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HAUWAI
收起左侧

試音、示範又好聽的 CD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3:4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unkee 发表于 2015-10-21 14:07
4 z6 _  v# d* t* e5 XBartoli  “An Italian Songbook”, 易听。好介绍。

$ ?6 r6 s0 N7 h* N. |' ?3 P, ?) d想起一場令我難忘的 Bartoli 音樂會。猶記得 2011年 2 月 22 日香港藝術節開幕音樂會,是 Celcilia Bartoli 的獨唱會,該晚是我現場聽過迄今為止最好的女中音。5 S; \, q" P4 ]8 `
現場聽 Bartoli 音樂會是我多年以來的夢想,也苦候了 17 年,她才首次來港演出,可幸她唱功仍在高峰。嘆往昔,很多大師在走下坡後才會到港演出。 " o! D6 a& b: f/ d- W
Bartoli 的表現幾近完美,音色美、音量足、有力感、聲音有厚度、變化圓順、容易令人投入。她唱輕快的、感人的、佻皮的、冷酷的、熱鬧的、哀愁的、憂鬱的、放蕩不覊的、恐懼的、高貴的、激情的、鬼祟的、搞笑的、刻意賣弄技巧的,也可在音樂會欣賞得到。她件件皆能,亦可見選擇曲目的週全。
, p) s; I' t+ O; S- d/ ]! SBartoli 對嗓子的控制出神入化,如魔術雜技般,不親耳聽過,不相信是人類所能做到的。 Bartoli 的台風也恰到好處,不慍不火,矜持中流露出熱情。Sergio Ciomei 的鋼琴伴奏配合得天衣無縫,收綠葉牡丹之效,鋼琴音量控制得宜,音色之美及琴腔聲之豐滿,與 Bartoli 歌聲相得益彰。4 r/ W5 l7 n  o! O' a* d
Bartoli 在音樂會中,以多種不同語言的歌詞唱出,全懂歌詞的觀眾恐怕如鳳毛麟角。在欣賞音樂當中,莫若把人聲當作一件樂器,從中專心欣賞她的歌聲,會很容易投入及感動。現場場刋有中、英文歌詞譯文,當然最好是在聽之前,先讀歌詞,容易明白內容。不先看歌詞也可以,好的音樂是不需要語言輔助的,音樂本身已可表達一切,有些時候,文字反成畫蛇添足。試想想,你在聽過鄧麗君某歌曲的第一次之後,你隨後會有幾多次逐字留心歌詞呢。 2 i( f7 s4 M: Z' [+ Y/ z' @/ Y
與 20 世紀偉大的女中音 Maria Callas 比較,Bartoli 當晚沒有唱出 crazy high C,Callas 在這方面是獨步天下的。Callas 音色的濃烈,深入心窩的感染力,至目前還是後無來者。除此以外,Bartoli 唱功是不下於 Callas 的。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與 Monserrat Caballe 也是在濃厚音色及感染力方面稍優,至於其他方面,Bartoli 是不會給比下去的。至於現場聽過的 Grace Bumbry, Barbara Hendrick, Christa Ludwig, Kiri Te Kanawa 等都不是 Bartoli 對手。 6 k: T) ~3 S: u$ @* S* Y) H8 w
自從 1993 年 Decca 的 Rossini 仙履奇緣 出版之後,便愛上聽 Bartoli,亦自此一直買她新出的 CD,並渴望現場聽她的音樂會。經常都會以上述 CD 試音,試其錄音的舞台空間感和立體感、歌者發聲的高低、前後位置定位及人聲的音響平衡度。經過當晚現場聆聽 Bartoli 真聲經驗 (古典音樂會一般是不用揚聲器的),很可惜,Decca 偏薄音色加上數碼化的錄音,多年以來從 CD 聽到的 Bartoli, 是打了大折扣啊!
