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HAUWAI
收起左侧

試音、示範又好聽的 CD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08: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2 13:26 编辑
- h9 U; R; k' ?# W8 }4 s% v
HAUWAI 发表于 2016-9-1 13:17, m& q% ~. E5 x  g8 F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是貝多芬的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 S/ y7 o* Z( `6 ^. L. b' L  n
前蘇聯小提琴大師 David Oistrakh (奧氏)與指揮 ...
, K2 ?, T6 c4 o. |$ n' j
( Q! d+ D. Y1 z3 Y: ]
上文講及的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我最愛聽 Heifetz (海氏)的演奏,海氏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主要用 Guarnerius 琴。下圖左是在他的 CD之中,我最愛聽的,是我的示範CD之一。我在 1990年香港旺角通菜街發記購入,八十港元,美國製碟,碟底刻有"11/89",想當然是1989年 11月製造,刻字字樣與九十年代的美版 Living Stereo 相同,應是同廠製品。在此 CD, 海氏與 Malcom Sargent 及 New Symphony Orchestra of London 合作, 於1962年倫敦 Walthamstow Town Hall 錄音,樂團應是 RCA 過江錄音需要而臨時併湊的。RCA 在英國的錄音,多數的音效是好的,有些上了天碟榜,有些是 Kenneth Wilkinson 兼職賺外快出任錄音師的,因此有些沒有錄音師姓名,此CD 也是沒有錄音師姓名的,然而它的聲音比較濛,不似是 KW 之作。
! U/ ]* G. }+ F- I  K: `- B海氏在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奏出優美的旋律和有力的高潮,CD 播出的小提琴細節、力度變化,及轉弓乾淨琍落。% h* B5 L0 A3 E. Q+ p& f! F2 ^0 t
在此樂章,上文 CD 的Oistrakh (奧氏) 的演奏比較有感染力一些,樂團的平衡則不及 RCA。
$ N) P& o% c9 @$ p& r) N在第二樂章,奧氏奏出美麗的旋律,充滿歌唱情趣,深刻而有豐富感情的,令聽者流連忘返,高潮具有魅力。) N! K% `# X% `. N. b
聽海氏的拉奏,在一弓之間,聽多了層次、細節,他表現的感情比較含蓄,沒奧氏那麼表面化地濃烈,但感染力是深入內心的,比奧氏的更深刻。
( A/ d3 f$ c! Q: X9 _$ S在第三樂章,海氏的獨奏活潑又雄壯,充滿精力,優美裝飾,及歡暢而悠然的旋律,在末段熱情地結朿。奧氏在此樂章表現更激情,力感更重,他的琴音味道濃郁。
IMAG921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07:2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4 13:37 编辑
- `* H# d5 H& j7 D% |
HAUWAI 发表于 2016-9-2 08:10; E. F) d2 n" }% _* x. B
上文講及的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我最愛聽 Heifetz (海氏)的演奏,海氏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
5 ?- \, M3 ~. e) g6 Z5 j- A
- e3 Y$ f% w2 ?" ?
蘇格蘭狂想曲是布魯赫使用蘇格蘭民謠及古歌曲旋律來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中豎琴獨奏也佔相當比重,該樂曲是 Heifetz (海氏)常演奏的,樂曲亦因此而著名,海氏在1947年首次灌錄該樂曲。! z; v1 j7 R$ w; ~
上圖左是海氏在 1961年倫敦錄音的 CD,蘇格蘭狂想曲是在海氏的錄音之中,我最愛聽的樂曲,它的導奏一段是我認為小提琴錄音之中,傳達感情最豐富最有內涵最複雜的,是我用來試音、示範的樂段。
0 E. ]+ a" M; n+ X; [在該導奏的開首,海氏獨奏的琴音猶如有千言萬語要說,層次複雜深邃,海氏接著拉奏送葬進行曲,甜美但哀傷悲嘆的弱奏尤其精彩。在如歌慢板的第一樂章,海氏奏出蘇格蘭民謠的旋律,豎琴同時出現。
