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HAUWAI
收起左侧

試音、示範又好聽的 CD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6:5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4 20:57 编辑
7 n5 }' x! v4 j# X
HAUWAI 发表于 2016-1-4 14:55
2 m! I* H$ x8 ~5 t2 |Nino Tempo Tenor Saxophone 是我的試音、示範 CD,主要聽 The Masquerade 一曲。這是音色厚暖及薩克管 ...
( d. V% L1 c$ K# |/ s! h. {, \

! H, i. N! r# }/ a8 }Perlman 的卡門幻想曲,發燒友差不多人手一張, 二手店曾經常播此 CD 作示範。何解?因為它爆得,動態對比大,小提琴和樂團充滿陽剛氣。近咪的小提琴錄音,使到弦線聲、弓聲及琴腔聲細節與質感被放大,支琴大大件,樂團亦有近距離效果,爆起上來有埋身的廹力。7 u9 B  f# Y$ ?$ g
爆棚刺激之餘,獨奏小提琴聲音仍然要舒服,若做不到,即音響系統或調校有問題,解決了,整個音響系統便更上一層樓。. u! w5 @% U- M# t# w
同碟的 Paganini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風格類似,又爆得,又小提琴質感強烈,演錄水平與卡門同級。當你套音響調校好,爆得之時,Perlman 支琴又不會拮耳,全碟由頭聽到尾,無冷場,音響音樂的真享受也!
8 ~5 b/ R% {0 Z+ D. Q我的 CD 是西德版。
IMAG791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19:5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4 16:56! l* S1 a# K( g, Q: s
Perlman 的卡門幻想曲,發燒友差多人手一張, 二手店曾經亦常播此 CD 作示範。何解?因為它爆得,動態對 ...

; V! C3 w6 Z4 G: q) X" Q二十世紀指揮大師之一 Leopold Stokowski,出生在英國, 指揮生涯接近七十年, 主要活躍於美國樂壇,特別是擔任費城樂團總監多年,95歲離世前數月,還進行錄音。他棄用指揮棒,又著重音響效果,每每因此小心地編排樂師的位置,並與錄音師研究怎樣把音響效果做好。
) I) K9 X6 Z, w, N% B( h8 ]他的 RCA "狂想曲" 是我的示範 CD, 內容包括李斯特 及 Enesco 的狂想曲,和 Smetana 的我的祖國及被出賣的新娘序曲。該三位作曲家,雖是不同國家的人,但三位同是熱衷於作曲來表達自己國家民眾的喜與憂。
( D' f1 X  v5 I9 @$ `1 ]下圖 CD 是 1993年美國頭版,還加進了華格納兩段樂曲,在 1960及61年由 Bob Simpson 錄音,即 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 的同一錄音師。
" ]0 r0 {6 M) Q5 C  n3 J該 CD 全碟的音效都不錯。Enesco 的羅馬尼亞狂想曲的空氣感多,樂器音色通透及平衡度好,音樂生猛又好聽。
3 M) H/ c  ?- u: D# [Smetana 的被出賣的新娘序曲,音色厚暖,擦弦聲質感顯現,大提琴的定位效果突出。
4 H6 [+ Z! z& n1 I  ~2 f) z不難想像,Bob Simpson 的錄音的空氣感和現場環境聲特別好,這也是 RCA Living Stereo 的特色之一,此外,還有立體的空間感。我則覺得 Living Stereo 的錄音相對地濛,比較上文的 EMI Perlman 卡門便看出分別。Living Stereo 亦沒有 DG 那麼醇厚與自然,又沒有 Decca 那般的龐大動態和音場空間。EMI 的質感和迫力,亦不是 Living Stereo 所及。
' q; }3 v- t+ [/ f
IMAG7911_1.jpg
发表于 2016-1-5 00: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7:1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车上网 发表于 2016-1-5 00:39
: N, m6 z( r6 b" p. C& ]学习了

