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5 21:1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6-10 12:44 编辑
% P: e; G9 B& L' c3 @7 E) y( DHAUWAI 发表于 2016-6-5 10:52
/ K) S0 u P0 _Arturo Toscanini (托氏) 與 Wilhelm Furtwangler (福氏) 被譽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偉大的指揮家,在三、 ... % O* y* s6 m g! O8 Y
, _( e4 l1 t, S6 ~4 S托氏在1939年演錄上述的貝多芬系列,分開六場音樂會分別演出,一般每場演錄兩首交響曲,若只演一首那場,會加演稍短的序曲或合唱幻想曲,最後一場在12月2日於 Carnegie Hall 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及合唱幻想曲。! W# d% L" `- \$ J2 G
該系列的錄音,有不同公司曾出版 CD。RCA 在九十年代初首次出版托氏系列的 CD 之中,只有一首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及幾首序曲。美國 Music & Art (MA) 先後在 2007 及 2013年兩次分別重新編碼出版了該 1939年錄音的全套交響曲及幾首序曲。我收藏的是下圖的 MA 2013年版。9 E, ^. Q1 V0 u1 r2 P. B( t3 |* l
聆聽它的第三及第五交響曲,感覺到無甚驚喜,無感動亦無震撼。若聽 Furtwangler, Walter, Celibidache, Klemperer 或 Carlos Kleiber 等大師,他們分別在不同樂章,會帶給我驚喜。只覺托氏棒下的第三、第五只是正正經經的,亦不覺有些人所詬病的特別快。托氏指貝多芬沒有指 Rossini overtures 或 La Scala re-opening 那麼激情和有迫力。/ h6 G5 d, p7 W: ?0 Y" k
此套 2013 remastered 的 CD 沒有明顯雜聲噪音,它的樂聲耐聽舒服,可讓我專心欣賞音樂。它是經過 Aaron Snyder 的復修工程包括除掉雜聲,音質是造得好,音樂聲有聲尾、泛音及細節,動態則弱一些,高低頻伸展有限,爆棚時則無大失真。它的音效比 Furtwangler 的好得多,惟 MA 2013 的音效還是不及 RCA Rossini overtures (1945至1953年錄音) 1992年德國版CD 的。% v, D5 \- c& }1 m
RCA 在 1990年出版了 Toscanini Highlights 早版 CD, 我的藏品是德國 Sonopress 製,內有貝多芬 Leonore no 3 序曲,與 MA 2013 CD 內的一曲的錄音相同。比較之下, MA 2013 CD 少了雜音,可是聲尾、細節、質感、空氣感、立體感亦少了,RCA 的雜聲似是黑膠噪音,兩者之間,我寧取原汁原味的 RCA, 可惜RCA 1990-92 早版 CD 的1939年錄音的貝多芬只有貝三和一些序曲。
+ I% l& S4 x6 {/ w E" S# a7 G. m/ M6 A# y說回 MA 2013 CD 內,人們特別感興趣的貝九,托氏指的第三樂章慢板不錯,有感情,有感人魁力。若與經典的福氏 1942 年比,托氏則有所不及。托氏的第二樂章則比福氏1951 年拜萊特音樂節的較有火氣。此托氏貝九在 Carnegie Hall 錄音,相比 8H 錄音室的,CH 的堂音、空氣感、泛音、聲尾比在 8H 錄音室的靚很多,CH 的有溫暖感,使音樂更好聽。
7 M# s/ Y& s6 F6 z3 U, T2 E1 O. }托氏指貝六第一樂章的音樂感很好,節奏感強,吸引人一口氣由頭聽至尾,是最佳貝六之一。托氏的表現,剛柔兼善。在第二樂章,弦樂優美流暢,氣氛雅緻,覺得托氏的此樂章比 Walter 的更好。
& C/ |5 H& L2 w& V; Z2 J# H* w托氏指貝七的第二樂章,音樂感很好,若與卡拉揚 1963年版比,後者則比較圓滑及細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