0 }' s( ]+ `- k1 d( f( ~: o意大利小提琴家 Accardo  (亞氏)在1977年 與 Kurt Masur 及 Leipzig 樂團灌錄該曲,下圖是在1991年出版的 CD ,頭版是德國製銀圈碟,CD 盒是溫暖的棗紅色,與封面鑲銀線紅色的帶及橙紅色的照片非常合襯,打開盒,內裏全是棗紅色,感覺溫暖,可惜我曾不小心把 CD 盒摔到地上,陳舊的膠盒即時爆裂出碎片,幾經搜尋,買不到棗紅色三碟裝厚膠盒替代,最後只有與不那麼重要的 Philips 舊裝 CD 對換棗紅色膠盒,心情才放鬆。! r# |4 t7 ?8 i1 M+ c
在導奏及第一樂章,亞氏的小提琴琴音有些硬,伴奏樂器亦濛一些。
$ U, q  \7 w) q9 \" U  M' H( f在第二樂章,海氏奏出活潑的舞曲節奏,樂團的弦樂齊奏的轟鳴效果加強了勁力十足的氣勢。亞氏獨奏小提琴的琴音比較尖削。
$ T1 v' P; O: u6 O) C; C! C! a第三樂章是蘇格蘭民謠的祈禱曲,海氏的琴音比較尖瘦一些。亞氏的小提琴細節反而可聽多一些。+ K2 m: j5 U: a9 E8 P, Q, {
在第四樂章,海氏拉奏出小提琴的美麗裝飾旋律及蘇格蘭古戰歌,樂團以強音來結朿樂曲。
IMG-20160904-WA00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0:1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4 07:25& M$ c( T) S" D) l' L) }
蘇格蘭狂想曲是布魯赫使用蘇格蘭民謠及古歌曲旋律來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中豎琴獨奏也佔相當比重,該 ...
. _* C" q4 s9 ~
貝多芬的第8號鋼琴奏鳴曲又稱《悲愴奏鳴曲》是他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據說貝多芬在創作完成該作品時,他的父母不幸去世。有人認為該作品是貝多芬前半生的寫照,反映了作曲家內心孤獨但又不向命運低頭執著的性格。該作品感染力大,膾炙人口。+ c+ f8 T9 F: b$ m
Artur Schnabel (舒氏)在二十世紀被譽為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最佳演譯者,演奏亦被視為範本。他在1932-35年倫敦的 EMI 錄音室先後灌錄了全套 32首奏鳴曲, EMI 在 1991年出版了 8CD全集。當年有見於是三十年代單聲道錄音,我猶豫遲至九十年代中才購入,CD 碟是荷蘭製,其中 6張無 IFPI, 2 張有。
* n: U: V  b' R3 t" S舒氏奏悲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充分表現雄渾的重板和斷奏,給人以深邃、凝重,熱血沸騰的感覺。
$ w; p3 a! u8 G0 YEmil Gilels  (基氏) 在1980年灌錄的悲愴奏鳴曲的 CD, 一直是發燒友的天碟。我在九十年代初購入德國銀圈版,聽了多年後,近年又購入西德頭版。初聽時,感覺德國銀圈版的低音分量多一些,細聽之下,其實德國銀圈版是高音少一些,聲尾、空氣感少一些,聲音亦沒那麼鬆化,使到聽覺上以為低音多一些。該西德頭版 CD 是我的試音、示範 CD,我特別是以悲愴的第三樂章來試聽隨身聽器材,它們的低音、力感要過得了這一關,才算合格。
6 E! j* D% N1 q* `3 g) P4 K4 q% J$ \基氏奏悲愴的第一樂章,多了一份優美感,他奏得緊湊,並產生了迫力,富有節奏感,造句變化又很有音樂感,樂句中有感情,彈得流暢,在末段爆得淋漓痛快。此 CD 上佳的音響效果使到整座鋼琴各部分的聲音細節及音頻的全部高至超低頻展現了出來,而且音色多了一份通透,超低音及泛音分量充足。音響效果對欣賞鋼琴音樂的影響比管弦樂更甚啊!
) J  O) u2 D) p; v在第二樂章,舒氏奏出如詩的慢板,該樂章是輕音樂中的名篇。基氏則沒舒氏那麼柔和及詩意滿屋。
) X2 W; n1 h) A: V& [, }$ i) V/ m在第三樂章,舒民彈得親切和活潑,給人一種青春不安與自信的感覺,像要表示一種不可阻止的生命活力。基氏彈奏的此樂章,我用來試隨身聽的低音和力感,器材水平如何,一目了然,雖然 CD 的音效是非常好,但是基氏表達的活潑感與內心感情及不上舒氏的。
IMAG927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5:5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5 20:10
5 v8 R) f5 b; E  A9 o( d貝多芬的第8號鋼琴奏鳴曲又稱《悲愴奏鳴曲》是他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據說貝多芬在創作完成該作品時 ...