& Y# u1 i) R0 ^- m6 H" e+ W$ P當鋪爵士是發燒友必有的 CD, 我以它做試音碟,主要聽 High Life。要聽到有現場氣氛,節奏生猛,有躍動感,令人搖動著腳跟隨打拍子。該曲有手搖鼓、薩克管、低音大提琴、套鼓、鋼琴、木琴,還有酒吧現場的碰杯聲、談話聲、拍掌聲。全聽得到嗎?2 b6 h  i* U! R' ~' l' v
在 1990年,曾帶著這張 CD 到瑞典斯德歌爾摩,訪尋錄音場地 Stampen Jazz Club, 親身體驗一下,可惜遍尋不獲,當年又沒有互聯網協助,誤以為該酒吧已結業,失望而回。
IMAG792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7:2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5 17:46 编辑 + v) l: k7 W! e, j: ^0 V
HAUWAI 发表于 2016-1-5 17:18$ S% F' P  c3 ~+ x6 P5 q
當鋪爵士是發燒友必有的 CD, 我以它做試音碟,主要聽 High Life。要聽到有現場氣氛,節奏生猛,有躍動感 ...
3 q+ _2 d( L! n/ `

! f$ }. r$ `: J9 J: F$ ^1 F' B' l分享一張 EMI 的示範級 CD,英國作曲家 Vaughan Williams 的 Sancta Civitas (聖城),內容是宗教音樂加男聲及合唱,由 David Willcocks 指揮倫敦交響樂團,一男高音、一男中音加巴赫合唱團及一兒童合唱團,在 1968年於倫敦 Kingsway Hall 由雙 Christopher 監製及錄音。此曲在 1926年倫敦首演,演出亦是倫敦交響樂團與巴赫合唱團,由作曲家指揮。* L1 ~) c/ D$ m$ g- f
該曲的音樂柔和悅耳,使人感覺到溫暖與慈愛。CD 的音效,無論是人聲獨唱、合唱,弦樂、銅管樂、木管、定音鼓的音色都是厚暖舒服的,細節不會濛,泛音豐富,低音出得分量足兼音色厚暖,合唱的人聲定位可以數人頭,有一段低音鼓輕聲而頻率密的效果很好。CD 的音效動態龐大,力感 也足。它的人聲及樂器聲幼細,不像上文同是 EMI 的 Perlman 卡門或 Previn Carmina Burana 那般粗粿粒。此 CD 的人聲和樂器有肉和有實體感,相對來說,RCA Living Stereo 的比較虛一點。( b$ S* W( c5 G* g0 ?
Sancta Civitas 的演錄均臻天碟級,我的碟是 1989年英國 Swindon 版。
IMAG792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5:1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7 20:06 编辑 4 W5 [  ?1 Y# A, T0 [$ \3 ^
HAUWAI 发表于 2016-1-5 17:27
+ a' ^6 l) C* @/ f分享一張 EMI 的示範級 CD,英國作曲家 Vaughan Williams 的 Sancta Civitas (聖城),內容是宗教音樂加男 ...

, G& U/ q) _8 f0 r$ q4 G1 |. c# `/ E. H& P
Carol Kidd "All My Tommorrow" CD, 俗稱“藍 Kidd”, 編號 AKCD 005, 是蘇格蘭 Linn 公司製作的錄音。大家知道,Linn 以生產 LP12 黑膠唱盤聞名於世,在八十年代,Linn 還堅持以黑膠音源為主,此錄音在1985年完成後,頭幾年只出版黑膠唱片,遲至九十年代初才出版 CD, 我立即第一時間購入頭版,自此“藍 Kidd ”成為我的試音、示範 CD。' B5 X8 i' I( L' n7 u0 v  D
主要聽 “My funny valentine” 與 “When I dream”,該兩首歌都是一件結他伴奏,琴腔共震聲多而豐滿,人聲亦厚暖豐滿,味道濃郁,當 Kidd 延長聲尾和顫音之時,那種強烈的感染力,冰山也被溶化。- y+ k0 @& {" N, S+ N/ N
My funny valentine 的歌聲如泣如訴,我用它來調校人聲結像與其左右泛音的平衡,及咀形大小。$ p- l& Z0 m* }# P6 _  U) S* ?# o
When I dream 是人間絕唱,Kidd 的感情豐富,結他的泛音多到滿室泛濫。
7 Y! ?& v. J" O  W/ t! @曾用神木墊 CD 機或前置放大器,Kidd 的歌聲變成過份濃郁,黏作一團化不開。又遇上膽老化,Kidd 的人聲變惡;若音響的配搭或調校不當,人聲音色可變至厚暖不足。
IMAG7928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0:4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0 13:26 编辑 2 U$ x( |( O/ n+ V4 S
HAUWAI 发表于 2016-1-7 15:14
2 J% p+ q# A3 v0 ?* `6 K- }7 tCarol Kidd "All My Tommorrow" CD, 俗稱“藍 Kidd”, 編號 AKCD 005, 是蘇格蘭 Linn 公司製作的錄音。 ...