3 q) `( q4 V& T/ P* @, v在此一提音響經驗,聽 CD 最好的人聲,是以 16 bit CD 機、膽擴音機與 LS 3/5A 揚聲器所播出的,用 EL 34 膽的女聲又會好一些。 ( B- n5 b& J/ N: K" p
當晚在文化中心音樂廳坐樓上 H87 座位,再次証明該區是聽人聲獨唱音響效果最佳的。
539535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7:5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10 19:15 编辑
5 c$ L3 H$ \! k( e9 D
sunkee 发表于 2015-10-31 12:52+ p5 J5 }5 n( k  D+ Y8 x
youtube 是Celi 与 丹麦交响乐。应该难搵。可以录youtube 成 CD。

# s5 |6 l) S  f" v$ i
# y& w: O! B& t* W2 g又一套音效出色的 Celibidache CD, 第七交響曲及感恩贊孖碟,前者的數碼錄音反而比後者的模擬錄音好。
$ C: m1 P$ T! u第七的第三樂章銅管鏗鏘、弦樂優美, 又重現到現場氣氛。 爆棚時候的大音量和大力量表現從容,即使扭到很大聲來盡情地爆,聲音仍然舒服,RCA Living Stereo 的號稱天碟錄音是沒有如此效果的。須知道 Celi 的是音樂會現場錄的,等於是讓賽了。
' B; d* R: r& T9 K( ] Celibidache 的一舉手一投足,控制著樂團各組樂器的入、出、起、落,柔和順暢,又讓人領會到音樂的味道和內涵。4 m6 E1 n( P% g0 c. U
我聽的是1998年頭版,荷蘭 Uden 製碟,二手價不貴,後期版本的聲音則不保証。
IMAG773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7:4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11 17:57 编辑
8 E; _) V; {7 G& g- f) g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0 17:58
; I  q+ i7 i& K- f又一套音效出色的 Celibidache CD, 第七交響曲及感恩贊孖碟,前者的數碼錄音反而比後者的模擬錄音好。
, q3 o; Y/ S) i; Z7 Q/ h ...
8 P7 X# L3 g4 x, i/ @
  S  T+ Y6 m' Q. V3 l! V6 s$ v
下圖是 Bruno Walter 在 1961年灌錄的 Bruckner 第七交響曲身歷聲版本,CD 碟是中央膠圈有英文突字的,是為最早期日本版也。3 t' j! E/ `% A: t7 k9 @5 l
以 Walter 身歷聲版本 CD 比較上文的 Celibidache 錄音。前者的銅管是光輝一些,搶一些,但是沒有 Celi 錄音的銅管那種雄偉宏亮的氣勢。Walter 版的弦樂比較沒那麼優美,音色也沒那麼厚暖豐滿。 Walter 版的低頻肥和模糊。 Celi 版的低頻則有細節、有層次,聽到它的低音大提琴的弦聲、琴腔聲、泛音是各自清清楚楚的;它的低音鼓的鼓皮震動和餘震亦歷歷在目。
! j* }$ W) w9 o. QWalter 版的整體音色沒那麼豐滿,泛音少,空氣感少些,現場環境聲少,它的爆棚不可以扭至很大聲仍然舒服,也沒有 Celi 版的那種地動山搖的震撼力量。/ a. A3 a/ I; ~- |3 m: H+ T5 {
Celi 棒下的弦樂變化是層次豐富的,慢板的變化是緩緩漸進的,形成音樂的廹力湧上心頭。雖然
& a) a$ J! Z' q/ Q! R. Z# gCeli 的每個樂章的時間都比 Walter 的長得多,但是完全沒有滯或悶感覺。 / i% U3 s+ [' M& d/ |5 ]
整體上, Walter 的 Bruckner 第七是表面化一些的,聽 Celi 的,則感覺到音樂發自內心的表達。
& j) T' G# c7 C3 q5 d6 H" T下圖的 Bruno Walter CD 的二手價比 Celibidache 的貴幾倍。
IMAG7731_BURST002_COVER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7:2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12 17:44 编辑
$ C. C/ m5 i* ^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1 17:44& q0 t* u# ~; o% q% X: j
下圖是 Bruno Walter 在 1961年灌錄的 Bruckner 第七交響曲身歷聲版本,CD 碟是中央膠圈有英文突字 ...