6 [% G3 w* C/ u' Y9 E貝多芬的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別稱「月光奏鳴曲」,該作品與上文的悲愴奏鳴曲齊名,同是那麼感染力大,膾炙人口。下圖 Gilels 彈奏該曲的 CD, DG  亦以月光照片作封面。
! @& O1 {& A8 k在首樂章遲延的柔板,Gilels (基氏) 使用的力度非常弱,因樂譜在這樂章多標註有 pp(很弱音),雖然如此,基氏弱音的地方不及 Schnabel (舒氏) 那麼弱。舒氏在弱音之中的控制力、層次、順暢感、音樂感都比基氏的好。舒氏營造出的沉着、朦朧、有着靜想意味般的境界,亦不是基氏所能及的。  Y5 M( p8 a9 {  _( F# L
在第二樂章,基氏的演出較為平靜、優美,像一朵小花,比舒氏的好。
0 P( {! T+ n& H; W( m舒氏演奏末樂章時,情感的爆發十分激烈,其中有許多快速的琶音、顫音,又表達不羈的情感。基氏的演出沒舒氏的那麼剌激和震攝心坎。然而DG 的 CD 播出的低音比較多,而且琴音粒粒清晰,低音的分量、質量、力感、規模、泛音、轟鳴效果俱十分出色,它的音效足以滿足感官的剌激、營造的迫力亦一流,不愧為 hi fi 天碟。
IMAG927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8:3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7 15:58
+ `7 I1 N$ D! v  K" s貝多芬的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別稱「月光奏鳴曲」,該作品與上文的悲愴奏鳴曲齊名,同是那麼感染力大,膾炙 ...
% W4 R$ \9 h9 ]
鋼琴是在音響系統是難播得好的樂器,九呎三角琴的基音音頻低至 27 Hz, 高頻高至三千多 Hz, 單是低頻的分量便不容易過關,而且它還對低頻的質量、層次、細節的重播有高要求。鋼琴各部件的聲音包括琴腔聲的超低頻都是考驗,又要金屬聲播得好,又要木聲播得好,此兩者往住是難共存的矛盾。鋼琴又有豐富的泛音,要表現它的力量和氣勢亦是考機一大因素。
# @* }4 @, ^6 l  j# m3 j) t3 J下圖是我的試音、示範鋼琴 CD 之中的貝多芬的獨奏作品。如果音響系統的質素及調校得宜,每一張 CD 都可讓你聽到以上考機的鋼琴的聲音的每一環節,而且 Arrau 與 Gilels 的演奏更可讓你欣賞和享受貝多芬的音樂的真髓。DG 與 Philips 的鋼琴錄音的音色有所不同,並不表示誰真誰假或維準誰不準,正如你在音樂廳現場聽鋼琴獨奏,在不同座位可聽到不同音色的。
IMAG927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3: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9 13:43 编辑
4 W  ]2 f. M; N% J9 P# v: ^' ^
& o5 e3 S) b) E6 w以下談論的兩張鋼琴獨奏 CD,是我的試音、示範 CD,曲目是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奏鳴曲」。重點是它們的低音靚,尤其是超低頻頻段。可以用它們來試聽 30 Hz 以下的超低頻,而且是好聽的貝多芬音樂,不是純為試音的技術 CD,鋼琴錄音出到的 35 Hz 以下的超低頻是管弦樂錄音的 CD 所播不到的。
+ X6 D; ^! [; _! P- J! N下圖左是 Claudio Arrau (阿勞)在 1985年數碼錄音的西德版 CD,他彈奏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抖擻的極快板,奏出的音樂很好聽,並且有強大的情感起伏在其中,又展現了強烈的戲劇性。CD 的低頻分量很多,讓人聽得非常過癮,樂章中經常出現的敲打節奏的琴錘撞擊聲的聲音溫和,整體聲音舒服,音色厚暖,泛音豐富,轟鳴引起的琴腔共震聲豐滿及超低頻分量足。
