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1 13:2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7-11 15:20 编辑 4 m! T) T* J# ]
HAUWAI 发表于 2016-7-9 10:44
9 V$ {; P8 A5 W* q! B音響發燒友喜歡用馬勒交響曲的錄音作試音或炫耀音效,皆因馬勒交響曲一般配器龐大和種類繁多,又常有爆棚 ... $ J3 A5 J1 i# P; r
/ ~" F, [3 h$ d. ?8 O, A9 u
馬勒的大地之歌充滿中國元素,六個樂章裏,每個樂章分別有男或女聲唱詩歌,歌詞源自中國唐詩。馬勒填詞時是套用當時的德文譯本,可是該譯本不是直接從中文譯過來,而是譯自法文版,由於經過兩番外文轉譯,德文歌詞已與原文有相當差異,經過學者考究,該七首唐詩次序如下(最後兩首同在第六樂章):; e- ^1 @2 ?/ ]
4 U3 H. \/ @) i/ M( d5 ]- b李白《悲歌行》% c( c" I" Z, s! E# J
錢起《效古秋夜長》! `) V& Y" B# E) R! [" v6 \& I
李白《宴陶家亭子》或《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
x; H( U8 D5 y李白《採蓮曲》
6 | s# N, p! x! Z8 B7 q* h李白《春日醉起言志》5 O/ Y' ~. {4 R5 |: S, g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維《送別》3 s7 u; `5 e. {. I$ `
; v- x& z- U, m
看官們若有興趣,聽大地之歌時,不妨上網查看該等唐詩,感受一下馬勒的音樂有何異同。
9 ]# B5 s, W$ w) ]# |4 H4 @8 x馬勒完成第八交響曲後,才寫大地之歌,不把它命題第九,似是圖避過如貝多芬或舒伯特的厄運,然而兩年後馬勒又發表第九交響曲。天意弄人,第九終於是馬勒生前最後一首完成的交響曲。
Q/ {# D1 t$ v3 I大地之歌於1911年11月20日在慕尼黑首演,指揮是 Bruno Walter, 他與馬勒亦師亦友,當時馬勒已經離世,沒能親臨首演。
+ _4 h e( T2 }, xWalter 的首演,當然沒有錄音傳世,他在四十年後在倫敦與 Kathleen Ferrier 及 Julius Patzak 給 Decca 的錄音,則成為了經典,下圖左是西德版 CD。此外,最受發燒友歡迎的演錄俱佳版本是 1962-64年 Klemperer 的EMI 錄音,下圖右是英國早版 CD。2 k' S) d, E! |$ m% V* j0 [4 U
# m. a- @- h% T$ W ?9 E2 q" e5 ^在第一樂章,Walter 的演奏沉著一些,比 Klemperer 的好聽,其中男高音 Julius Patzak 比 Fritz Wunderlich 唱得好。) H' Z% e s4 `; y
在第二樂章,Walter 的英國女低音 Kathleen Ferrier 亦比德國 Christa Ludwig 唱得好,Ferrier 音色豐滿厚潤,感情豐富,她唱的大地之歌是經典,在錄音之前一年她確診患乳癌,帶病錄音的翌年,在 41歲之齡離世。' r) G! X4 M' i; X2 m0 q( Z
雖然 Decca 的是單聲道錄音,但是音色較厚聲,該 1952年的錄音音效有上佳質素,比 Toscanini 或 Furtwangler 同時期的都要好。EMI CD 播出的音場立體,高低頻伸延較盡,音色厚潤,空氣感和動態俱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