; h2 G0 @6 A0 u, b% y0 K' k' m
$ W5 ^0 v* {; A: J, Z0 |1 P有異於 DG Gilels, Philips Arrau 的鋼琴錄音比較柔和,而音色厚暖豐滿,高頻則稍為少一點,超低頻同樣下潛得盡,而且傍著的泛音豐富。3 ?# O1 [. h- ]( k- I$ n# f; ~
下圖的貝多芬第十三、二十三及二十六鋼琴奏鳴曲是我的示範 CD, 西德頭版,超低音及其散發開的泛音非常豐富,經典之示範 CD。
IMAG793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6:0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1 20:07 编辑 8 \; v1 Z) s, l% ^' [, y# `
HAUWAI 发表于 2016-1-10 10:44; d, E3 Y4 f% N# }- l3 Z
有異於 DG Gilels, Philips Arrau 的鋼琴錄音比較柔和,而音色厚暖豐滿,高頻則稍為少一點,超低頻同樣 ...

9 B: f  D" M6 a7 z% e3 R7 L: `1 C2 [. v2 s8 d- ]& l+ X
第一次聽下圖的 CD 是在何前輩家,當時他使用 JBL Olympian 揚聲器,號角單元的薩克管聲音與 15吋紙盆單元的低音大提琴低音使我難忘。翌日,第一時間往唱片店購入,買到的是有 IFPI 的美國版。
% O' Z7 f5 u; P, ]1 r$ x自此,該 CD 的 “Danny Boy" 成為了我的試音曲。該曲是單聲道,可以用它來測試左右聲道的平衡。爵士大師們 Ben Webster 主奏薩克管, Ray Brown 彈低音大提琴及 Oscar Peterson 彈鋼琴伴奏。( }, z# I, S4 r+ k' D- _. _
Webster 吹的薩克管很有味道,奏出的 Danny Boy 有濃烈的感人魁力,薩克管的簧片聲、管內空氣震動聲、和口水聲的細節很多,聲尾的迴盪更倍加感染力。低音大提琴的低音有重量感,背後還有輕聲的鋼琴、結他、套鼓輕聲伴奏,你全聽得到嗎?此曲音色厚暖豐滿而有清楚繁多的細節和厚重的低音,很容易便播得到的,若不,要檢查音響系統那里出了問題。
IMAG793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1:2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1 17:57 编辑
7 j8 c4 ~8 I1 Y- ~/ T# i+ v* b) m
HAUWAI 发表于 2016-1-10 16:09
" ]6 I- D2 q4 r* Q: U# T/ ~6 p3 k第一次聽下圖的 CD 是在何前輩家,當時他使用 JBL Olympian 揚聲器,號角單元的薩克管聲音與 15吋紙 ...