4 Z# _$ u( e1 ]  d3 U下圖右是 Emil Gilels (基氏) 的 1985年數碼錄音西德版 CD,該首作品的第一、三、四樂章均是我用來示範的。基氏表現出更強大的情感起伏,更強烈的戲劇性,他的音色爽一些,動態對比大一些,力量感亦強一些,而且有埋身的迫力。DG 的音效的金屬聲多一些,但是沒 Philips 的那麼豐滿厚暖舒服。DG 的泛音少一些,低音的層次清晰一些,在這 CD 聽多了鋼琴的不同部件的聲音和共震。
  g+ L/ I0 O0 E在第二樂章最緩板,基氏的演奏富有表情,格外抒情沉穩,奏出鋼琴的音響豐富,優美而高雅,在末段的投入程度甚至有些沉溺。CD 音效的金屬聲晶瑩通透,泛音豐富,表現腳踏的延長音分量足而自然,琴腔共震音色豐滿溫暖。
' }- I1 j  p1 E, m3 `阿勞的演奏在緩慢之中比較黏滯一些,亦欠了一些鏗鏘,末段腳踏的延長音非常長。: z! ^* T- |. c0 y
阿勞的第三樂章是我用來示範鋼琴超低頻的樂章,它的超低音分量足而且豐滿厚重,尤其是轟鳴共震的效果出色。阿勞奏出柔和的主題唱出了優美的旋律,激動而帶有悲劇性。
: x6 r8 E% i& X- @) P1 P* y7 O4 X( E基氏的 DG CD 沒 Philips 的那麼厚暖豐滿,然而基氏彈奏的動感好些,力量感也強些,該 CD 的超低頻亦分量十足。
( [% N, C0 I- f# g7 o第四樂章是可以考驗音響系統的超低頻表現。基氏彈奏此樂章的廻旋曲,溫柔優雅,中段聽起來十分激動,樂曲在輕鬆節拍中結束。CD 的超低頻分量十足。) A( x! G6 H2 j0 ?5 B
阿勞的演奏則慢一點、柔一點,CD 的低音豐滿滿溢,阿勞在激動的樂段沒基氏那麼有火氣,樂曲在和平的氣氛中結朿。 IMAG928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16: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9 13:40
, _% I6 l3 U: a8 Q! f" p1 o5 r! y以下談論的兩張鋼琴獨奏 CD,是我的試音、示範 CD,曲目是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奏鳴曲」。重點是它們的低音靚 ...

3 ?9 B: ~  P+ g) H貝多芬以新形式寫第十三鋼琴奏鳴曲,左第二樂章加入舒伯特般的即興曲,他31歲作此曲,正值耳疾最感烦恼与痛苦的时期,可聽到他在曲中表達克服逆境时的坚强意志。
  Y' ^8 u) H( ~; ]: q下圖左是Wilhelm Kempf (肯氏) 於1964-65年錄音的 CD,他是二十世紀世界有名的德國鋼琴大師,其最為樂迷所推崇的是他對於貝多芬的詮釋,肯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留下了三套錄音,1964-65年的錄音現在仍然是公認的權威演繹,我的 CD 是德國銀圈版。
2 `1 s- l) j5 M" e肯氏彈奏貝多芬第十三鋼琴奏鳴曲
2 C8 g1 h. q+ Q- R, X,在第一樂章開始時,猶如陽光下美麗的夢想,接着充满欢欣之情,然後又回到夢想。進入暴風雨的第二樂章,不久,又沉没在博大、沉思的世界,最後躍入狂熱的高潮而结束全曲。肯氏彈奏得比較爽朗,節奏鮮明,CD 的音色稍光輝。+ `, m! M2 P5 b
下圖右是 Arrau (阿勞) 的 1984年錄音西德版 CD,是我的示範 CD。阿勞彈奏的貝多芬第十三鋼琴奏鳴曲,整個氣氛完全不同,他的音色溫暖、鬆軟,聲音舒服,節奏是稍慢一點,然百在快樂中跳舞的樂段,不失跳躍感。Philips CD 的低音分量多,超低頻分量亦充沛,在此 CD 該曲的第一樂章是我用來試音、示範音響的樂段。
IMAG929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21:4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10 16:200 |! A9 Q& g) |& ]$ X
貝多芬以新形式寫第十三鋼琴奏鳴曲,左第二樂章加入舒伯特般的即興曲,他31歲作此曲,正值耳疾最感烦恼与 ...
