,就是指琴家通过确认谱本、揣摩琴曲的意境,,根据曲意确定节奏,使琴谱的文字落实在具体弹奏上的一系列工作。另外,由于受西乐的影响,也有一些琴家强调将琴谱译成五线谱或简谱的译谱工作,也是打谱的过程。
4 {: r! v$ m: i   打谱是一项费时费日的艰辛工程,故琴人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之说。打谱的过程,涉及到音乐史学、考古学、版本学、文献学、乐律学、历史学、文学、指法翻译及琴谱考证等各方面的问题,故学术界有“曲调考古”的说法。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专辑冠名<<南风>>,但<<南风>>并非曲名而是琴名。<<南风>>,宋朝名琴(据悉,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曾经收藏过这把琴,后纪晓岚赠予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外祖父,后由张之洞收藏。现收藏于扬州南风古琴艺术馆)。3 Q1 p+ V* z( j  @9 D# C0 N- |2 T
       此琴以史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而得其名。琴为连珠式,杉木制,造型端庄浑厚,面宽而扁,鹿角灰胎。琴身通体栗壳色漆,朱漆修补。琴面背呈蛇蝮间流水断,偶见龟纹断。龙池与凤沼(琴体部位名称)为蕉叶形,龙池上方所刻琴名“南风”二字系宋高宗题写,故为当今不可多得的宋代重器,被古琴界珍若拱壁、旷世之宝。
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1: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曲的欣赏并不适宜人多的场合,因为古琴本身的音量很小,最佳的欣赏时间也不是光天化日之下,而是夜深人静心无杂念时。7 f6 c  j! S3 n5 n/ K  I
       现在的古琴欣赏会为了让更多人听得清楚,所以加了电扩声,但发声效果还是打了些折扣的,实属无奈之举
a.jpg
b.jpg
c.jpg
d.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3-1-10 18:14 编辑
0 H% \/ K0 Q3 r/ V5 F6 z
4 ?1 K( ~# u6 P& s8 p7 {: Z, P/ j       这张专辑共收录有八首著名演奏家李凤云(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演奏的古琴曲,其中最早的曲谱可追朔至1425年的<<离骚>>和<<山中思友人>>。全碟中的五首曲目,为李凤云与丈夫王建欣(同为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笛箫演奏家)联袂演奏。在意境的营造上,古琴与箫或埙无疑是天生的龙凤配。
; R2 g5 J$ C/ }. h) V1 V: B8 q( F/ B       十分有趣的是,首曲<<南风歌>>和末曲的<<渔歌调>>中,配有年轻声乐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沈洋的伴唱。1984年出生于天津的沈洋,以深沉的男低中音吟唱为古琴的弹奏加重了暮鼓晨钟的古道情调。
% |- T$ U0 I8 t- P
        同为拨弦乐器,古琴与古筝的声音特质迥然有别.古筝音量大、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表现力丰富、善于表现行云流水般的意境。古琴虽然音量小,但音色古朴典雅、清幽淡远而深沉。
# `, F) b4 y7 y" A8 o; d       在演奏技巧上,古琴的按音或虚或实而变化异常。由于琴弦较长,因此古琴的谐音很丰富,其泛音(人工泛音)清澈透明、意韵悠长,因此在音响性上,古琴的声音特质亦是验证音响系统素质水准的试金石。
7 e& y( O6 ^" I
发表于 2013-1-10 0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杨老师的介绍,太好了{:4_2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2-25 08:40 , Processed in 0.0721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