! b( ^/ a! N- ]3 }; G
+ o. Q3 L8 j. h' g# G8 F. j/ PCelibidache (車氏) 的貝多芬第四及第五交響曲是我的示範 CD。車氏指的貝多芬的音樂感特別好,有歌唱性,鮮明的動感又加進了生命力。爆棚的時候不慍不火,不散不亂,加上錄音及製碟的音效,即使扭很大音量,聲音仍然舒服,氣勢龐大和有懾人力量。它的低頻是肥一點,濛一點,力量也差些小,只是小小瑕疵,不影響聽者欣賞它的音樂和音效。整體上,在現場錄音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好錄音。
. q7 |1 Q3 E! [& k4 ?6 }/ n第四交響曲第一樂章,讓你欣賞到音樂中的微妙變化,現場的氣氛和堂音音效。# V: K, ?2 l" o: i8 t3 e9 p
第五交響曲,第二樂章的弦樂非常之優美,木管樂的介入,更相得益彰。第四樂章的氣勢宏大,表現出生猛的動力。
% V' g5 ?4 ]; S" W8 [- p- d2 U下圖是 1997年荷蘭版,後期版不保証有那般音效的。4 U5 U, e, S1 j
IMAG7932_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5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1 17:54 编辑
$ v: P4 j4 a0 F: U; ]8 X
HAUWAI 发表于 2016-1-11 11:25  A0 A( c: u( Z, V' `
Celibidache (車氏) 的貝多芬第四及第五交響曲是我的示範 CD。車氏指的貝多芬的音樂感特別好,有歌唱性 ...
" ]. J* S1 Z7 b" I/ l
: i; h. ?7 Q% X, V
另一張我的 Philips Arrau 鋼琴示範 CD, 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及 32段變奏曲,下圖是西德頭版。' U' q7 O% `2 V
在 1984 年,Arrau 與英國指揮 Colin Davis 偕同 Philips 錄音隊伍到東德德累斯頓 (Dresden) 與當地管弦樂團聯合灌錄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可想而知困難重重,可幸得到的效果理想,成就了演錄俱佳的錄音。CD 的該曲音色厚暖豐滿,柔和悅耳,音樂的吸引力,令人一聽便停不得。第一樂章末段的低提大提琴撥弦的超低頻有異常的震撼感覺。2 H' E+ g+ u/ p! Q" v) w* H( ~% x
天外有天,同碟的 32 變奏曲的音效更好,特別是鋼琴的超低頻有重量兼實體感,還有濃郁的木味。
IMAG7933_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6:5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11 17:52$ A+ R8 h5 t/ h/ T* u* }: {
另一張我的 Philips Arrau 鋼琴示範 CD, 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及 32段變奏曲,下圖是西德頭版。/ P- |, j5 n  b0 `. U: j: }% c
在  ...