7 x+ C' A( w1 l- a
貝多芬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被視為作曲者其中一首情感最為強烈的鋼琴奏鳴曲,被人暱稱為"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的最受人喜愛的四首奏鳴曲之一,其他三首是「月光」、「悲愴」、以及「華德斯坦」奏鳴曲。) i2 D6 r: y! l* Q# f
上圖 CD 包括了阿勞彈奏「熱情」鋼琴奏鳴曲的 1984 年錄音,他彈第一樂章的開首,像是醞釀某種事情將要發生似的,有點神秘感。這首曲子使用了非常寬廣的音域,阿勞彈演奏的音響效果非常壯觀,更有戲劇的張力。CD 的低音及超低頻分量很多,低音如潮湧,樂章的低音由頭到尾浸到一室滿瀉,阿勞又常用腳踏延長低音。CD 的聲音舒服,惟力量感有些不夠盡情。- w  Z% S2 m+ S) x" l9 Z
肯氏彈奏該第一樂章比較激情,動態對比大,撞擊力大,CD 的低音分量特別是超低頻則比較少。" M( |% ?9 S2 z- T2 C. x
在第二樂章,阿勞奏出的氣氛平靜,有豐富的和聲音響,又有一種感嘆被命運埋沒的感受,以沉靜的氣氛結尾。肯氏的 CD 音效不大耐聽舒服。* p. E0 _, G- j$ ~; ?- r+ t+ u
在第三樂章,阿勞的彈奏使人感覺堅強的生命意志力,並最後以激烈、強勁之勢地結束。& s, S2 l1 P3 ~4 g  J# r" d3 |; r
肯氏在此樂章的末段更加激烈、強勁。
IMAG9289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8:0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12 20:03 编辑
5 K2 N: b: ?  f% y$ ]
HAUWAI 发表于 2016-9-11 21:49& A2 ?+ i% O5 r0 \5 w
貝多芬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被視為作曲者其中一首情感最為強烈的鋼琴奏鳴曲,被人暱稱為"熱情奏鳴曲",是貝 ...
9 a, D8 u  R" _2 i4 i

/ |; y& Z9 G! F5 a, C, Z貝多芬第十七鋼琴奏鳴曲,又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該名稱並非貝多芬所加的。貝多芬創作該曲於1802年,是他的聽力嚴重衰退之時。, N; c; Q& d0 {0 v+ K
下圖右是 Emil Gilels (基氏) 1981 年錄音的西德版CD, 第十七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是我用來示範音響的樂章。基氏彈奏得好,DG 的音效又佳。在這裡,基氏奏出徐緩、莊重的音調,另一方面,他又彈出焦急、不安、好像要急忙訴說般的音調,兩者形成對比,戲劇性的氣氛隨之而生。兼且低音的威嚴,與高音的哀傷、柔弱互相對應。
7 {' P. k: Z6 x: o( j; lAlfred Brendel (布氏) 是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一世紀年代的鋼琴名家之一,他被譽為貝多芬作品的最具思想性的詮釋者。下圖左的西德版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11張 CD),其中載有布氏1978年錄音的暴風雨奏鳴曲。Philips 在八十年代有出版布氏彈奏貝多芬月光及悲愴的精選單張 CD 西德版,正如其他出品,布氏的全集套裝 CD 比精選單張 CD 好聲一截。
( `  H7 `4 d3 p7 [5 t布氏彈奏第一樂章的快速樂段比基氏急躁一些,琴音之間沒有基氏那麼乾淨琍落,在靜態樂段,布氏的琴音比基氏的柔軟一些。此 Philips  CD 的超低音分量及泛音比 DG 的少一些,DG 的低音亦鬆化一些。# }4 O+ `( A. k8 w+ L
布氏演出的第二樂章,音色溫暖,在瀟灑中帶著幸福感,表現到重回大自然的懷抱,他的和弦的超低音質量很好。
6 M2 T% z! L, V  G基氏的第二樂章的琴腔共震聲多一些,他彈得比布氏瀟灑一些,惟氣氛不及布氏所做到的,亦沒布氏的那麼舒服耐聽。
! y1 x  d' F- S; ?9 b7 ^第三樂章是為人熟悉的旋律,音樂動聽。基氏彈得比較爽朗,奏出流動的音樂,帶有熱烈的時刻,畢竟仍以雅致、細膩為主。布氏 CD 的聲音比較舒服耐聽,流動感沒基氏那般好,然而雅緻感則不錯,布氏的音色比較豐滿,他彈得流暢、悅耳,氣氛令人容易投入。
IMAG9304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7:3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12 18:02
8 @( W' y  w5 A6 G$ f) P0 e貝多芬第十七鋼琴奏鳴曲,又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該名稱並非貝多芬所加的。貝多芬創作該曲於1802年 ...
