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8 16: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tan1122 发表于 2012-5-18 15:08 % y2 m; }5 G' u4 f- n3 G. {
我的理解是 开盘带是好载体。但是播放这些带子的机器国内少,在状态的少。播放的带子自录的和原版的。原版在 ...
/ N' }# Y1 }7 Q& k5 t( f1 R5 U个人感觉机器少,可以引进.带子少,也可以通过网络引进.动手能力没有,也不是,玩黑胶的那个不是要有动手能力.开盘带很多古典内容也很多,好东西也不少,而且价格也合理., _: E" L* g8 t6 ^2 V
8 k8 Z8 ?0 b1 _* i9 }( c: x3 s
我看关键是大部分开盘机出来的音乐重播,不尽人意是一个主要因素.
8 A, x& a: h' z$ @2 f2 x1 _! l& G: _
如何能够让烧友被开盘机的真实重播音乐的能力,超出CD,和LP平分秋色,甚至有过人之处,才是硬道理.为何烧友肯花大价钱搞黑胶,我看这还是主要因为黑胶重播带来的音乐感受吧. n! A8 @9 H* o2 b( M! S& g
8 [$ `0 S# N) x% `我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以上问题的.事实上很多黑胶烧友看不起CD的表现,我并不这样看,我看是二者各有优势,软件又可以互补.至于开盘带在三大音源中占有什么地位,我还要边看边说.
U: L. z' r3 w8 p+ N' g% W4 W1 N* Y
, H: d% a, |1 t1 N
1 w8 A4 r6 `/ i: Z% w, b 进入这个开盘领域有点晚了,都是因为学校期间300多盘卡带,掉磁粉给我的教训,怕了.不过,对记忆中磁带的模拟声音,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又始终不敢忘记.尤其是姜育恒<再回首>那张卡带,甚至现在的黑胶版本,都让我无法忘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