% A4 l1 z6 L/ X* e8 h' [- p# _7 L  B% E
介紹下圖一張曾經名列 Harry Pearson 天碟榜的 Naxos 小提琴錄音 CD。Naxos 是出版平價  CD 並以香港為總部的公司,它選擇二、三線樂團或演奏家錄音以降低成本,不要以為這樣子便產生不了靚錄音,它有幾張 CD 是上了 HP 天碟榜的。! j# @3 O: ?( x
此碟在 1996年錄音,靚錄音的主菜是 Prokofiev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琴手是在阿爾巴尼亞出生,十五歲移居巴黎的 Tedi Papavrami,很年青便在歐洲拿了幾個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他的 Prokofiev 奏鳴曲奏得從容,音樂感豐富。
, k' x+ o! a' l; x7 I- P7 t, _該曲是近咪錄音,音質廹真,琴音有光澤,低音和共鳴箱聲深沉。不同的弦線聲、琴腔聲、琴面板共震聲、擦弦聲播得非常清楚。弦線金屬聲和琴腔木聲恰當。音色厚聲,琴音嘹亮,耐聽舒服。6 o7 s  e+ y  `! P: t# A% r
聽完了,轉聽我的小提琴碟皇 David Oistrahk 貝多芬奏鳴曲,覺得後者的琴音似有味精,並加了潤滑油。
IMAG773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1:5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13 18:29 编辑 ; U+ t/ {! k1 U# I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2 17:27
. N' R; m1 T2 a1 n1 d介紹下圖一張曾經名列 Harry Pearson 天碟榜的 Naxos 小提琴錄音 CD。Naxos 是出版平價  CD 並以香港為 ...
  V! ]/ [% I4 F" I
7 r+ K5 @1 W0 p% V. z% w
李歐梵教授在11月11日香港明報,評論了呂紹嘉指揮台灣交響樂團在港演奏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演出,並記述他多年前在芝加哥聽現場 Carlos Kleiber 指揮同一樂曲,是為該樂曲他畢生聽過最好的。可惜,該現場演出沒有錄音,Carlos Kleiber 指其他樂團的則只有錄像出版,並沒有 CD。+ V" r3 Z( Z) T; i
下圖是我收藏該樂曲的兩張 CD, 分別由 Celibidache 和 Karajan 指揮在1991年和 1986年錄音,前者是 1999年荷蘭 Uden 製碟,後者是西德版。* S" b7 w4 l4 t+ N( V( V
第一樂章,兩位大師均沒有奏出如李教授所期望的奧地利湖邊微風和午後陽光的輕柔感覺,惟兩者的法國號均沒有過響或爆,效果控制在柔和之內。卡爺的弦樂是一貫的圓滑,氣氛則沉重,DG 的低頻肥和含糊,然而聲音是舒服耐聽的。Celi 的指揮加上慕尼黑音樂廳的錄音音效,各組樂器幼細,音樂的些微變化可欣賞得到,樂器質感及細節分明,空間感和現場感好,低頻潛得低、分量足、收放控制得宜及泛音豐富,惟中高音音頻平衡有些少問題,長聽有些不舒服。總括兩者的第一樂章,沒有甚麼驚喜。
1 z! v2 l7 k/ l- x第二樂章,卡爺乘著圓滑弦樂的優勢營造出浪漫氣氛,Celi 在這方面則有所不及。' @- t6 w" h1 B, P
第四樂章,卡爺指揮的錄音,樂曲在爆棚的時候,聲音是軟綿綿的,爆不起,又加上低頻肥和模糊。Celi 則在慕尼黑音樂廳錄音擅長表現爆棚場面之下, 做出萬馬奔騰的宏偉氣勢, 當時七十九歲的他棒下的節奏感強,音量對比鮮明,動感十足,爆棚起來銅管尤其鏗鏘,定音鼓、低音鼓、低音大提琴的低頻質和量均佳,不散不亂,爆得很盡興。
IMAG773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1:1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3 11:555 v" {6 h7 V# b7 W9 J9 B% {( z
李歐梵教授在11月11日香港明報,評論了呂紹嘉指揮台灣交響樂團在港演奏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演出, ...