6 r/ n1 o5 ~$ `3 ^! e. H5 P前後用了三年多時間,在 2013 年收集齊了全套Karajan 指揮柏林管弦樂團演奏的 Anton Bruckner 第一至第九交響曲 CD,全是西德版,大部份是沒有 made in W. Germany 碟底印記的最早版。八盒 CD 封套印刷均是鳥翼,與早年 LP 封套一樣,十分易認,也有一脈相承風格的玩味。Karajan 從 1975 年開始灌錄,至 1982 年才完成全套九首交響曲的錄音。全部都是在柏林管弦樂團的大本營 Berlin Philharmonie,由他的御用錄音師 Gunter Hermans 操刀。Karajan 也有與維也納管弦樂團灌錄部份 Bruckner 交響曲,封套印刷沒有鳥翼,演奏及錄音則有所不及。 9 Y; I6 b7 i  G! s/ y
Karajan 一生的交響曲錄音精華,除了 1963 年出版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之外,便是這套鳥翼 Bruckner 交響曲。馬勒與 Bruckner 交響曲是音樂/音響發燒友所最趨之若鶩的,皆因此兩者不但音樂內容豐富、有內涵,配器繁多,場面龎大,其中有很多弦樂群奏、銅管樂群奏、拼命擂鼓和爆棚大動態,是高級音響可以表現身價的”义燒”,也為發燒友帶來聽後覺得物有所值的滿足感。
! C* [% r1 L: @8 H" q' ?播放 Bruckner 交響曲,音響系統愈是大型便愈好聽,樂隊編制動輒過百人。弦樂群奏要求好的木聲音色,銅管樂群奏又要求好的金屬聲音色,音響能做到兩者兼得,殊不容易,即使著名如 B&W 800 或 Altec A5 揚聲器亦不易過關。群鼓擂鳴的時候,音響有幾大力水,亦會扯乾你。在墟撼爆棚樂段,那怕是聲嘶力竭,每件樂器仍然各就各位,毫不散亂地發聲﹔那麽你套音響便初步過關。為甚麽這樣說呢?因為 Bruckner 交響曲還有很多獨奏或小組奏樂段,這時便考你套音響是否顧得到頭時顧不到脚,有沒有粗聲,出唔出到單件樂器獨奏的韻味?
! B: R3 M/ m+ ]0 u0 w, X! [$ FBruckner 寫曲有意識地遵循先輩的樂曲鋪排; 它的旋律與和弦有很多 Schubert 的風格,當然,Wagner 的也不少。樂曲的主題發展學自貝多芬、Liszt 及 Wagner。他在旋律變奏方面的造詣又不下於 Brahms; 在動態、張弛方面,反而極力避開貝多芬和 Wagner 的影響。 9 A. u4 X4 h$ }; x; M
Bruckner 交響曲其實不只九首,還有第 00 交響曲,是 Bruckner 學生時代的習作,他本人後來也廢棄了該首樂曲,可是他成名後,依然有人檢拾出來演奏。他的九首交響曲,全是四個樂章,惟他寫”第九”於晚年,因為身體健康欠佳,拖延了七年,才完成前三個樂章,直至去世,最末的樂章仍然懸空。
- H; J/ V' T- {4 v) X常聽到偉大的古典作曲家有所謂三 B,即 Bach、Beethoven 及 Brahms,如果有四 B 的話,第四位則非 Bruckner 莫屬。Anton Bruckner 是德奥浪漫主義晚期的標誌,奧地利人,生於 1824 年,比同世代的德國樂劇大師 Richard Wagner 年輕十一歲。Bruckner 年輕時子承父業地去教書,並兼任管風琴師,後來專注進修音樂樂理,持續學習至四十歲,他在六十歲後才成名,所作的樂曲才被廣泛接受。在三十七歲那一年,經老師介紹,接觸到 Wagner 的音樂。 4 M* L1 G7 h9 ^! V: g" u9 |1 j+ _
Wagner 為他的大型樂劇”指環”,創製了 Wagner Tuba,是一件介於圓號與大號之間的創新銅管樂器。Bruckner 在他的第七、八、九交響曲採用了這種冷門樂器。
% p+ x; }% |4 OBruckner 曾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及大學教授樂理,並教授管風琴,也是出名的管風琴師,可是一生中沒有重要的管風琴樂曲作品。後世有音樂學者認為他的管弦樂是從模擬管風琴聲音而衍生的。馬勒曾在他的音樂學院上課,所以亦尊稱他前輩。 $ K3 x# ~& t- q' D" ]
P102092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4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 16:57. C* M3 P& ]2 h9 S
前後用了三年多時間,在 2013 年收集齊了全套Karajan 指揮柏林管弦樂團演奏的 Anton Bruckner 第一至 ...
" L, V. t5 T  k# y, M( m0 B
Karajan 鳥翼版本的 Bruckner 第三交響曲是我的示範 CD, 西德頭版。錄音是發燒級,第一樂章的音樂好聽,有氣勢又有幼細。爆棚場面的音效好爆得,銅管音量大到聲嘶力歇時,仍不散不亂。音量扭到很大聲,仍然舒服。小品樂段幼細兼而韻味盎然。
IMAG7936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7:5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 17:411 [1 B" C* L$ R! g/ g) A
Karajan 鳥翼版本的 Bruckner 第三交響曲是我的示範 CD, 西德頭版。錄音是發燒級,第一樂章的音樂好聽, ...
0 L4 |" t* J4 {3 B) m! q
Karajan 的 Bruckner 第九交響曲鳥翼版本,在1975 年錄音,音效靚到足以用來示範音響,上面所講到,考你套音響的環節,它瓣瓣都有,而且表現出色。Karajan 追求完美,目標要做到全無暇疵,他把聲音撚到圓順無縫。另一大師 Celibidache 出於自己的信念,生前拒絕灌錄唱片,過身後,他的兒子才把父親的音樂會錄音讓 EMI 出版 CD。聽他在 1995 年指揮慕尼黑管弦樂團的錄音,感覺到他的音樂坦蕩蕩,直腸直肚地奏出,沒有絲毫造作。另外,Giulini 指揮維也納管弦樂團的 DG 版,是音響發燒盤,他的演出與 Karajan的相若,但是比較冷靜和沉着。
P1020929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8:0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 17:54; E  A7 d5 N* F: ^1 o* X& x, d
Karajan 的 Bruckner 第九交響曲鳥翼版本,在1975 年錄音,音效靚到足以用來示範音響,上面所講到,考你 ...
4 d! T8 R# g2 T; u/ ?
Bruckner 第四交響曲標題”浪漫”,除了此曲,Bruckner 沒有為其他的交響曲加標題,他在 1874 年完成首稿,之後,多次修改,甚至在四年後把第三和第四樂章重新再寫,接着三年之後又再重新寫過第四樂章,即使在 1881 年首演後,還不斷作出修改,可見 Bruckner 對自己要求的嚴謹。 2 b# H+ F; R% ?$ ^- t- ~2 s8 Z
Karajan 在 1975 年灌錄第四交響曲鳥翼版本,從錄音聽得到,他小心地經營,努力去做到天衣無縫,效果是很圓順,但是放不開,難帶出神來之筆的驚喜,少了一份隨機性。Karl Bohm 則不同,他在 1973 年帶領維也納管弦樂團,演出音樂飄逸,奏來瀟灑,而且 Decca 的錄音也勝過 DG。 Eugen Jochum 是另一位多次灌錄 Bruckner 交響曲的指揮,成績備受讚譽,他與柏林管弦樂團在 1965 年灌錄第四交響曲的 DG 版本,沒有上述兩位那麽清脆玲瓏,然而音樂感還是很好的。Riccardo Chailly 與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的 Decca 版,是較後期在 1988 年錄音,演錄均比 Karajan 為佳,演出夠放,亦控制得宜,很有震撼力。
5 u( m" I3 `0 _  T& f
P1020929_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8:0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 18:00) i7 j, D- l" G  q
Bruckner 第四交響曲標題”浪漫”,除了此曲,Bruckner 沒有為其他的交響曲加標題,他在 1874 年完成首稿 ...
) S- |. N, J9 B  m5 z$ t0 m
聽過 Bruckner 交響曲之後,會明白發燒友為何努力不懈追求音響音效!亦會明白發燒友為何已擁有音色甜美的 LS 3/5A 揚聲器,還要換大喇叭; 自己套音響還欠些甚麼? 總而言之,精彩不絕,又嘆世界又劇毒!好自為之!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22:2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5 07:37 编辑
$ k6 y. K9 W; e* Y$ ^# ~2 \
HAUWAI 发表于 2016-1-12 18:06. V3 j  z& q/ O0 c7 k
聽過 Bruckner 交響曲之後,會明白發燒友為何努力不懈追求音響音效!亦會明白發燒友為何已擁有音色甜美的 ...
0 S7 Y" L/ O6 A; n