0 c$ O9 g# ~0 Z+ H" C: N8 I
% }% h- z8 w3 `* v. f( X
貝多芬第十五鋼琴奏鳴曲,又被稱為《牧歌》,該名稱並非貝多芬所加的,而是當年的出版商因田園情调音樂流行,为商業目的而冠名的。
. e% o8 S) P- I0 {4 A上圖右 CD 載有基氏(Emil Gilels) 彈奏該曲的 1982年錄音,他彈的第一樂章,效果從容、舒暢,聽起来悠闲地有一种如歌的旋律,虽然速度较快,但其性格却是沉静而易于親近的。
3 V6 I. r: R, f+ D7 W6 w. T8 m在上圖左的全集,布氏(Alfred Brendel) 彈的第十五奏鳴曲是 1978年的錄音,他奏此樂章比基氏緊張一些及嚴肅一些,他不夠放鬆,即是如此,也感受到他的音樂的悠閒感,該Philips CD 的音色豐滿溫暖,低音分量多,特別是琴腔及響板聲多,鋼琴的像真度高。4 j( F& Y3 F% E
在第二樂章,可聽得很清楚布氏指下的力度的細微變化,像真度高又一表現。布氏彈出優雅沉靜的氣氛,又带有夢幻性,而且還充满朝氣。
6 Z6 x; N1 r0 d; r( e* u! ?基氏彈第二樂章的動感與跳躍感比較好,琴音有幽默感,又更有朝氣,他的力度輕重對比大一些,音色仍然是靚的。2 e0 V% O. V) }- B" A# U
在第三樂章,布氏奏出的诙谐曲富有朝气、活泼、幽默、滑稽。基氏彈得比較重手一些,輕重對比大,反而少了一些活潑與幽默感。
: Y* G8 _% z/ ^8 o% I在第四樂章,布氏奏出牧歌的風格,愉快而欢闹,有“田園”的氣氛。基氏奏得比較激情一些,少了一份悠閒感。
IMAG9311_1.jpg
发表于 2016-9-19 22: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版块里学习了不少的音乐知识,认识了许多的碟子和优秀的音乐家!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0: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UWAI 于 2016-9-22 14:47 编辑 8 [) B( f4 H# h( c
ly阿万 发表于 2016-9-19 22:55. |0 ^& V9 U  L- I8 d. k: V
在这个版块里学习了不少的音乐知识,认识了许多的碟子和优秀的音乐家!

4 a' T3 @( N) c; }$ C7 X1 l+ o  o5 M8 c! U$ x$ t& E
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在35歲完成歌劇 Lohengrin,是他的較早期作品,亦是華氏的最易聽懂的歌劇,適合入門者欣賞。劇中有很多優美的旋律,氣氛極佳,又多爆棚場面。8 s" @) @. e& T0 ]6 K  Z0 b
蘇堤 (Georg Solti) 在 1985-86年的 Decca 錄音是該歌劇 CD 的最好版本。在 CD 的小冊子裏,有一幅油畫照片,內容是華氏在他位於拜特萊的房子裏,把該劇手稿奉給妻子、外父 (作曲兼鋼琴家李斯特)及一位男爵閱覽。這是網上下載音樂軟件所沒有的。
IMAG9321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4:4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21 20:226 p0 K$ B( S+ S% H4 a1 O/ C" }
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在35歲完成歌劇 Lohengrin,是他的較早期作品,亦是華氏的最易聽懂的歌劇,適 ...