9 t- D0 Q- k2 t' x4 a8 w龍劍笙復出,並將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出粵劇紫釵記,引起我興致重聽任白灌錄的紫釵記 CD。
, s/ }( t5 F# B; z! c( V0 ^任劍輝、白雪仙  、梁醒波、靚次伯、伴奏樂師加上唐滌生的精妙歌詞,演藝表現幾近完美,有此劇只應天上有之感。
7 ?) f. p+ q+ w, @- {1 U細心察看該套裝四張 CD 的碟芯,原來只有一張 CD2 是早期天龍虛字版,其他三張是較後期的細字實字版(無 IFPI),該套 CD 在九十年代初購入的,所以混合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製的碟。
  S8 n" f' L- F/ F( Z一向印象,紫釵記的聲音是比較尾音少和細節少,重聽 CD1 燈街拾翠、花院盟香和 CD4 劍合釵圓,不單只如上所述,還在中高頻段有一些不平衡,長聽有些不舒服。
2 z  e# U. O% i2 }! H好奇地細心聽 CD2 虛字版比較一下。噢!不得了,此 CD 的聲音簡直是天碟級,人聲細節多及聲音鬆化,聲尾足夠而泛音亦多,並且人聲音像有立體感,伴奏樂器的動態從容,低頻及其泛音烘托出整體豐厚的音色,全碟聲音耐聽舒服。
. F8 Z4 E+ n1 a7 u前後期同厰製造的不同 CD, 音效上差別竟然如此之大,不知道當年劉東先生和日本天龍工程師有否察覺得到?
IMAG774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3:2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6 11:13
/ I  U+ P& |4 A( v/ H3 V龍劍笙復出,並將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出粵劇紫釵記,引起我興致重聽任白灌錄的紫釵記 CD。
; Y9 U  U6 W1 ]任劍輝、白雪仙   ...
1 N4 J6 f% F, p4 C4 v
蕭邦夜曲是作曲家在世時,他的最受歡迎的鋼琴樂曲,夜曲總共二十一首,最後三首是在他去世後才出版的。顧名思義,夜曲是速度慢,輕聲細語,又感性,相當悅耳討好。唱片評論家多數認為魯賓斯坦在 1965年羅馬的錄音是最佳版本。! [/ z) s$ y" [  ]) T: k5 a
下圖是八十年代的孖 CD 厚盒裝,CD 碟是1985年日本三洋製,其中載有夜曲的第一至第十九首。七十八歲的魯賓斯坦,琴藝爐火純青,奏出了寧靜、祥和、優雅的氣氛,音色甜美而通透。1 V  ?4 H) F; V9 e5 Y
音效方面是日本三洋式的,即背景乾淨,細節清晰,聲音有厚度,惟亦是一貫的稍欠肉質和微細的質感細節及濕碎聲。
IMAG774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4:4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18 17:28 编辑
& h( }5 c) h2 [4 ]. N; g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7 13:25
6 s, j. S" W8 `: A. r% E蕭邦夜曲是作曲家在世時,他的最受歡迎的鋼琴樂曲,夜曲總共二十一首,最後三首是在他去世後才出版的。顧 ...
& f: z% j5 {: F1 C1 n' F7 O

; A& w% w! a0 ], O. G. M9 ?圓舞曲是在世界各地均受歡迎的音樂,它帶來優美的旋律,予人輕鬆愉快的感覺。圓舞曲發源於維也納,最早出現於約 1660年在維也納的皇室宮廷舞會中。自此流行於維也納各處及民間各階層,以至全世界。其後,不少作曲家,包括韋伯、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等,以圓舞曲為主題創作了很多樂章。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九世紀的 Strauss 三父子,單是 Johann Strauss Jr 已寫了近五百首樂曲。( X/ {  ^7 M( H/ f
維也納管弦樂團每年元旦中午在黃金大廳舉行新年音樂會,樂曲便是以圓舞曲為主。該音樂會數十年來的錄音,被奉為最佳的,很多人認為是 1989年 Carlos Kleiber 指揮的。
, B" H$ o3 r' M! B0 Y下圖是 1989年出版的厚盒裝孖碟,奧地利製CD。Kleiber 精雕細琢,又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姿態,他的棒下奏出的圓舞曲,有一種優雅貴氣,強烈的舞蹈感,弦樂優美而絲般順滑。
IMAG7747.jpg
发表于 2015-11-18 15: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7:4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8 14:45
8 c: @7 n9 `/ D! U! o3 ^/ a& p圓舞曲是在世界各地均受歡迎的音樂,它帶來優美的旋律,予人輕鬆愉快的感覺。圓舞曲發源於維也納,最早 ...