7 ^5 v( a  L1 V蔡琴金片子壹是我的試音、示範 CD。 伴奏是簡單幾件樂器,蔡琴的歌聲及每一件樂器的位置清晰及分隔得清楚,結像自然而鬆化立體,演唱演奏者如在目前。音色厚暖豐滿,動態從容,低音分量足。人聲及不同樂器的音質像真,其細節、質感、泛音、空氣感豐富。播出來有現場氣氛及有濃郁味道。
$ c1 ^$ n: ~5 U1 x+ q5 ^8 D1 {% ~5 J以上的特色,正正是外國人認為香港發燒友喜愛的音效。豈只如此,我認為此 CD 音效是國際一級的。在蔡琴 CD 之中,我認為它的音效是最好的。反觀,蔡琴民歌及早期瑞成出品的比較硬聲。當你放一張蔡琴老歌三洋版 CD 入 CD 機,若該機有測錯設備,會立即亮燈顯示該 CD 屬變質,要開動改錯系統,可見蔡琴老歌的失真情況已超標。
1 G( D7 N. B% I% |) n話說回來,老歌的蔡琴歌聲比金片子壹的甜美,唱上高音高一些,中氣亦是後期所不及的。蔡琴在金片子壹以爵士風格歌唱,巧妙地避開年長後聲音的生理弱點,然而她又成功地創出另一番新境界。
0 h: a0 b7 ?7 E4 c" L此碟大部分歌都好聽,我最常聽“三年”,蔡琴唱得非常有味道,很容易便聽到忘我地投入。如果音響的膽老化,蔡琴會變惡聲;如果音色厚暖及味道不足,要下功夫校聲或考慮器材配搭適當否。2 W* y8 R! X; ^1 y( q) u2 [1 |& l
此 CD 在2001年香港錄音,錄音師及樂師均是當地人,造出如斯高水平作品,與有榮焉。
7 U( k! \0 x2 h% a# ~我聽的是 2001年頭版 HDCD 金碟。若你的 CD 機有 HDCD 解碼,會更好聲。六年前,在二手店見此 CD 售六十港元,心想如此好聲 CD, 真超值,早晚會被炒起。近日所見,炒價已近千港元。
) d  V' Y. r! R; z
IMAG7935_1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4-11-15 14:28 , Processed in 0.0719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