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并登录访问我们网站,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加入
x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具备了千里眼顺风耳功能,能够坐地日行三千里,能够上得了九天,入得了海底,可音响的进步除了记录媒介的进步外,没见得有多大进步
" t3 m! L) ]$ R. K6 ^& }线材比以前好了,器材比以前高级了,频响比以前宽了,节目制作手段和水平和从前不可同而语了,可为啥人们还觉得听起来好不如从前的开盘机,从前的卡座,从前的西电器材。。。
/ n" j$ c" E% U' c我记得从CD诞生那时起,人们就开始嫌弃之前的记录方式、重放设备、录制手段是多么的落后,效率是多么地底下,信噪比是如何地让人无法接受,等等
( V. ]. c* J. Y4 {可是现在呢,现在反而是以前的技术、设备、手段更加适宜人们的听感
# u2 S% G' K0 G! p" c$ l我想可能是科技发展,让人们在探索声音深层次的属性的时候,走了误区和偏差,导致人们追求音乐的高保真,也许就是这个高保真,导致了今天音响的“不高保真”,好比说,事与愿违吧
8 `& B4 }5 Z; \+ x" u4 q4 {# K我在这里说一下我的肤浅认识吧% M) c1 X6 S* F5 n
在用激光进行记录音乐之前,一些科研人员开始研究人耳的听觉特性,这些人中有的是声学研究领域的,有些是跨界多管闲事的,于是这些人通过技术手段,利用一些特定人群进行研究分析,把人们耳对高端声音的感知域由10K 提高到12K,又从12K延伸到15K 于是高保真立体声的FM广播就定了15K,此时人们真的觉得耳目一新,在发达国家里,听调频广播休闲成为人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T( G4 `$ o8 G* |
然而,学者们的研究友仔继续,他们发现人耳在满足某种受限的条件下,可以听到更高的频率生的声音。比如,把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放在一个环境噪声50DB以下甚至更低的听音室,能够感觉到19K的高频正玄波,如果换成方波,居然在22.5K的时候能够感到不不是舒服...% }8 ]$ }+ W" n* ? R* X; i: X
于是人们认识到人类听音域是25HZ到22.5KHZ
8 A- ^ ~+ i5 J2 ?, E9 F我认为,特殊环境下用特殊手段测试的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
% d) z; } [* m% f; [: j人是由灵长类动物经过相当长的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声音感知能力也是不断地进化的,这个进化当然不一定是越进化越高,也不一定是越进化越低,我不是科研者,无法给出具体的数据# q( |5 N" n; _( p4 T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进化的结果就是人类的肉耳在自然环境中只能听到十几K的声音信号* y1 N/ X: N; A3 w
如果有人有兴趣,不妨拿我们人类的近亲,猴子、猩猩等做个实验,看看他们的听觉如何
) I: R1 E m Y( B: X7 @7 [+ {4 G5 v在电声产生以前,人们听到就是自然界里的自然声音,电闪雷鸣,风暴海啸,鸡飞狗叫、锣鼓鞭炮
* q2 d6 F1 q! N, d8 `8 v4 b然而,当人们知道了人耳的听阈上限后,拼着命地去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进步,探索16K到22.5K这段频率的记录和重,放也就是HIFI-AUDIO ,甚至有人号称 HIGH-END+ e- D) O4 h* l( ]9 T9 \
6 s! x n# y% L; M) Y
于是从话筒到放大器,从线材到喇叭单元,还有记录和重放方式,都以能否就记录到22K做为可否的标准,好听了吗?不见得呀. N& [+ ~5 @& ~9 k
我愚蠢地认为,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域的上下极限,它是一个科学的数据,它和人类耳朵对声音感觉而产生的快感不完全是一回事。实际上,人类普遍对声音有好感上限的也就是十来K左右,这和人种,年龄、先天性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大致在十几K这段人们最爱听,这是一个共性,是一个普遍的真理。
7 f$ V4 V% a) r& _2 R以前,人们习惯于把300HZ一下的叫低频,300-5K的叫中频,5k-10k的叫高频,比如AM调幅广播,后来又把10K-15k叫高频,比如FM立体声;再到后来,磁记录的顶峰时期和CD开始的初期,把18K到22.5K叫做高音了# E5 X, x8 c2 j8 g7 j
实践证明,过分地追求高频的记录和再现,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某种程度来说是徒劳无益的
8 X# N! ^: [6 N& I6 y; `' C" u这就很好诠释了为啥模拟磁记录的声音比数字激光记录的CD好听,因为他记录了人们需要听的、爱听的成分( J, n {! ?4 w' A- @1 V" w
也许有人会说,CD不好听是因为在取样量化的过程中,把模拟的连续的变量变成一段一段的数码段了,失去很多细节成分才不好听的% Y0 v, s) ^/ D
不一定,如果您有条件做个实验吧
* f+ ]8 B3 a0 [. l# r; G3 f, x, c. r, e找一段好听的音乐,无论你用模拟的记录/重放方法还是数字的记录/重放方法,您仅仅录制到15K或者16K以下的部分,看看他们的差别大吗?# G5 W) B9 ~1 h& q( L
您还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 B& O9 _& G5 A找一个模拟的音频信号发生器,取几对频率信号来对比着听,看看您觉得那个频率您能听的时间长而不感到烦躁
! b' Z5 ]3 w0 i6 e2 `) d+ H8 [3 o400HZ 和1000HZ 1000HZ和4000HZ 4000HZ和8000HZ 8000HZ和16KHZ ( K# I2 C+ J3 [! s6 G1 B: v
假如有可能,您再听听18K以及18K以后的单音,看看你的喜欢程度如何?: { c0 y6 |: i
以上是我的愚蠢认知,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 |7 e# v6 l/ {; j# k2 x4 A' }5 i
7 w1 S1 U( `% r0 y完。0 O: l: j2 b5 [5 m6 _% V
% |' L! Q+ U( r( n2 C
6 \) ~( |2 V: b& w8 c
0 P& J2 P8 w. M/ C b/ X; H* u. a& ]1 m
/ C) L4 e5 a- W; m: m7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