% Y1 Q/ C3 [. X& x5 j在圓舞曲 CD 之中,我認為音效最好的是 RCA1995年美國版的 Fritz Reiner 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 Vienna (下圖), 包括藍色多瑙河、Vienna Blood 等圓舞曲,分別在 1957 和 1960年錄音。我亦擁有八十年代美國版和九十年代日本版,該兩版本 CD 硬聲和聲音質素都不及前者。9 ]# E& I, M. P7 J  y; O
Reiner 細緻地以音樂描繪景物,各組樂器被撚得相當幼細,他在大細聲對比、快慢對比、頓音處理各方面皆做得好,賦予了樂曲有活力和動感的生命力,加上 CD 的傑出音效,使樂器質感真實,泛音豐富,音像鬆化而立體,低頻充足,音色厚暖。相對而言,上文的 Kleiber 版本的音效則平板一些,低頻分量和泛音亦不足,音色又無厚暖感。好的音效使音樂更好聽,又一例子。
IMAG7748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3:4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8 17:44  S0 J6 z  B0 j
在圓舞曲 CD 之中,我認為音效最好的是 RCA1995年美國版的 Fritz Reiner 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 Vienn ...
+ x- H* }  x2 J( T/ X& q% }
我曾經講過 Maria Callas 最好聽的歌劇是 1954年 EMI 錄音的 Norma , 在米蘭 Cinema Metropole 錄製,這是以演錄整體計最好的。若單論演唱,則 1953年 Fonit Cetra 錄音的茶花女更好一點。EMI 的錄音室錄音是音效最好的 Callas ,早至1953年已經靚聲,Callas 的早期單聲道比後期身歷聲更好聽,雜音亦少不可聞。難怪 Walter Legge 當年堅持單聲道錄音,EMI 是遲過其他唱片公司轉至身歷聲錄音的。
- S2 c9 s1 ^. Y& E下圖是單聲道西德版 CD。第一幕 Callas 飾演女祭司 Norma 唱 Casta Diva 一曲, 經典,抒情的絕唱。劇末的最後二十分鐘,Norma 與舊情人羅馬總督愛恨纒綿一幕,聽者可盡情欣賞到 Callas 的力量、宏偉的氣勢,兼而音色濃烈,感情深厚,感動魅力攝人的唱腔。演錄俱佳,還有更好嗎?
IMAG77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5:3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21 09:57 编辑
; [1 J8 R/ z% z9 }$ o$ M
HAUWAI 发表于 2015-11-20 13:406 W+ o3 J! R! ^$ c7 k5 x
我曾經講過 Maria Callas 最好聽的歌劇是 1954年 EMI 錄音的 Norma , 在米蘭 Cinema Metropole 錄製 ...

& R! x. i' \' n) f" E: ~2 M
9 T2 Y/ k8 r4 H" `- ]吾友 L 君是低頻迷,經常用 "Duet " CD 試低頻。聽第六首 Ballad of the Runaway Horse, Rob Wasserman 彈奏電子低音大提琴。L 君說:若你聽到低頻吊住,即是音響系統出不到低頻,這樣便要下功夫校聲;又若低頻向下潛並且滾地而來,低頻的效果便正常了。" j+ q1 A9 T6 x8 X
跟著 L 君的方法,把低頻調出來,隨之,音響的高中低頻趨於平衡,聲音耐聽舒服,音色厚聲了。若你聽到低頻吊住,不要忍下去,要花功夫把聲音調校好。
- t4 C5 F" q2 \  b! y7 ODuet 顧名思義是二人合演,上述一曲由 Jennifer Warnes 主唱,她的音色厚暖,感情豐富,唱得非常之令人投入及感動。錄音捕捉了她的聲音所有細節:喉嚨聲、口水聲、回氣聲、 胸腔聲,泛音又豐富,猶如她在你身旁傾訴,怎不教人投入與感動呢?單是此曲的人聲已達天碟級數。你可能會發覺此碟的 Jennifer 比 Etude 兄介紹的六個版本藍雨褸還要好呢!( I( U' d! r% X9 @' G+ O% P) R
在以前的住處用 Rogers LS3/5A 揚聲器聽此 CD, 兩旁的入牆櫃的玻璃趟門震動不斷延長並發出聲響,查証下,兩旁牆壁相距十三呎,是四十多 Hz 半弦波波長,即低音大提琴的低頻段引起共震的現象也。4 y6 T" `0 n. e7 }% M5 O9 r$ a
下圖的 CD 是 made in Germany by Record Service GmbH, Alsdorf,無 IFPI。
IMAG7753_1.jpg
发表于 2015-11-23 10: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9 13:46
' q+ d( N& K! }4 E, r. s; Y5 E想起一場令我難忘的 Bartoli 音樂會。猶記得 2011年 2 月 22 日香港藝術節開幕音樂會,是 Celcilia B ...