8 O! J; F/ G& b& j5 r  s! c4 p7 F
下圖是上述錄音的西德頭版 CD。它的人聲及配樂音響效果很好,非常爆得,聲音開揚,很有力量感,愈扭大聲聽愈覺痛快,聲音仍然舒服,它的音色自然而厚薄適中。男聲合唱的音效特別好,音色柔美,爆起上來,氣勢強勁。
: }" R0 _+ W9 JLohengrin 一劇無甚冷場,歌唱部分好聽,配樂又好聽。聲樂在銅管樂配合下,爆得更燦爛。7 H( P6 S0 n, }3 T0 @$ A9 m
有些人不喜歡女高音 Jessye Norman 唱女主角 Elsa,我則愛聽她的厚聲和有力量的音色。由於 CD 的音頻平衡得好,她唱高音或大聲時,聲音不會剌耳,而且舒服又動聽。Jessye Norman 唱抒情歌調亦相當不錯。+ ^  ?9 x/ _# v# i  L# H
男高音 Domingo 唱男主角聖杯騎士 Lohengrin, 他不是我喜愛的男高音,這裡的演出,他沒有令我感動。8 Q: ~' Q4 t, y! }2 u, a6 u
男中音 Siegmund Nimsgern 唱腓特烈 (波拉班特的伯爵),他發力大聲唱之際,動力無限,足見錄音及音響了得,在伴奏配合下,更爆得痛快。
" e: p% N$ Q% y3 Z7 a在第一幕末段的大合唱火力十足,爆到無倫,Decca 不負所望,要多爆有多爆,全無壓抑,而且聲音舒服。' M+ J, w8 O) W* W5 |/ V
在第二幕中段破曉的氣氛,銅管從遠而近奏出 fanfare,是頗為身歷聲的效果。接著的人群合唱很有力量,爆發力,加上銅管的配合,爆得燦爛。5 u3 g8 }6 j" O; y( K
在第三幕的前奏之後,男女主角進行婚禮,音樂是著名的混聲四部合唱的結婚進行曲〈婚禮合唱〉,是我們常在婚禮聽得到的,此曲原來是源自華格納這套歌劇。
6 M1 x, \2 g# N, m% a6 g4 u. r第三幕第二場景的前奏非常爆棚,音樂又好聽,樂器音色又靚,接著的男聲合唱更把爆棚推至極限。在末段,唱伯爵之妻的女中音 Randova 演出非常奔放。
IMAG9350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8:1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22 14:45
+ C- P" z! w; F$ Y( x( Q% f下圖是上述錄音的西德頭版 CD。它的人聲及配樂音響效果很好,非常爆得,聲音開揚,很有力量感,愈扭大聲 ...

0 N8 O. l" y( N* CParsifal 是華格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劇名是劇中男主角的名字。該劇充滿最圓熟的音樂技法,其管弦樂的編制雖大,但並不因此而混亂龐雜,反而時時散發着精妙、神聖的音響。香港資深樂評家黃牧認為華格納的Parsifal 歌劇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L* `" j+ J/ j+ Z3 d; A
9 @) o/ e. T8 ]# V
下圖左是蘇堤指揮在 1972年Kenneth Wilkiinson 主持的模擬錄音,該 CD 的聲音舒服,比較之下,上述的 1985-86年數碼錄音 Lohengrin 稍硬聲一些。 此模擬錄音 CD 的音色厚暖,低音亦豐滿,惟濛一些,少了一份爽朗,爆棚的沖擊力也比上述的 Lohengrin 數碼錄音弱一些。
  ^) d' j  w0 C! G% ~+ H7 D該劇由男中音Fischer-Dieskau 唱年輕的城堡國王 Amfortas。發燒友熟悉的女高音 Christa Ludwig 唱古古怪怪又追求安息的 Kundry,她的音色好,唱功好。後來成名的花旦 Kiri Te Kanawa 和Lucia Popp 只是唱配角花妖們的其中之二。
' u# F8 f3 A/ N% c: i劇中有很多男或女聲獨唱頗長的樂段,喜歡聽聲樂或其中的聲樂家演唱,可以過足癮。. V* ^1 x( ^+ ?9 {  M
在第一幕尾段眾騎士合唱時,低音大提琴的低音相當厚重。9 a% k" K! P* d) a
在第二幕的結尾,那幾近瘋狂的戲劇性音樂,都是這作品中極為吸引人之處,若與上述 Lohengrin 數碼錄音比,此CD 的爆棚氣勢稍為柔弱了一些。0 _" S6 l* _6 O5 U& m
下圖右是卡拉揚指揮的 DG 經典錄音,他的風格比較工整,營造的氣氛很好,效果有劇力、感人,演出又有火花。DG 的錄音的音色豐滿溫暖,樂器靚聲,惟細節濛一些,動感不及 Decca 蘇堤般生猛,這亦是錄音師 Gunter Hermanns 的一貫特色。
IMAG9361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3:5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9-30 08:134 H  j0 ]) D0 o& Z; o8 i) `
Parsifal 是華格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劇名是劇中男主角的名字。該劇充滿最圓熟的音樂技法,其管弦樂的 ...

