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6 18: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7-24 19:25
! X- \1 ]* p7 z, z0 W1 Y1 a. P資深黑膠收藏家蕭弘毅前輩一向推崇Haitink 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演奏的馬勒三,該錄音的 CD 又如何 ...
) _% k& N) H1 b
+ b. g3 v: u2 k有些人覺得 Brahms 的音樂沉悶,若你有這想法,聽過 Furtwangler (福氏)指揮的 Brahms, 會令你改觀。* A. ^( w0 [* o" d9 e
福氏的錄音絕大部分都是音樂會錄音,曾由電臺廣播,他不喜歡亦很少在錄音室灌錄 (EMI 的 Tristan & Isolde 是例外之一)。每一場音樂會前,他專心研究樂譜來準備演出,把重演的曲目當作首演看待,因此他的演出,場場不同,每有新意。他著重在音樂會現場與聽眾互動,又特別享受曲終後聽眾的喝采。% X# i4 q: v" m& s
福氏在德國的音樂會,基本上都作全國廣播,戰時更在佔領區廣播。他很著重廣播質素, 在 1939-1954年間的音樂會現場直播,只用他的專用錄音師 Friedrich Schnapp,即使國外演出,亦堅持如此。, D( I9 [) f) @9 P1 \( f5 B
下圖左是 Music & Art 在 1999年出版的 Furtwangler (福氏)指揮 Brahms 交響曲全集加其他幾首樂曲的 CD,其中的第一交響曲在 1951年錄音,由北德電臺樂團演奏。
: k. B9 a' s, f在第一樂章,褔氏奏出低沉的弦樂,有迫力,令人毛管直豎,感到他由內心發出的洶湧澎湃的激情,牽動著聽者的情緒,音樂感人及有劇力。
+ P2 x/ ^" m" d$ b# v3 {/ `下圖右是發燒友天碟,Horenstein 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在 1962年由 Kenneth Wilkinson 於倫敦為讀者文摘錄音,Chesky 在1988年出版 CD。Horenstein
& `0 b+ v7 O Q) n7 e的音樂產生不到福氏那種廹力和激情,惟該 CD 的音效好,弦樂音色優美,定音鼓真實。 V1 J" Z m3 w$ g
在第二樂章,福氏奏出溫柔如歌的氣氛。Horenstein 的則沒那麼味道濃郁。
, N% X1 W2 V1 i: H' i4 q q在相當於 諧謔曲的第三樂章,Horenstein 表現得有活力一些,福氏則比較沉著。
* P; S: `* i( {' z在第四樂章,福氏營造出色彩繽紛的勝利氣氛,充滿激情,有迫力,結尾的爆棚頗有震撼力。- F+ \: R; u- @& |% v2 W
同碟附有一段第四樂章的福氏另一錄音,錄於1945年1月夥拍柏林管弦樂團,在柏林將軍皇宮演出。在這里,福氏表現得更有劇力,有味道,爆棚亦爆得燦爛,而且力量雄渾。& e) }9 V& P% M: f/ u* t+ m. v! ~
Horenstein Chesky CD 的第四樂章的音效上佳,特別是提琴撥弦的琴腔聲足,低音銅管聲豐滿,長笛獨奏音質好,動態音效使音樂更添活力,不愧為 hi fi 天碟,給人聽覺上好享受,但是音樂方面,沒有福氏那般有內涵地深深感動人心和產生攝人的迫力。
3 x3 T% d! o" {1 \, D5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