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4 08:1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7-24 17:46 编辑 8 x1 I6 ~$ l3 K+ o5 u
HAUWAI 发表于 2015-7-21 18:28
4 x N, V6 I5 e! o: H樂迷幸運的是 Accardo 有給 Philips 錄音。很多人說 Philips 錄音的鋼琴音色舒服厚暖,有一種甜美而醉 ...
4 x; I8 T! u" F) {* p4 D" {7 G
8 ^/ y+ Q5 X, P2 c8 Z& e; y: M貝多芬在三十歲之前創作的音樂,被分類為他的早期作品,他的第一及第二鋼琴協奏曲便是這一類。貝多芬在十多歲便已開始創作第二鋼協,當時他崇拜並學作莫扎特, 因此該曲有不少莫札特的影子, 之後十多年不斷作出多次修改,至到 1801年他三十一歲那年才在德國 Leipzig 正式出版樂譜 。在早一年,貝多芬已出版了在二十五歲才開始創作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所以前者題名為第二鋼琴協奏曲。兩首鋼協的第一樂章都有鋼琴獨奏的華采樂段,貝多芬都有為它們譜寫了該等樂段,第二的甚至有三個不同版本。0 k6 {1 P6 T, G2 T1 D7 ]
下圖的 CD 中,Argerich 全採用了貝多芬自己譜寫的華采樂段。她的演奏完整地保存了原著的特色,聽者可直接感受到貝多芬的原意。
1 k5 A+ W+ x+ D) \, pArgerich 的彈奏動靜皆能,可謂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正好是表達貝多芬音樂的層次豐富和變化多端,音樂感悠陽而又剛柔並重的適當演譯者。同樣做到剛柔並佳而出色的鋼琴家是非常難得的,其他做到該境界的,我認為只有 Horowitz 和 Richter。) [+ J& {# S. K4 I8 X% N
協奏樂團是 Sinopoli 和他長期指揮的倫敦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樂團與鋼琴獨奏配合得天衣無縫,音樂猶如出自單一件樂器似的,加上彼此互動的作用,把音樂效果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 j- ?1 a& x, L m% ^/ G8 A8 ~我一向講,DG 的鋼琴錄音是音效最佳的。此 CD 不負眾望,鋼琴的超低頻分量充足,帶出豐厚的琴腔共鳴效果,金屬聲與木聲俱恰當,爆棚時力量雄渾,氣勢洶湧廹人。3 |5 e9 O8 D+ |2 k
錄音是 1985年在靚聲場地倫敦 Waltamstow Town Hall 製作的。錄音師是 Klaus Heimann,起初誤會是 Naxos 唱片公司創辦人 Klaus Heymann, 名字很接近,其實後者早期在香港曾代理 Studer, Revox 錄音器材及古典音樂唱片,1987年才創立 Naxos。4 W* {& t( \* D* q
聆聽的是西德頭版 C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