+ h. y" _8 M8 m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是他的作品之中少有的喜劇,其他歌劇或樂劇多以悲劇收場,該劇內容是十六世紀德國工匠名歌手的故事,部分是根據真人真事而寫的,全劇長約四小時半,是最長的華格納劇。2 u+ M$ p9 p& v& i' c4 \1 \
下圖是 Decca 西德頭版 CD 四碟套裝,蘇堤指揮,1975年在維也納由 Kenneth Wilkiinson 主持的模擬錄音。該套 CD 的聲音舒服,人聲的音色比較爽一些,整體音色厚薄適中而自然又彷似前述的 蘇堤 Lohengrin ,動態從容,無壓抑感,動感生猛。
9 E- Z8 o& i* F( @6 I$ jKurt Moll 唱金匠 Pogner 一角,他聲線沉厚,力量雄渾。
+ L+ C$ D1 J1 i/ x8 ~: z在第二幕末段,市府小吏 Beckmesser、鞋匠名歌手 Sachs 及他的學生 David、鄰居們、女主角 Eva 的女僕 Magdalena、學徒們、旅人、名歌手們、婦女們齊齊演唱多重唱又合唱,場面熱鬧,繁而不亂,而且歌聲中有嘹亮的力感。最後,來一記突然的大敲擊去結朿。) Z# H5 H: g0 a* c( _
在第三幕第二景開場,紐倫堡城市的各個不同職業的工匠先後唱著歌進入歌唱擂台會場,場面雄偉,音樂澎湃,樂器、人聲洪量有力,銅管特別有攝人力量,在全體合唱時,墟撼到聲震屋瓦。在後半段,高潮之所在,Beckmesser 與男主角 Walther 爭奪歌唱冠軍以獲得美人Eva 下嫁,他倆先後出賽獨唱,觀眾、名歌手們、主持人Sachs 唱出他們的反應並交插於主唱歌聲之中,形成一片樂聲熱鬧的畫面。全劇結尾以人群大合唱歡愉的氣氛及爆棚大場面結朿。
IMAG936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5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UWAI 发表于 2016-10-7 13:53& J) T3 g2 ~" i  u/ ^
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是他的作品之中少有的喜劇,其他歌劇或樂劇多以悲劇收場,該劇內容是十六世 ...
6 I( h3 G) N8 H" c
在古典音樂之中,貝多芬與莫扎特的音樂是最容易欣賞、投入和讓人享受的。有一段時期,我買二手早版 CD, 只要是貝多芬或莫札特的音樂配上我喜愛的演奏者和唱片公司,見一張便買一張。回家聆聽,都是好聽的,基本上沒有買錯。6 w0 a. _) }1 g( x* T
莫札特第41號交響曲,又名 Jupita, 古羅馬神話眾神之王的名字。
# m: z) ?& x* \3 y$ l# ~Bruno Walter (華氏) 的演奏富有人情味,下圖左是華氏指揮該曲的日本早版 CD,在 1960年錄音,CD 的音色厚暖豐滿,在第一樂章,定音鼓的共震聲分量充足,使音色倍覺豐滿,惟氣氛不很活潑。
, t+ L  _: |/ T; B% j7 Q3 N# PKarl Bohm (貝姆)要求嚴格,往往排練多次才演出,忠於原著的原汁原味。下圖右是他與柏林管弦樂團的1962年錄音的西德版 CD。貝姆演奏的第一樂章急躁一些,弦樂的音色尖削一些,動態亦有所不至盡興,氣氛喧鬧一些,而氣勢則宏大。
8 h+ W. X" c4 i& O) w在第二樂章如歌行板,華氏的演奏似覺慢一些,CD 的聲音舒服,音色厚暖,音符連貫順滑,有醉人的氣氛,樂器此起彼落,它們之間的配合又如水乳交融。8 e$ }' u5 i" I! z+ _$ h. j" o
在第三樂章,華氏的小步舞曲的步伐頗為沉重,而貝姆的節奏則好一點,高陽一些。& h+ }% C4 X! f9 J
第四樂章在結尾代表五個主題的五聲部賦格,而全樂章亦有數個主題合併而成的賦格,見於不同木管間的對奏。華氏處理得各聲部使各自奏出華麗的旋律,又互相和諧地配合,其中有相當宏亮的效果,延續至結尾。
IMAG9538_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开盘机音响技术网 ( 桂ICP备20003207号-1  公安部备 45010302002201 客服:18077773618

GMT+8, 2025-1-24 10:46 , Processed in 0.0733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