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17 20:2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11-18 17:54 编辑
# |& O" h1 v4 Y# cHAUWAI 发表于 2016-11-16 18:07. u- w( Q% o5 g+ B2 U9 P7 W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六首是巴赫的重要作品之一。每首組曲均由不同的舞曲組成,部份有前奏曲。# F/ V( a" S6 R+ W6 ]' }" M* p" ^
上世紀 ...
) V. K- Z5 d1 s; q9 B, K2 s9 h, G
0 {" Y* Y4 y6 v* R4 g! L- n( D下圖中的 Michelangeli (米氏) 彈奏蕭邦的諧謔曲作品31 的 CD 是我的試音、示範 CD,我認為它是最好的鋼琴錄音。曾有一段長時期,我每次開啟音響,都以此 CD 試音,測試系統播出的超低頻是否正常,以及鋼琴音色是否正常。
9 {( \+ d1 y+ u; J+ G$ y, |) L* z( W當我選購音響器材或聆聽他人的音響系統時,都會以此 CD 試音,試聽該系統播出超低頻的能力,一試便清楚。此 CD 可播出鋼琴聲音的超低頻低至 30 Hz 以下,極少音響系統可以播得到其效果。何、鄭前輩的七路揚聲器配以 18吋超低音單元做得到,我的 Thiel CS5i 揚聲器也做得到。每當有朋友來我家聽音樂,我都會播此碟的蕭邦諧謔曲,分享一下鋼琴的超低頻效果,往往使朋友有驚喜,因為他們有些是第一次在音響系統聽到鋼琴的超低頻或極少在其他音響系統聽得到的。
$ h3 L8 `5 ^+ q4 b+ `我現時聽的 CD 是西德頭版,在近年才購入,之前聽了德國銀圈版二十年。驟耳聽來,德國版彷似低音分量多一些,細心留意之後,原來是德國版的高音分量少了,聲音亦沒西德版那麼鬆化及細節那麼巨細無遺,低音分量多只是錯覺而已。又聽過九十年代後期的德國指環版,聲音質素差,不忍卒聽。, d* L1 N) v4 @: o" B
二十多年前,在讀過黃牧的介紹之後,購入該 CD, 從此成為我的試音、示範 CD。它播出的鋼琴的木味濃,低音的超低頻潛得低和分量充足而且有力感,低音非常有震撼力,這亦是用該 CD 試音的焦點,CD 亦可播出豐富的鋼琴細節。米氏彈奏鋼琴的步伐控制得很好,包括巧妙的頓音,他掌握琴音的時間交替臻至和諧,音樂味由然而生,他又善用腳踏,尾音適當地延長,使音效錦上添花。米氏的琴音有人情味,像在說話似的,時而細語傾訴,時而幽怨惹人可憐,他的琴音完全表達到內心的感情。該 CD 的西德版是易找的,二手價亦不貴。( L: m' K! z4 h9 ^( r k1 p# i. Z
下圖右 CD 載有Kissin 在1993年紐約 Carnegie Hall 音樂會現場錄音該曲,俄羅斯神童出身的 Kissin 在12歲時已與莫斯科管弦樂團演出蕭邦鋼琴協奏曲。諧謔曲作品 31 在他 23歲時錄音,他的琴音沒有米氏那般予人富有人情味的感覺,表現頗像考試或交功課的模樣。
+ ~+ `) c% Q$ K1 Q- x, X下圖左是 Argerich 在1974年的該曲錄音,她彈奏的步伐,感情的表達,震撼力,人情味,音樂味,均不及米氏的。CD 的音效音色亦次一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