2 i; o  A/ L, O2 ]  T9 {
bartoli 之 Deeca 录音真不太好,无办法都得听。我都在新加坡听过 Barbara Hendrick,竟然没有印象。
发表于 2015-11-23 1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1-13 11:55
1 {6 V5 v9 o% n0 C, D3 I李歐梵教授在11月11日香港明報,評論了呂紹嘉指揮台灣交響樂團在港演奏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演出, ...

6 Z7 W/ j  r( C8 x+ c7 X8 F我有一张celibidac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的 Shostakovich no 7 live recording. ARL CD label,不知道是否翻版,但喜欢他的演译。
发表于 2015-11-23 1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5-10-8 17:209 o  X9 w/ K( ?, j' y
卡門 (Carmen) 歌劇是 Callas 唱片中銷量最高的,皆因卡門是通俗、平易近人及容易聽的歌劇,冷場甚少也。 ...
- ]. R( b) R0 x  G; i- w
我有一张 Broadway version  Carmen Jones Oscar Hammerstein II  1944 New York cast ( Pearl ) 都好听。其中有 isaac stern Carmen Fantasy.比较少有。Muriel Smith 演 Carmen。e bay 买得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21:0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5-11-25 07:28 编辑
& j5 d. c, x* O: c
sunkee 发表于 2015-10-31 13:06
0 q5 Y1 ?% U# f此剧开幕女角独白:生活真无聊,我希望死掉。难怪 Shostakovich 因此剧成为人民公敌。
# h# F  Z9 J5 s) c4 j

* s  `! ~7 i! h. d' k* `2 _+ ^Dmitri Shostakovich (蕭氏) 是二十世紀蘇聯的作曲大師,他承襲後浪漫時期風格例如馬勒,又延伸新古典主義例如 Stravinsky 與 Prokofiev。他的交響曲內容多與蘇聯近歷代史相關連。
+ ~, Y/ |9 T; q# T& t: y* J3 M蕭氏第十五交響曲,是他的最後一首交響樂作品,內容與他的生活和面對死亡有關。 下圖是 Haitink 指揮倫敦管弦樂團在1978年倫敦 Kingsway Hall 由 Colin Moorfoot 錄音的 CD,1993再版, 德國介指版 CD 碟。我沒有早期西德版,相信會更好聲。
$ `+ j) a/ C) c/ f就這介指版而言,已出到驚人的爆棚場面。第一樂章開首是敲擊樂,有鋼片琴、三角鐵、木琴、鐘,響板等,其音效極盡 hi fi 之能事。蕭氏在樂譜中加入 Rossini William Tell Overture 樂段 ,諧趣生動,他說是回想童年嘻戲的時光,該樂章爆棚爆到七彩, 動態從容,扭至很大聲,聲音仍然舒服,定音鼓、軍鼓穿梭在銅管與弦樂爆棚之中,更顯音效場面穩定,不散不亂之定力。* T( m2 G) }  j+ l* b/ u
第二樂章,送葬曲變奏,銅管樂在低音提琴烘托下帶出序幕,獨奏大提琴奏出感動的主題, 之後撥弦的音效尤其精彩。
4 i1 t/ Y% x7 p$ S9 q第四樂章,借用了華格納 The Ring 與 Tristan & Isolde 的樂段, 該樂章末段的敲擊樂與樂曲開首互相呼應,並以低音鼓代替了定音鼓,效果更深沉一些。最後鐘聲一敲響,象徵生命走到終點了!
IMAG7764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4-19 09:56 , Processed in 0.1065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